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后,经历了凯恩斯主义的兴起、新自由主义宏观经济学成为经济理论的主流、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趋同与综合这三个重要的演变发展阶段。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现实经济问题不断对原有经济理论和政策提出挑战,各经济学流派不断争论与融合,从而丰富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干预和经济自由是两大永恒的主题,宏观经济思想与经济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
结构转型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新结构经济学强调经济体结构及其变迁的阶段性、内生性和动态性。在概括了新结构经济学研究结构转型的独特视角和方法的基础上,首先使用跨国数据,静态比较不同收入阶段经济体的土地、人口、资本、技术和数据要素的差异性,然后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定量研究人均收入水平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和能源结构的非线性关系,并进一步识别出结构转型拐点大多出现在中等收入阶段,尤其是中高收入阶段。揭示了中等收入阶段经济结构转型的突变性和重要性,有助于认识和理解当前处于转型期和跨越期的中国所经历的结构转型现象。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经济学诸多流派中,新古典经济学是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重要流派。它承袭了古典经济学自由竞争的传统和主张,发展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并拓宽了研究领域,尤以边际分析方法名噪一时,被称为“边际革命”,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统治西方经济学长达四十余年,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论述了新古典经济学产生的背景,其主要内容和影响,并分析、指出了其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的重要缺陷和谬误。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经济结构的本质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在社会经济结构形成和调整过程中的作用,但这些理论在解释历史实事时,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经过比较诺斯的新经济史学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经济结构的本质及其变迁的解释,指出社会经济结构的形成首先应该归因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动力则来自于对生产力起推动作用的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5.
自由市场经济和国家干预一直是西方经济学争论不已的重大课题,近20年来这表现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之争。吴易风教授始终跟踪和研究这一领域的进展,1993年6月,他的选题“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研究”被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年9月,王健和方松英博士参与了这一课题的研究。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他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凝结在力作《市场经济和政府干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研究》之中,此书已于199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一部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来理解这个重要论断,要想进入一个新的、稳定的、和平的世界格局,需要中国继续快速发展。要判断中国未来的增长潜力会有多大,最重要的不是看绝对收入水平,而是看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人均GDP水平的差距。从这一指标看,中国后来者优势的潜力还非常大。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我国的经济自主理论创新带来了重要机遇。在提出新理论时,倡导要回归到亚当·斯密研究问题的方法,即“国民财富的本质和决定因素的研究”。经济要发展,必须靠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而决定产业和技术水平的决定因素就是要素禀赋。新结构经济学从各自国家在任何一个时点上给定、随时间可变的要素禀赋结构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来内生经济结构、扭曲和运行。新结构经济学把结构引进现代经济学的分析,实际上是对现代经济学的一场结构革命,不仅对发展经济学、转型经济学会有新的见解,并且对关系到经济运行的主流经济学的各个子领域都会有很多新的见解,这些新见解都是理论创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新古典与新制度经济学对农政问题与农政变迁的分析严格遵循经济学学科的分析范式,将农民界定为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个体,将农业视为可以从生产要素角度进行拆解的经济部门。该视角坚信,农业的发展即是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进而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 为此,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而新制度经济学则致力于减少资源流通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费用。 在农地要素方面,产权变革与市场流转是该视角关注的重点。 虽然新古典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学说可以部分解释中国的农政变迁历程,但学术界对其质疑始终存在。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强调要从中国独特的发展经验出发,建立解释自身农政转型与农政变迁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西方宏观经济学对非自愿失业的产生和解释,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建立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基础,一直是宏观经济学发展需解决的问题。探寻西方宏观经济学演进的路径,可知劳动市场的工资和商品市场的价格是否处于弹性和刚性,是各理论建立的基本条件。新宏观经济学分别以工资、价格弹性和工资、价格刚性的假设组合,建立了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对这些基本假设的解释,使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过程总伴随着结构变迁,如何将结构变迁纳入分析已经成为增长理论研究的重要主题。本文尝试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这有助于我们更为准确地理解经济增长的本质特征及其深层次的动力机制。在考察结构变迁如何影响经济演化增长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一个包含结构变迁的多层级演化增长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结构变迁与经济演化增长的关联。最后,指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马涛 《南都学坛》2012,32(6):112-115
学术界关于"凯恩斯革命"与主流经济学的关系有着不同的认识,并常有"凯恩斯革命"是对传统主流经济学(即新古典经济学)否定的提法。实际上,"凯恩斯革命"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作出调整是出于时代的需要。它修正的仅仅是与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相抵触的部分前提假设(操作范式),并未否定西方主流经济学硬核中的观念范式和规则范式。"凯恩斯革命"是西方经济思想发展中一次重要的范式转换,它将传统主流经济学完全理性经济人的前提假设调整为未来是不确定的有限理性假设,并以此调整后的假设作为其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前提,演绎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这三大心理法则,创建了"有效需求不足原理"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凯恩斯革命"不仅使当时西方主流经济学完成了从微观向宏观的飞跃,而且将古典经济学的货币与实物经济的二分法融为一体,形成了货币与经济一体化的现代宏观经济学模型体系,开创了宏观经济学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