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混沌理论看高等教育系统的“有序”和“无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沌理论,20世纪自然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它具有内禀随机性、初值敏感性和"混沌序"等三个本质特征,蕴涵着一种全新的教育哲学思想.高等教育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内部的"有序"和"无序"构成了高教系统的混沌,从混沌理论出发,可以较好地解读高等教育系统的这种混沌--"有序"和"无序".  相似文献   

2.
熵理论揭示了任何事物和过程都是有序和无序的辩证统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有序和无序的辩证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质就是克服无序(不和谐)、创建有序(和谐),实现安定有序。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3.
旅游目的地生态系统的熵增现象和耗散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熵增原理,揭示了自然界物质能量转化的趋向总是自发地从能量集中转向能量分散,从有序趋向无序的退化。当今的旅游目的地生态系统也存在着熵增现象。鉴于旅游目的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多成分、多变量、具有耗散机构的开放系统,此无序状态并非无可救药。通过从自然界、社会管理各部门和信息舆论引入负熵流,使之在旅游目的地生态系统内部流通、转化、做功,并以各种形式消耗散失,可以降低系统的总熵,使系统设法处于有序状态,并保持其相对稳定性。因此,在实施旅游目的地的管理时,应该正确理解该环境下的熵增现象,以耗散结构原理为指导,克服组织的混乱,把握系统趋向有序运作。  相似文献   

4.
从系统的视角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远离平衡态的稳定有序的社会系统状态,社会和谐的系统评价必须体现系统减熵增序的认识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建立健全和整合协调各种社会机制,以推动社会系统向更加有序和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语言变化规律常常呈现出无序—有序—无序这样的变化发展过程。语言的无序状态是绝对的,而有序则是相对的。这种无序与有序状态构成社会语言系统的“内稳态”。无序和有序是社会语言的非规范和规范的语言现象长期磨合,相互依存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时间有长有短,其中还有地域的差别,过程的结果是语言词汇发生了变异,词汇的发音也起了变化。本文试图通过对“大月氏”词汇的微观音变的个案考察,揭示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微观变化。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耗散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系统论的新发展,耗散结构理论主要研究一个系统从无序向有序、从低序向高序转化的机理、条件和规律。文章在简要介绍耗散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具备耗散结构特征,着重讨论了耗散结构理论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混沌理论在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一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一书中的运用,认为其关于高等教育系统的中层结构的阐述存在不足,并试运用混沌理论对中层结构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有序和无序进行补充分析.  相似文献   

8.
复杂性科学是在系统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跨学科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复杂系统,重点探索宏观领域的复杂性及其演化等问题.从系统复杂性的视角看,语言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非线性的、适应性自组织复杂系统;汉语"的"字结构的产生表明,新的语言结构生成的性质为涌现,主要通过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合作、竞争,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的相互转换而实现;同时,推动语言结构生成演化的源动力蕴藏于结构之中的遗传基因,表现为上下层级结构分形的关系;复杂性科学对现代语言学研究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产业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它包括产值的增加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疆作为"丝路"的核心区,研究其产业结构演化十分重要。研究发现:各子系统的有序度均有增加,呈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趋势,技术动力系统进入有序状态的时间较慢。依据系统动力学思想,利用数学函数对子系统间有序度进行拟合,分析构成产业结构演化动力系统中子系统间的交互胁迫关系。动力子系统间整体呈现协作关系,除供给动力系统和技术动力系统间的协作关系不是特别显著外,其他子系统间的协作关系都较为显著。需求动力系统对供给动力系统、技术动力系统对环境动力系统的协作关系在某些年份有所减弱,甚至出现轻微的胁迫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广而得的热寂说认为随着熵的不断增长,世界的演化只能是从有序变为无序,有序只会被消耗而决不可能再被产生出来。要说明世界并不只是单纯地向着衰亡而退化,要说明世界是由退化,进化的对立统一运动展开其生动丰富的辩证发展过程,就必须揭示出宇宙中有序重新再造的机制。现有的耗散结构理论仍然认为系统内部过程不可能产生有序,系统有序的增长只能来源于外界有序的转移——负熵流。一种新的系统演化学说——信息进化论——则从系统内部微弱的有序与强大的无序的相互作用这一有序生成、演化的机制论证了有序的再造。  相似文献   

