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日本历史上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本文对川端康成的生平经历及其创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浅析,以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国》为例,从作者人物描写入手,尝试分析作品中的女性之美。  相似文献   

2.
小林多喜二是日本文学史上了不起的作家、小说家,同时也是日本无产阶级伟大战士,他开创了日本文学无产阶级文学繁荣昌盛的时代。作为日本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代表,他的成长和创作与日本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融为一体。本文主要通过其两部代表作《蟹工船》与《党生活者》来分析小林多喜二的无产阶级意识。  相似文献   

3.
开高健是日本当代著名小说家,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倾向。他在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技巧的同时,融合了日本传统文学的特点,巧妙地将现实与虚幻相结合,通过"离心"与"向心"的创作方式,形成了以丰富的描写见长的艺术风格。本文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以开高健的随笔《靴を投げて》为例,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日语散文翻译中对标题、修辞格等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后期,一股新的文学思潮在巴基斯坦文坛兴起。和20世纪上半叶流行于印度次大陆的进步主义文学不同,印巴分治之后,为数众多的巴基斯坦作家开始借鉴西方文学的表现手法,抽象派、印象派、象征主义、意识流等众多源自西方的文学表现手法,如火如荼地兴起于巴基斯坦文坛。这些表达方式更有助于反映现代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个人内心世界的焦虑、恐惧和认知混乱等严重的精神状态。拉希德·阿姆贾德是巴基斯坦现代派著名小说家,他擅长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创作了很多以梦境为题材来表现现实社会中人的生存困境的作品。本文以拉希德·阿姆贾德小说集《寻常人的梦》中的几篇代表作为例,浅析作家梦境题材小说的表达主题与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5.
川端康成战后初期写下的《重逢》延续他一贯的优美与哀伤,因战火的缘故,文字中处处充满了战争带给人的创伤印记。《重逢》亦充满了对日本传统美的坚守,对两性情感细致入微的刻画,对和平的渴望,作者向我们描绘的不仅是一对情人在战后的重逢之景,也是对当时日本社会荒凉与贫困面貌的展现。川端康成一向善于描绘人物内心世界,对女性心态的把握尤为独到,《重逢》中的人物心理也是受到战争影响下的体现,从这个角度反观战争,我们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横光利一彻底坚持了新感觉主义,为日本既成文坛注入了一股新风,和川端康成一同拉开了日本昭和文学的序幕。横光利一在初期文学作品中存在一种通过"性欲"或者"性心理"来把握主人公人性和作品主旨的倾向。因此,本文以小说《太阳》为例,通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也称心理分析研究法)来分析解读横光利一的初期文学作品,探究产生这种倾向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是一位十分具有魅力的作家。虽然他的作品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依旧不乏大批读者对其的喜爱。许多作家在创作之初就受到了卡夫卡的影响,余华就是这样一位作家。在最初创作的三年里,他忠诚于川端康成,但收效平平。之后他偶然读到了卡夫卡。他曾说是卡夫卡从川端康成的屠刀下拯救了自己,那到底是怎样拯救的呢?又是谁在卡夫卡手下拯救了余华呢?本文就试从这两个疑问入手进行探析,从而对卡夫卡对余华创作上的影响做个梳理。  相似文献   

8.
《千只鹤》与《源氏物语》作为日本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其间具有一定的继承与发展。《源氏物语》对川端康成的创作具有极大影响,具体到文本《千只鹤》,从人物关系大框架的相像,到"物哀"思想的继承,无一不反映此。并且,川端康成的创作还有对《源氏物语》的创新发展,这在《千只鹤》中,主要集中体现在女性命运的安排上。这两个文本之间的关系,我们在认真阅读时都能体会到。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艺妓     
日本的艺妓刘勇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他的代表作《伊豆的歌女》中刻画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女孩,那个美好善良的女孩就是一名艺妓。本世纪初,日本的艺妓曾有八万之多,但如今已不到二千人了,过去背着大鼓四处卖艺的艺妓现在只能在京都和一些大都市的高档茶室里才能见到。艺妓...  相似文献   

10.
丁玲女士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之一,在写作中一直坚持着女性立场,作品中深深烙刻着时代的印记,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女性作家。《莎菲女士的日记》是她的早期文学作品,虽然篇幅不长,但是一经问世,便激起千层巨浪,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丁玲这个名字,也因此耀眼地登上了中国的文坛。小说发表在1927年的中国,正值西方文化大举涌入大陆的文化冲击时期,作家在创作中受到了不同方面的影响,又结合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写下了《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莎》)。外来的文化思潮在小说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西方女性的独立精神;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丁玲,走近历史,发掘文学的时代精神,这对今天的中国文学现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莫言,用他独特的文笔去解读历史,建立了一个以"东北高密乡"为主题的文学王国。《生死疲劳》是一部民间史诗,借鉴中国古典小说章回体的叙事形式,以动物的独特视角反应了20世纪5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系列的乡村巨变。从《红高粱》到《生死疲劳》,莫言显示了自己鲜明的创作个性,他在不断的变换叙事风格,成为新历史小说作家中极具有创作个性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不少作家都经历过灿烂辉煌的青年期,我国当代一些青年作家也是如此。其原因之一,是他们有不同寻常的创造内驱力。一北京青年作家王朔近年来创作硕果累累。他参与了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长篇小说《我是你爸爸》在首届上海长中篇小说评选中获奖,今年第二期《收获》发了他的中篇《你不是一个俗人》,第四期《上海文学》发了他的中篇《许爷》。现在呢,  相似文献   

