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祖父的故事     
1948年冬,祖父去世了,给我这个幼年丧父失母的孩子又添了一层霜雪。祖父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幼时靠曾祖母纺织度日,才6~7岁,就给人家放牛糊口,又两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九年九月五日和十月十日《光明日报》分别刊载了钱碧湘同志《关于鲁迅祖父档案材料的新发现》和张守常同志《关于鲁迅祖父科场贿赂案》两文,叙述了清光绪十九年、(1893)七月二十七日浙江乡试主考官殷如璋路过苏州时,周福清遣家丁陶阿顺(周遐寿  相似文献   

3.
皱纹     
我曾企盼过皱纹;又诅咒过皱纹,然而最终还是认识了皱纹。 幼时,我曾坐在祖父怀里,杏叶似的小手抚摸着他的额头,想抚平那满额满颊的沟沟壑壑。祖父笑着说,它是艺术品,是岁月的刀雕刻的,“不疼吗?”两只天真的眸子眨了又眨,一团浓浓的疑云浮聚在心头。 祖父是有教养的人,琴棋书画样样在行,在我们那巴掌大的村子里是很受人尊敬的。村人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者 ,他以毕生的精力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几十年如一日 ,真正做到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本文拟从国际共运史实入手 ,从邓小平对共产主义信仰的理论捍卫和实践捍卫两个方面 ,证明邓小平是共产主义信仰的卓越捍卫者。  相似文献   

5.
萧红的一生充满坎坷和不幸,唯一的情感慰藉来自祖父。正因为有了对祖父的温暖的回忆,萧红才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因而在她的作品里,只有祖父才是自然、和谐的象征,才是正常人性的唯一体现,才是快乐的化身。因而萧红的这种浓重得涂抹不尽的祖父情结才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味。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我从小就由祖父和祖母抚养,一直到上完大学。现在祖父和祖母都已70多岁,而且身体有病,他们住在县城,身边无人照顾。去年我大学毕业后,要求分配在县城,以便照顾两位老人,可领导说县城没有名额,我只好到乡下一所中学任教。请问,我的问题怎样解决为好?读者:许金良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外交奇葩园中,有这样的五朵金花格外耀眼、夺目。她们分别为王海容、唐闻生、齐宗华、罗旭和章含之。 王海容 1938年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教育世家,祖父王季范先生是湖南著名的教育家。其父经毛泽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被国民党杀害,王海容一家就住在祖父家中。王季范和毛泽东是姨表兄弟,1952年王海容随祖父北上来京。1960年夏跨进北京师范学院大  相似文献   

8.
《光明日报》一九七九年九月五日《文学》一四四期上,刊载了钱碧湘同志《关于鲁迅祖父档案材料的新发现》一文.文章扼要地介绍了作者在明清档案馆找到的与鲁迅祖父科场贿赂案直接相关的四个文件,认为它们“是迄今为止有关鲁迅祖父最早最完整的文字记载”,读了很受启发.但据我们了解,“最早”记载鲁迅祖父家世的第一手材料,恐怕要推鲁迅祖父周福清本人编写的《履历》.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虽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阶级,但从其祖父一代开始,就颠沛流离,穷困潦倒,没有自己的故居.祖父暴病南昌,父亲回常州看管祖父赓甫的府第八桂堂.叔祖父病故,只得迁出,寄居星聚堂,最后住进了瞿家祠堂.这段艰难困苦的家世,对秋白形成叛逆性格,走上革命道路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父亲自幼聪颖过人,深得曾祖父宠爱。1949年,我们村有了第一所小学。曾祖父推着独轮车送8岁的父亲去上学,站在校门口迎接他们祖父俩的是身着中山装的祖父。沉默寡言的祖父是小学数学教师,还写得一手隽秀的小楷。祖父送给父亲一把算盘,开始了对父亲的数学启蒙。那把精巧的小算盘成了父亲学习数学的好帮手,点拨几下,无论多么复杂的运算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1.
太原十二中李金玉太原十二中吴定命太原十二中校报《银发世界》,介绍了两位退休教师李金玉和吴定命的人生经历和精神风采,人们惊奇地发现,他们两位在个人经历和爱好特长等多方面都有着相同和相似之处:原是同窗好友,几十年如一日相随相伴,退休后仍在同一个单位,以同样的爱好发挥  相似文献   

