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大势和发展规律,着眼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科学分析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发展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应对新发展阶段的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所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和部署。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本文将从理论、历史、现实三重逻辑的角度分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性及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和升级跃迁的新主题,有其历史、现实、理论、实践四重逻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政策的发展、立德树人的时代召唤,构成其历史逻辑;专业思政是课程思政顶层设计的现实需要和统筹规划的应然选择,构成其现实逻辑;专业思政内涵在目标、主体、内容、途径的规定以及"课程、专业、学科"的内在关联,构成其理论逻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三全育人"格局,构成其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创造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道路。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共产党立足不同历史阶段的基本国情,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完善成熟;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在经济发展理念、发展制度、发展方向、发展路径等方面坚持守正创新这一逻辑脉络赓续发展;从实践逻辑看,伴随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现代化实践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4.
营商环境治理作为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领域的突出表现,彰显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因此,要牢牢把握营商环境发展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性成果和经验为基础,将营商环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营商环境治理的方向引领,以大国经济发展理论、新新贸易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支撑,剖析了构建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营商环境治理的内在机制,即大国经济理论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出发,从人口规模多样性和市场多样性的现实角度,揭示了构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意义;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与新新贸易理论中基于企业异质性、挖掘企业潜力、关注企业参与度与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产业整体效益的逻辑相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追求的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目标,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角度,诠释了“和平发展道路”的政治经济学内涵。其次,文章基于三大理论基础,解析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营商环境治理促进经济发展的多维动态逻辑,即基于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要素市场化配置逻辑、基于新新贸易理论的产业链供应链升级逻辑与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逻辑。最后,文章将营商环境治理的多维动态逻辑融入中国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取向和战略选择中,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营商环境治理的市场化改革路径、创新驱动路径和“放管服”改革路径,三条作用路径相辅相成、协同发力,以制度创新为新发展格局经济体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要想走深走好,必须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大战略进行推动,如以新发展格局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之所以能够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基于其具有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本质特征优势、促进经济循环畅通无阻的关键优势和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优势,这些优势也正是新发展阶段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同时,以新发展格局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遵循适应新发展阶段新任务、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实践逻辑。但是其在实践中也会遇到以新发展格局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有待培育等难点。基于此,拟提出如下破解路径: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二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联动协同发展新格局;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主要是基于应对世界经济问题、实现国内国际市场联通和走出中国经济新出路等实践逻辑,尤其是"一带一路"经过过去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其具有可持续发展、互利共赢等特点优势,通过其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然能助力这一新发展格局高质量惠及各国。但是其在实践中也会遇到相关制度体系有待完善、西方主导的逆全球化行径的掣肘及国内宏观经济等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拟提出如下破解路径:一是构建"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精准制度体系;二是优化"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外部环境;三是筑牢"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国内经济根基。  相似文献   

7.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基于“两个大局”,着眼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三重逻辑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成逻辑,即历史逻辑是其形成的必然性,理论逻辑是其形成的合理性,实践逻辑是其形成的可行性。涪陵区作为西部地区一个重要节点城市,要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就要找准涪陵区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位置,分析其优势和短板,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即:一是要发挥自身优势,将制造业作为提升融入“双循环”的关键着力点;二是要抓发展机遇,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融入“双循环”的关键节点;三是要优化功能布局,以“一城三区两带”协调发展作为融入“双循环”的主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人才观科学回答了做好新时代党的人才工作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内涵、逻辑和实践三个维度对其全面透视有利于准确把握习近平人才观的理论精髓与核心要义。从内涵维度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及建设现代化人才强国构成了习近平人才观的基本内涵。从逻辑维度看: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及现实逻辑是习近平人才观生成的逻辑理路。从实践维度看:以科教兴国战略为主线,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以人才强国战略为统领,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以创新驱动发展为着力点,走自主创新之路;以文化强国建设为契机,营造人才工作良好环境,是新时代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人才观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最著名的早期作品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无产阶级把握历史和创造历史的理论资源。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把握历史主动是理论主动、实践主动、战略主动的“三位一体”,这同样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三重逻辑。把握理论主动的逻辑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对古今中外各种思想理论进行批判性继承、创新性转化;把握实践主动的逻辑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所构成的特定主体设定、特色客体择决和特殊方式安排;把握战略主动的逻辑在于中国共产党在更大时空尺度内对发展战略的前沿定位、治理方略的顶层协同、历史导向的清晰控制。这三重逻辑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在理论指导实践、战略引领实践的螺旋递进中把理论主动的领导力、实践主动的竞争力、战略主动的创造力嵌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形成推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命题。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的迈进有其内在逻辑,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从理论逻辑看,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是党坚持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从历史逻辑看,正确认识所处的历史方位,适时将革命和建设推向新的历史阶段,是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从实践逻辑看,初级阶段的长期建设不断为向更高阶段迈进积累着雄厚的基础。当前,要深化对社会主义更高阶段的认识,勇于担当作为,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