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针对本科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提出"渐进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由"基础知识训练、基础技能训练、应用技能训练、灵活应用知识、生产演习、工作"六个环节构成。渐进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现已在三江学院02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中试用成功,并已推广到电子信息工程、通信技术等专业的教育教学中。据统计接受过该系统教育与培养的学生,对于操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观察力等方面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应用作用。  相似文献   

2.
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过程,提出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措施,从师资队伍建设、专业特色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开放等方面建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确保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分析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过程,提出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措施,从师资队伍建设、专业特色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开放等方面建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确保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强化“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成为国内高等学校的热门专业之一。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 定位以及专业特色作了简要的分析,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的技术特色以及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重要性,提出了“软”和“硬”平衡发 展,以“嵌入式系统”等课程为融合点的教学思路,并结合学校的教学实践,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类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整 体设置方案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学校定位出发,围绕工程素质训练,全面实施以“专业融通、理实融通、软硬融通、校企融通”(简称“四维融通”)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电子电气类专业相互融合、资源共享的工程素质训练平台;创造性地将实验室文化建设与工程素质训练模式有机融合,实现了知识技能、工程素质及职业素养同步培养的目标.该模式在我校电类专业培养计划试点中已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穆东 《成才与就业》2014,(17):26-27
为进一步优化上海高校的专业结构,促进高校专业教育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上海市教委从2012年开始对本市高校部分本科专业实施预警制度。2014年度被亮“黄牌”的专业有7个: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电子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社会工作、社会学。2013年有15个专业被预警,它们分别是:日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艺术设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环境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广告学、电子商务、社会工作、交通运输。2012年度有18个专业被列入预警目录:社会工作、社会体育、广告学、艺术设计、表演、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信息与计算科学、材料化学、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国际商务、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会展经济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职业高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阐述了体现保持师范教育特色,加强工程教育的改革方案。通过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完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自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各高校已逐渐意识到劳动教育同“德智体美”教育一样是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各专业也开始探索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基于室内设计专业劳动教育目前的开展情况来看,  相似文献   

9.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数个电子类和信息类专业调整合并后的新宽口径专业 ,其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学生的能力培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本文从重基础宽口径的大学本科教育指导思想出发 ,结合多年的教学改革 ,介绍了华北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梳理总结了2011年以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课程体系整合优化、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实绩和取得的改革经验.  相似文献   

1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学习单片机技术的综合性训练。根据该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结合专业特色、教学时数等特点,就该门课课程设计的选题和实施过程进行了新的改革,将EDA课程设计和院级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与单片机课程设计结合起来,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单片机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围绕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方式,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教学,构建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刍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现状,认为要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介绍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探讨了课程设置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旨在使本专业的学生通过努力,能做到厚基础宽专业.以适应新时期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劳动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高校劳动教育,发挥专业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针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原则,并结合高职农林类专业实际情况,探讨以技能提升为核心的劳动教育模式改革与实践。聚焦专业劳动教育的开展,系统介绍“一课一地、能劳耦合”劳动教育教学模式及实践效果,以期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提供实践参考价值和启发。  相似文献   

15.
“新文科”建设在高校的全面推动,促进了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改革,依据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目标。创新发展是“新文科”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学科重组、学科交叉为手段,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应注重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合理而科学的实践设计来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明确“新文科”背景下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新文科”背景下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厚基础、宽口径”是宏观教育理念而非微观培养目标。泛化理解边缘性学科的教育内涵,在应用型专业盲目施行背离职业需求的培养模式,是对复合型专业人材“一专多能”本质涵义的严重曲解。边缘性学科的教育内涵必须依据专业属性正确界定,应用型专业的培养模式必须依据职岗特性正确选择。文秘专业应与时俱进更新教育内涵,确立以秘书职岗为指向的培养目标,施行专业与职岗相对应的“2 2”培养模式,构建专业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优化专业师资结构,加强学科协作互动,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秘书人材。  相似文献   

17.
开展劳动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是党在新时代培养人才的要求,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坚持“五育”并举育人的重要抓手。劳动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具有深刻的关联性,二者融合是主流趋势。为助力高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出了以下建议:构建“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深化融合育人理念;建设“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提升融合育人效果;加大“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投入,改善融合育人条件;实施“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提供融合育人设施。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学生进入社会服务的过渡期,随着更多的国外公司涌入国内市场以及网络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毕业后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阅读国外专业技术文献或者直接与外籍管理层对话。如何提高学生阅读专业技术文献及专业英文听说能力是应用型本科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制约因素,在诸多问题中,双语课程的选择尤其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中南论坛》2007,2(2):F0002-F0002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信息工程学院是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下设的七个学院之一。学院现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工业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及应用、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工程三个专科专业,目前在校学生3200多名。学院积极贯彻学校“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将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成功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0.
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而言,应该考虑他们先期经历过“模拟电子技术”理论课、“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和“电子产品制作”课的学习和训练,即经过理论、实验、动手等多方面的培养。如何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如何让学生感受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子电路设计、制做和试验的全真过程,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手段,是我们探索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