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欲望、道德与幸福都是伦理学的核心范畴,三者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幸福位于三角关系的顶端,而欲望与道德则是两个底点.欲望——幸福、道德——幸福分别代表着通往幸福的两条不同路径,而欲望与道德之间也有着对立而交错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休谟的消费道德思想是以其人性论为基础的。在他看来 ,人天生受制于自然的本能冲动 ,受制于本能欲望、自然情感的支配 ,因此 ,必须对人的消费欲望持肯定态度。在消费的目的上 ,休谟主张消费应有利于促进人的幸福。在对人的消费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 ,他一方面坚持效用原则 ,另一方面坚持同情原则。休谟的消费道德思想蕴涵着发展市场经济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3.
"道德资本"以人与人的关系为出发点,为局限于"物"的经济学理论研究指出了另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有益方向;它从道德源初的建构出发,对道德进行了解构分析,并重构了道德与利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正视了人的利益追求;"道德资本"的逻辑与道德的资本逻辑并不等同,因此,它并不是以资本的逻辑来演绎道德,而是以人的道德来限制人展现在资本上的"唯利是图"的欲望追求.  相似文献   

4.
功利主义与义务论辩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明 《社会科学》2003,(12):75-83
义务论的道德标准 ,一方面 ,对每个人的欲望和自由侵犯最为严重 :它侵犯、否定每个人的一切目的中利己的欲望和自由 ;另一方面 ,它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最为缓慢 ,因为它否定目的利己、反对一切个人利益的追求 ,也就堵塞了人们增进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最有力的源泉。于是 ,合而言之 ,义务论道德是给予每个人的害与利的比值最大的道德。反之 ,功利主义的道德标准 ,一方面 ,则对每个人的欲望和自由侵犯最为轻微 :它仅仅侵犯、否定每个人的损人利己的欲望和自由 ;另一方面 ,它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又最为迅速 ,因为它肯定为己利他、鼓励一切有利社会和他人的个人利益的追求 ,也就开放了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的最有力的源泉。于是 ,合而言之 ,功利主义道德便是给予每个人的利与害的比值最大的道德。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对幸福的概念依次经历了欲望、效用、偏好和满意度的解释。从中西哲学的溯源来看,至善才是统摄人类整体行为模式以谋求人类幸福的最佳实践方式。经济学应建立以至善为本的经济学——善本经济学——幸福(利益)与道德的统一的经济学来协调幸福(利益)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获得人类的幸福。  相似文献   

6.
杨伟涛 《学术论坛》2013,36(1):6-10
传统伦理思想中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有感性主义幸福论、理性主义自我实现论以及宗教禁欲主义,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幸福与道德相割裂的疑难。康德坚持"道德不是幸福,但道德是配享幸福的条件"。德性幸福观,是对传统物质主义幸福观的批判,也是对传统理性主义自我实现论者道德即幸福以及宗教德福轮回思想的审视和提升。康德的幸福观与其实践理性的理念是密切结合的,知性和理性、自然和自由的区分以及形而上学的道德自由指向,构成其实践理性理解的前提;德性幸福观是其实践理性的贯彻和道德自由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道德概念,其适用范围局限于人与人的关系之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体身心关系的合理处理,越来越需要上升到道德的层面来进行规范,因此,道德概念应当向天人关系、向身心关系扩展。同时,还应当将和谐与生活幸福纳入道德概念的内涵,因为它们作为道德追求的根本目的,内含着对道德行为方式的内在规定。  相似文献   

8.
幸福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历来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电影《搜索》揭示和反映了幸福与道德的关系:道德是幸福的前提和基础,幸福是道德的必然结果。杨佳琪、杨守诚因有德而得福,陈若兮、莫小渝因失德而失福。认可幸福与道德的这种正相关关系,在我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而且有着现实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制度的不断完善,幸福与道德的这种正相关关系将会不断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9.
制度伦理及其限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生活世界的道德普遍陷入了危机。道德领域的“诸神混战”引发了道德共识的丧失、道德一致性的“乌托邦”;道德合理性的价值诉求从彼岸世界到此岸世界、从神到人的转变动摇了道德合理性的根基 ;功利论、德性论、目的论、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等从人的不同特性出发 ,立足于不同的道德预设原点 ,进行着前提不可通约的论战 ,各自表述着自己的话语系统 ;社会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又使得人类的永恒悖论命题如社会的公义、自由的秩序、个体的欲望等 ,因获得了利益基础的强有力支撑而变得愈发不可调和。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徘徊于希望与绝…  相似文献   

10.
肖祥 《船山学刊》2005,(4):92-94
《道德经》的道德关怀思想主要表现在:从人的问题及其境遇中寻找道德依据,实现对人的生存、尊严、幸福以及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为我们确立了一个道德自由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与哲学的对抗与对话 ,贯穿了两千多年来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在现代 ,文学与哲学谋求彼此沟通。“诗人哲学家”的出现、哲学家由思向诗的回返 ,一方面是基于对“纯粹理性”解决人类精神与心灵自由能力的深深怀疑 ,另一方面还跟现代人文科学的语言论转向相关。而“哲学家诗人”们则主张以一种艺术化的思想替代哲学家的冷峻面孔 ,以促使传统哲学走出历史困境。诗的言说与思的言说的浑融 ,本质上是由于它们都共同指向一物———存在。  相似文献   

12.
莫骅 《社会科学家》2005,(5):165-168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贪污贿赂犯罪主体、惩治犯罪的法律机构设置及财产登记申报制度、监督方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其不同特点,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提出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中国贪污贿赂犯罪立法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与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同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是互动的,它们之问存在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和深刻的内在联系.当代世界全球化的主导者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历史终将证明全球化的尽头是资本主义的历史终结,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4.
汤志钧 《河北学刊》2005,25(4):168-173
儒家经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步入近代,仍为学者所信奉。在社会变革迅速、动荡加剧的时候,不同学派会有共同的改革要求,又有着彼此不同的差异。同一学派既有治学方面的一致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又有所不同。它们之间的异同、分合,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我们不能只看到暂时的同,而忽视学派之异;也不能因是同一学派,而视为一切皆同。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教学资源投资力度的加大,使多元化模式的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仪器设备维修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仪器维修体制不完善、维修队伍不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没有完全落实等问题。各高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办学规律,建立一个仪器设备维修与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魏红 《学术探索》2001,(Z1):118-120
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假借科学和民族文化的旗号重新泛起,损害着中华民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明辨新的有神论的种种伪装,坚持不懈的进行科学无神论世界观的宣传教育;高举科学旗帜,崇尚科学精神,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新时期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陈建中 《中州学刊》2005,(6):102-1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我国的各项具体改革提供了正确决策的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正确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有力地促进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8.
德里达的"解构"一词来源于海德格尔的"摧毁"概念,二者都是针对传统形而上学.然而海德格尔的摧毁通过追问"存在的意义"却固执于一个问题的意义.但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作为一种游戏式反讽形式却允许形而上学解构自身.  相似文献   

19.
英语委婉语是人们为谋求最佳交际效果而创设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委婉语表述内容一般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禁忌的事物、现象或者是敏感的话题,是语言中最富文化内涵的一个部分。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解读委婉语,阐释了委婉语强烈的英美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当前闽台高校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为线索,分析了两地高校科技交流和合作的发展趋势,为闽台高校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入,共同推进闽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