11.
<正> 所谓耗散结构主要是研究开放系统如何由混沌向有序转化的机理、条件和规律.它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在外界条件变化下达到某一特定阈值时,量变可能引起质变,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能量和物质,可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的有序状态.就是说一个系统形成耗散结构必须具有三个基本条件:(一)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二)系统必须处于远离平衡态;(三)系统内部各要素之  相似文献   

12.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但目前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仍不完善,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低效、无序状态.因此,必须加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法律作为制度保障,加强民主监督等途径来逐步提高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达成耗散结构状态是系统有序发展的前提。科技园区企业创新系统的内部熵流可被分为职能关系熵、资源整合熵、人力激励熵、过程控制熵四种类型,这四种熵的持续累积会导致熵增效应的产生,致使系统呈现出走向无序的倾向。系统应当从外部环境引入负熵流并达到临界条件方能减少内部的正熵、促使系统向有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事物序变的抛物线运动是整个世界普遍的历史发展规律。新旧事物的更替是事物整体序变中无序变化和有序变化相互交替沿抛物线运动轨迹相互转化的结果。有序变化和无序变化是同时并存、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 ,当事物肯定方面为事物矛盾主要方面 ,有序变化在序变矛盾中为主要方面 ,决定事物整体呈有序变化 ;当事物否定方面为事物矛盾主要方面 ,无序变化就成为序变矛盾的主要方面 ,决定事物整体呈无序变化状态。有序变化和无序变化所能达到的程度和所持续的时间是由事物自身的性质和基本情况决定的 ,并且这两种变化也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系统基本符合耗散结构的特征,可以利用熵变模型来度量系统有序度的动态变化。利用灰关联熵和1998-2009年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各省际的"资源—经济"系统的有序度进行分析。"资源—经济"这一经济关系存在时变特征,并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资源禀赋对"资源—经济"系统有序度的影响,从而从系统论的角度对"资源诅咒"命题进行了再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样本区间里,"资源—经济"系统的有序度同资源本身有着负相关的关系;资源禀赋对"资源—经济"系统熵变值在2003-2005年三年间的影响是最大的;资源禀赋会通过人力资源途径和制度途径产生"资源诅咒",但这两种途径的影响度在不断减弱。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与工业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必由之路。实施城镇化战略 ,推进城镇化进程 ,是“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 ,其核心之一是要完善城镇体系 ,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引导城镇有序发展 ;然而 ,如何判定小城镇用地扩张的有序性与无序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 ,该文在界定了小城镇用地扩张、有序扩张与无序扩张内涵的基础上 ,对小城镇用地有序扩张与无序扩张进行了辨识。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既疏离了农村,又暂时无法在城市找到归属感,其特殊的社会角色导致了该群体的政治参与存在无序性的一面。上亿人口的庞大群体,如果不能做到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对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不利。针对问题,透过该群体无序政治参与的深层原因分析,以唯物史观的视角,从政府、社会和个体三个方面.提出了逐步扩大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战略网络是一种新型组织方式,它的形成机理、演化过程都表现出显著的白组织性。认为战略网络符合耗散结构的条件,是一个无需外界特定指令而能白行产生、自我适应和自我复制,从无序走向有序的系统,并针对3G战略网络的形成,对战略网络的白组织特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政治判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厘清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与原有社会主要矛盾、“主体需求满足”与“社会客体供给”以及发展不平衡与发展不充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正确把握它们之间的理论关联是深入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内涵以及在实践中更好地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自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之后,学界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可归之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逻辑依据、时代意义、科学内涵、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举措、辩证认识和处理与社会主要矛盾相联系等方面.已有研究在以下四个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拓展: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依据、科学内涵、西方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和实践以及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方法、对策和路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