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手工技艺类具有较强的经济开发价值和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对手工技艺加强整体性、真实性的保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是实现其经济价值、拓展其传承空间的内在要求。文章以四川夹江竹纸制作技艺为例,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产业化发展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非遗技艺的传承,多受制于口传心授的经验性传承,大多未能形成系统的图文标准。这造成了非遗技艺不断革新创变,传承方式却因循守旧的现象。以苏式二胡制作技艺为例,从自然成因与社会成因深入研究这一现象,可以发现,针对传统技艺的非遗保护是顺应多元文化理念、应对不同程度的文化冲突和同化进程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丰富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意义重大。桦树皮制作技艺是鄂伦春族在独特的生活环境和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文化形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桦树皮制作技艺面临产品市场萎缩、原材料供应不足,创新能力不够、传承人队伍老化等问题。建议以完善传承保护政策体系、创新传承模式、拓宽传承路径、扩大传承人队伍等措施应对,以推动桦树皮制作技艺的传承和保护,促进民族文化发展、丰富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以家庭为主要制作单元的手工艺非遗作品生产制作与传承实践中,逐渐打破传统的"传男不传女"的潜规则,存在并无明显的性别分工。在某些制作环节和技艺掌握方面,或者在某些特定时期,女性甚至扮演着更为关键的角色。但掌握非遗传承技艺却对男女两性的生活空间产生了迥然不同的影响。技艺出众的女性传承者个体不得不以"拟男性"的社会身份传承手艺,同时以"女性化"的身份进入日常生活,呈现出分离的性别角色认同。然而这种性别角色的分离状态,最终并未跨越传统非遗传承场域中的性别界限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5.
腾冲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可进入性差一直是制约腾冲旅游发展的主要瓶颈。保腾高速开通运营将给腾冲客源市场、旅游产品、区域空间地位等带来深远影响。因此新形势下从树立“大旅游”意识、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等方面入手探讨构建腾冲旅游新格局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荣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以荣昌陶器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响亮的名片。荣昌陶器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凝结了深厚的巴蜀文化,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与艺术价值,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地方文化精品。通过对荣昌陶器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在文化发掘、组织管理、传承发扬、品牌营销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基于此,从人才培养、旅游发展、品牌建设、合作交流、数字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赋予荣昌陶器新的发展动力,并为其他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荣昌陶的田野调查,发现荣昌陶在传承与发展中面临人才培养、市场开拓及文化创新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文章指出,荣昌陶制作技艺必须发展学校教育传承,将制陶技艺推陈出新,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定州缂丝是河北省一项传统的手工织造技艺,2021年入选国家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定州缂丝工艺的历史沿革为主线,梳理了定州缂丝的发展缘起、历代发展演变,以及定州缂丝技艺的当代传承情况。结合定州缂丝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定州缂丝的发展策略:创新设计,实现品牌化发展,走文化研究与创意双翼发展之路,生产性保护与多元传承并进。  相似文献   

9.
赫哲族的传统手工艺非常丰富,类型多样.由于生计方式的变迁,现如今除了鱼皮制作技艺与桦树皮制作技艺之外,赫哲族的民间工艺处于自然凋零的状态.有鉴于此,作者结合文献研究与田野工作经历,从记录整理、研究挖掘、活态传承、生产销售等方面提出了做好赫哲族手工艺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春仔花是闽南特有的民间技艺,极具地域文化色彩,是闽台同根同源的历史见证。本文对春仔花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制作工艺、造型特点、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进行梳理和总结,探讨传承与开发的对策,着力推动海西文化产业建设、促进闽台民艺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1.
