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治是高校群体性事件治理的有效途径,其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依法保障大学生 权利、建立校园法律秩序、实现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等三个方面。现今,高校群体性事件治理 还存在着大学生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学生管理者的法治意识有待加强、学生管理法律法 规不健全等主要问题,应从保障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树立以学生权利为本的法治理念、完善高 等教育法律法规等路径解决。  相似文献   

2.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成为当务之急。当前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不够、教育从业者法治素养偏低和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等问题。要提高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在课程设计方面将法治教育嵌入思想政治、创新创业和就业实践课程中,以普及法治常识推动法治意识生成;在校园文化营造方面推进学生事务管理的法治化和校园法律服务的专业化,促成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增进,从而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新时期,我国正大力建设法治社会,走向法治国家。在法治视域下审视爱国主义教育,法治精神与爱国主义的价值理念是一致的,依法爱国、理性爱国当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维度。这就要求大学明晰并把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依法爱国教育的关键点,将法治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提升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加速爱国主义教育成果惠益享有,促使其树立理性的、长久的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4.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对于应对国外意识形态渗透、培养高素质法治公民、推进高校法治教育体系创新等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应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大学生法治教育中的统领地位,在大学生法治教育体系中充分融合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义,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大学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的知行合一,从而在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使命的同时,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开展高校工会组织的维权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高校工会组织的维权能力现状表现为:对维权职责认识清晰、对维权所需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维权知识的运用技能有待提高、维权知识运用的自觉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为高校普法学法机制未建立、教职工维权体系不健全、维权思维和方式较为人治化、维权能力提升的环境亟待改善。在外部环境短期不能有效改善的背景下,引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新时期从内部强化高校工会维权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其路径为: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培养促进维权知识的掌握,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运用提升维权知识的运用技能,以法治文化的形成提高维权知识运用的自觉程度。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法治人格的形成是学生健康人格建设的关键,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法治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案例和文献分析法,基于“三全育人”视域,以建立健全制度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以法律情感教育为载体构建全过程育人新模式、以产教研融合携手第二课堂探索法治人格塑造新路径,一方面丰富了“三全育人”和大学生法治人格塑造的理论;另一方面也对新时代高等学校如何在“三全育人”的视域下塑造大学生法治人格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梳理了与我国高校工会维护教职工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阐述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关系和现实意义;分析了现阶段高校工会依法维权所面临的问题及困境;提出要树立依法办事的维权理念,形成潜心学法的工作态度和工会担负起普法教育责任等推进高校工会依法维权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两少一宽"属于民族刑事政策,具有权力滥用的弊端,控制其滥用是现代法治的重要使命。实际上,控制"两少一宽"的法治路径,以法治为核心主体,以规则为法治载体,以价值为控制精髓,以程序为控制规则,以"依法"为控制根据,形成以法治为标志的刑事控制路径。法治基础价值确立控制前提,刑事法治原理提供科学素材,法治原则规划控制纲领,价值控制铺造法治主道,程序控制增量控制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9.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法治和法治教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法治和法治教育工作作了系统性、深刻性的论述。习近平有关法治和法治教育的论述以当今国际环境和国内现状为背景,蕴含着丰富的法治人才培养思想,明确了法治教育的重点对象。习近平在关于法治与法治教育的论述中处处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以宪法为依据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对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法治思维是其未来参与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前提。高校作为人才的主要输出地,应把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思维作为法治教育的突破口。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涉及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法治情感、法治信仰等因素,应通过让大学生“知法”以获得法治思维的认知基础,通过“守法”以领悟法治的神圣感,通过“用法”以提升法治认同感。当前,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在高校法治教育中效果差强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育过程过于压缩,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培育方式过于单调,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培育环境趋于行政化,缺乏民主性和渗透性。高校要积极探索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的路径,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法为主线”的理念,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两手抓,同时进一步做好培育系统的顶层设计,为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和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法治政府是依法设立权限、依法实施行政管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的有限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诚信政府、高效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立体体系。法治政府存在的前提是权力有限,价值取向是人民利益至上,法治政府的建设是以法律知识的普及为基础,其根本表现是服从法律权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府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权利、认真看待程序、认真面对司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多次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具备法治思维是辅导员依法开展学生工作的前提,是推进学生工作法治化、化解学生工作矛盾的有力武器。本文从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管理观念、管理规范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具备法治思维的现实意义,并从尚法,学法,用法三个方面论述了高校辅导员法治思维养成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处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不断深化、完善和夯实的关键时期,高校能否将法治价值观予以引导教育并落地生根,关系着全面依法治国的顺利推进。如今,在高校法治价值观培塑方面存在着教师课堂讲授形式单一、学生对于法治课程的印象刻板、高校法治教育环境建设不足等问题。因此,通过师生这条主线进行自上而下的法治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高校课堂的重要作用,借助高校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结合横向文化涵养、管理规范和舆论引导,打造一个立体化的大学生法治价值观培养空间,通过理论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以及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最终实现对大学生法治价值观的培塑。  相似文献   

14.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建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命题.这是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实现执政方式的法治化转变的理论基础.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社会主义与法治的结合是法治思想史的重大转变.法治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而非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需要法治之理,法治之理是人们公认的法治规则.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特征在于执政党要依法执政,接受宪法、法律的约束.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建构需要阐明法治的基本含义:法治是社会主义的政治道德;是社会主义道路的实现方式;是以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主要方法的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5.
高校在大学生违纪处分活动中要坚持法治思维。法治思维的运用体现在高校依法制定大学生违纪处分规定、高校实施大学生违纪处分规定以及救济大学生违纪处分结果的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法治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包括法治知识的承载途径和法治人格的培养途径。总要求是实现设置该课程的目的。课程教学方法包括专题讲座法、学生积极参与法、案例剖析法、实践感知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应当成为目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大学生法治素质教育主要适用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是非法律职业能力教育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现代政治文明体现为自由、平等、人权、民主、宪政、法治等重要的价值理念及其相关的制度安排.从文明的演进来看,通过法治促进和保障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内在要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各国法治发展的道路和法治的模式是不同的,必须同本国国情相结合.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法治政府、尊重司法独立、执政党依法执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必须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德法兼修”理念是高校法学教育落实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立德树人高校使命的应有之意,其对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学教育的“德法兼修”与社会治理的“德法兼治”具有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新时代的法治人才既要从内心信仰法治,成为法治文明的接棒人,又要勇于投身法治实践,成为全面依法治国的践行者。只有在法律条文中适度兼顾道德精神,才能充分体现法治的温度和道德旨归。面对当前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传统教育模式应用局限、跨学科交叉培养模式有待完善等现实困境,高校应依照“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的总体思路,以专业知识带动思政价值理念,并最终落脚于法治实践,实现知识育人、铸魂育人、实践育人的有机融合,在“德法兼修”的价值引领下构建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9.
法治国家的建立需要民众法律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作为国之未来,其法律素养的提升、法治信仰的育成尤为重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完善大学生法治信仰,一要切实提高高校法学教育水平;二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法治教育的影响力;三要开展法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法治国家的建立需要民众法律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作为国之未来,其法律素养的提升、法治信仰的育成尤为重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完善大学生法治信仰,一要切实提高高校法学教育水平;二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法治教育的影响力;三要开展法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