13.
舒群是"东北作家群"作家之一,他以真实、鲜活的小说创作深刻地反映了东北沦陷时期的时代生活,代表作有《没有祖国的孩子》《蒙古之夜》《沙漠中的火花》等。他的作品包含着对故乡的极度热爱和对殖民侵略者的强烈仇恨,表现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与无助,刻画了不同国族民众在异族统治之下的屈辱与抗争,展示了沦陷时期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文学图景。  相似文献   

14.
司各特在西方文学史上并不是第一个涉足历史小说的作家,称不上是这一文学体裁的开创者,但是司各特却在真正意义上将历史小说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下来,成就了西方历史小说的完美范本格式。阅读司各特所创作的历史小说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司各特在作品中十分完美地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与作者的主观艺术加工完美地融汇在了一起,使得这种文学体裁焕发出了完美的生命力。本文将以司各特作品的代表作《艾凡赫》为切入口,从历史人物的塑造、事件的还原以及自然背景的搭建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司各特在作品中体现出的历史观念。  相似文献   

15.
徐忠友 《老年人》2013,(3):18-19
2012年岁末,随着电影《一九四二》在全国热映,编剧刘震云也变得忙碌起来。一个月内,他两度来到杭州:一是和导演冯小刚、主演张国立等人与观众面对面地交流,二是到杭州师范大学开办讲座——漫谈我对文学的理解。其间,笔者有机会走近他,听他讲述了自己的文学之路和人生故事。母亲是他的启蒙老师刘震云是个朴实的中原汉子,也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作家。这些年,他陆续创作出版了《手  相似文献   

16.
《雪国》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名作,始于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笔下。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具有醉心的"物哀"风格,具体到其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则很有"伤感之美",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叶子和驹子两位女性形象,前者所描述的是凄冷的"伤感之美",后者所描述的是野性的"伤感之美"。本文试就这两位女性形象的人性美作以赏析。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运用意识流手法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先锋式的表现技巧,它采用内心独白、梦幻以及自由联想等方式对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的意识流动进行展现。川端康成在其创作中大量的运用了这一表现手法,早期创作是模仿阶段,中期创作是尝试阶段,后期创作对该手法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给该手法提供了一种新鲜的血液,形成了其"东方意识流手法"。  相似文献   

18.
1956年,突尼斯独立后,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剧变,从而推动了小说艺术的发展。当时,作家们倾向于两种小说创作,一是从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汲取灵感和营养写作历史小说;二是从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与冲突中积累素材创作现实小说。1945~1962年,马格里布各国共出版中、长篇小说7部,其中5部是突尼斯小说,可见突尼斯在这方面是领先的。 艾布·卡塞姆·穆罕默德·卡洛出版的《复兴》系列丛书,无论对短篇小说,还是中、长篇小说的创作都有促进作用。丛书中有突尼斯作家的作品,也有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作家的作品。随后,由穆罕默德·姆扎利主编的《思想》杂志问世,这份期刊尤其关注小说文学,1959年出版过一个突尼斯阿语小说专辑。1966年,《小说》杂志创刊,主要刊载短篇小说,也刊登有关中、长篇小说的评论与研究文章。 此外,《新生》期刊、《劳动报》、《晨报》等都辟有每周专栏,发表小说、文评,为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提供合适园地,为活跃小说创作发挥了良好作用。 白希尔赫里夫是突尼斯杰出的小说家之一,3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50年代,《思想》杂志连载他的中篇小说《爱的诱惑》。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叙述一个20岁青年的爱情历程。之后,他的长篇历史小说《夜光》出版,取得颇大成功。他的第三部作品是《  相似文献   

19.
方文山是中国华语乐坛"音乐文学"的创作才子,他以独树一帜的文字,促发了歌词创作的革命,在他的笔下,歌词不再只是单纯地用于娱乐大众,这更是一种文学现象。他将李清照《词论》中的核心观点,融入到当代歌词的写作中,体现了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贡献颇大。本文将从内容的主情致、尚故实,风格的尚文雅、巧铺叙、尚浑成两个方面,来阐述方文山创作过程中对李清照《词论》中核心理论的秉承。  相似文献   

20.
日本著名的新感觉派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雪国》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该作品就成了世界各国翻译家翻译的对象,在国内,致力于《雪国》翻译的学者也不在少数,本文选取了叶渭渠,高慧勤的两个译本,试从译文用词这一角度对两个译本进行分析比较,并加以评述,以期对日本文学翻译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