荣昌陶器技艺是中国传统陶器技艺的重要组织部分,因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而久负盛名,与江苏宜兴陶、云南建水陶、广西钦州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荣昌又与广东佛山、江苏宜兴一起被誉为中国“三大陶都”。在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荣昌陶器为巴蜀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曾做出过重要贡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兴起的今天,重新梳理荣昌陶器技艺产生和发展的场境,发掘潜藏在陶器技艺背后的经济和文化动因,能够使我们在文化生态和生产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荣昌陶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族马尾绣的使用功能和刺绣技艺受到了冲击,除面临技艺传承后继无人的窘境外,还面临着传统技艺与批量生产之间的矛盾、现代强势文化对水族传统文化的消解等问题。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为水族马尾绣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极具民族特点的水族马尾绣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贵州省文化旅游产业着重开发的内容之一。水族马尾绣作为旅游产品开发的内在优势是:文化艺术含量高,工艺性、实用性和地域性较强,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水族马尾绣作为旅游产品开发具有外在条件:一是旅游业的发展为水族马尾绣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创造了基础条件;二是贵州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水族马尾绣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较好的市场发展平台;三是旅游业的推广和日渐成熟也为水族马尾绣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水族马尾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途径。对水族马尾绣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应把握适度的原则,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避免对马尾绣传统文化原真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间蓝印花布印制工艺流传甚久,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该工艺口口相传,历经沧桑,几经改进,目前仍沿袭传统制作方法的作坊已很少能够见到。本章本着记录该项传统工艺制作技艺的思想,对桐乡“丰同裕”染坊进行工艺技术的实地考察,并在染坊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走访了多位老艺人,通过整合、梳理,试图记录中国江南一带手工制作蓝印花布的全过程。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能够使这门古老的技艺得以继续传承,同时也希望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在平遥旅游市场中,推光漆器髹饰技艺所带来的经济价值不菲,但在商业开发的背后传统技艺却面临着要艺术还是要商品、坚守传统还是抛弃传统的传承难题。通过知识产权制度调整传统技艺来源群体的利益关系,是保障来源群体可持续发展、公平正义和多样性文化正当性利益需求的关键。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缺乏对传统技艺来源群体权利或利益的有效保护空间。在知识产权制度中,创设“传统工艺权”这一特殊权利,是传统技艺传承和保护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古镇的一张名片,随着市场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囊括到旅游产业中作为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如何在新的语境下,始终保持非遗的在场,成为政府、学者与民众所关心的话题。近年来,昆明官渡古镇从区域地理位置出发,因地制宜,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探索出一条既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又契合非遗本身的发展之路,即文化空间构建、家园遗产重塑和发展遗产旅游三条实践路径。文化空间的构建保障了古镇非遗生存的社会文化空间;家园遗产重塑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居民和游客对古镇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积极性;遗产旅游的发展可以对古镇非遗进行有力宣传,同时也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积累资金,这三条具体路径为其他区域的古镇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福州脱胎漆器厂是工业化时代手工技艺的生产机构,它采用行政化的管理方式,组织了工厂流水线的生产模式,将分散于民间的生产人员整合起来,并用大规模授课教学的方法培养了大批新技术人员。漆器厂对于人才与技艺的整合和推广有明显成效,但在对文化不够重视的大环境下,漆器厂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弊端也是不可忽视的。漆器厂的经验启示我们,当下应当在尊重文化的观念下建立一个适宜文化保护的空间,同时,传承人应该发挥主体作用树立行业内部的权威,在传承活动中采用带徒传艺的方式将适于手工技艺的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活体传播的特殊形式,种类众多,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安徽省虽然算不上非遗强省,但技艺类非遗项目特色鲜明,成就突出。统计安徽省技艺类非遗项目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状况,分析其保护传承和发展情况,并针对安徽省技艺类非遗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点对策: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和相关制度建设,推动非遗IP化;扩大非遗影响力,整合地方资源;实现创新性发展,完善对传承人的培养和传承体系,完善非遗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加大监管力度;保存非遗原真性,以期实现安徽技艺类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充分发挥其以文育人、以文强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端砚是肇庆市的传统手工制品,并且享誉海内外。最近,“端砚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进一步推动“端砚制作技艺”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旅游科学研究中心牵头,肇庆学院组成了师生共同参加的课题组,就“端砚制作技艺”进行资料的搜集、采访  相似文献   

19.
解辰巽 《百姓生活》2014,(10):51-52
花丝镶嵌又称细金工艺,是将金、银、铜拉成丝,运用各种技法制成各种首饰、器物等装饰品。它是一门传承久远、工艺精巧的手工技艺,曾是"燕京八绝"之一,也曾是历代皇家御用工艺。这项技艺曾经随着封建王朝的衰落,几近消失。2008年,花丝镶嵌工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事花丝镶嵌制作长达50多年的白静宜,成为这项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20.
哈萨克族民间传统技艺丰富而具有特点,然而哈萨克族牧民定居以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技艺也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问题。本文以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胡阿根村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展示哈萨克族民间传统技艺的现存状况,对哈萨克族民间传统技艺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