12.
在高考之前,祖父忽一日向全家人公布:这伢要是有本事考上大学,我请人唱三天皮影戏。我考上大学后,祖父真的请来皮影戏班。那几天晚上门前很热闹。我一直热爱皮影戏,但那几天没心思看,心情很复杂。每次遇到比较大型的考试,祖父几乎都不在家  相似文献   

13.
我生于1940年3月10日,浙江崇德县崇福镇(今属桐乡县)人。祖父李春华,从小当学徒,靠刻苦自学,成了小职员,积攒几十年,总算买下了一所旧宅。父亲李鸿寿,上小学时已是全县有名的“秀才”,祖父考虑世代单传,不愿父亲出远门深造,居然让他在本县念了两遍初中,毕业后到商店站柜台,和算盘打了一辈子交道,他的才华随无情的  相似文献   

14.
祖父杨辉图,原名杨为铭,生于1909年,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剿匪等。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广东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纪委书记、副政委、省国防体委主任、书记等职务。1987年在广州病逝。在祖父诞辰一百周年之  相似文献   

15.
祖父家良田近一亩,种植葡萄谓之巨峰。食不尽,祖母乃售之于市。一日,一客买葡萄两市斤,值三元二毛,却予之祖母五十元面钞,祖母乃倾身之财,还之于四十六元八毛,风波由此而至……这50元面钞由祖母转至我手中,研究了半天,分不清是真是假,直至母亲回家后,找出家中闲置已久的验钞机来一辨真假,结果,一切证明——此钱非假,祖母庆幸。便将钱给了祖父,让他放心地去用,结果祖父几次欲用此钱,店家都拒收,原因谓之,难辨真假。于是祖父带着钱去了银行,银行职员说,这钱没有问题,祖父要求另换一张,银行拒换,谓之,既为真,何必换。那张钱至今仍躺在祖父的钱…  相似文献   

16.
我的老家在襄汾,祖父少年时期在运城读书,1931年参加革命,在运城读书时开展党的工作,学校毕业后把家里的两套大车和牲口卖了,购置枪支弹药,创建了塔儿山游击队开展抗日,后到延安抗大学习,回来后开展地方武装,参加抗日战争。我的祖父在抗战时期,因工作需要结识了我的祖母,他们是革命战友。祖母是家中的独生女。她的父亲是个商人,家境殷实,当时就读于女子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17.
巴金在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里,刻划了一组封建统治阶级的人物群像,如怪僻凶残的冯乐山、专横愚顽的周伯涛、颟顸自得的郑国光、贪婪狡猾的高克明、险恶奸诈的王氏、堕落不堪的高克定、蠢拙偏执的沈氏等等,诸如此类的人物群像当中,在作品里占重要地位的,作者刻划得最为成功的大概首推高公馆里的“君主”——高老太爷了。 巴金曾述说过,《家》里有两个真实的人物,一个就是据作者的大哥的性格塑造了觉新的形象;再一个就是作者的祖父,作者根据祖父以及“亲戚家中的祖父”塑造了高老太爷的形象。巴金和普希金不同,没有“观察事物能做到冷眼旁观而不感情用事”的特点,他却简直是一个激情的存在物。十九年封建大家庭的生活象梦魇一样淤滞在他  相似文献   

18.
陶成章烈士是我的祖父,这篇史料是根据我祖母生前所谈的历史事实整理而成的。祖母孙晓云,生于一八八○年,死于一九六五年,终年八十六岁。她于一九三○年东渡日本,先后参加同盟会和光复会,她追随祖父革命十余年,对祖父与陈英士(其美)的关系比较了解,也时常和我们后辈谈及,现将这些内容回忆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康有为非生员 ,他以什么身份参加乡试 ,长期以来众说不一 ,至今仍是一谜。如果说康有为因其祖父殉职而获“荫监生”资格 ,那么“荫监生”资格的获得 ,必定是在其祖父死后 ,然而康有为第一次乡试时间却在其祖父生前。如果判定康有为是监生 ,又有许多难以解释的矛盾之处。文章以为康有为很可能是通过录遗试而取得乡试资格。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祖父周起魁误为周殿魁,缘于周恩来的记忆之误。周恩来1946年9月在和美国记者李普曼谈话时说:“我的祖父名叫周殿魁,生于浙江绍兴。”周恩来在1964年8月的一次家庭会议上,也说自己的祖父名攀龙,号云门,字殿魁。自李普曼访问周恩来的访谈录发表迄今,包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最具权威性的《周恩来年谱》、《周恩来传》及有关研究周恩来的著作,乃至资料陈列中,都错为周殿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