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改革 ,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改革 ,将是中国下一步改革的重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教育的产业性质为依据 ,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和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 ,在教育机构内部建立产权明晰的管理体制 ;第二 ,提高大学的教育专业化水平 ,把普及高等教育作为当今中国高校发展的主要目标 ,并通过普及带来的买方市场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 ;第三 ,从法律、政策和管理制度上鼓励私人资金注入高等教育领域 ,并保证教育投资者的权益 ,从而提高教育产业的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2.
如今 ,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 :高等教育也是一种产业和商品 ,也可以“出口”和“进口” ,而且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 ,“教育服务”属于服务贸易的范畴 ,目前已有 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开放教育市场协议上签字 ,表示要建立世界性的大教育市场 ,中国加入WTO后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产业的龙头必然会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宏观分析这些影响 ,以期从不同的视角对这一产业的未来走向进行观察。一、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1 “入世”引发的成倍增长的人才需求 ,将极大地增加高校生源 ,提高办学效益。中国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3.
一位学者说:自传或回忆录是保留当代史料的最好方式。对于发生在40年前的“文革”,对于当代中国史上具有特殊意味的“十年文革”,在经历了80年代的“近距离摈弃”和90年代的“远距离反思”之后,留下的惟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寥落景象。在论坛上的羽矢如落花般消失的时节,一部 相似文献
4.
陈新民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6(6):5-9
规模扩张、层次提升以及法规政策调整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步入转型期的主要动力因素,民办高等教育在此期间必须协调好转型过程中的质与量、学校与政府以及公办与民办之间的矛盾关系,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治理范式为目标,加强市场调节机制,不断进行制度创新,通过转型来实现民办高等教育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我国上世纪80年代“反思文学”的代表作——《芙蓉镇》为研究个案,以身体话语为切入点,从身体表征、性的话语、身体的抗争与僭越等层面探析文本的文化政治学意涵。本文将身体话语作为解析社会深层权力机制、厘清政治文化图景的镜语,试图在身体话语、权力以及文化政治三者的意义互动中构建对“文革”的历史书写新的阐释空间,从而揭示铭刻在身体之上复杂的权力关系,并由此展开对“文革”悲剧多维度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6.
五四新文化最响亮的口号是“个性解放”,也因此,在叙事上“五四”被一般地定性为“人的发现”。这几乎是不证自明的。然而,“人的发现”其具体内涵是什么?这个“人”又是如何“产生”的?这些重大的具有整体性特征的问题尚待辨明。通过考察《狂人日记》等文本,我们发现,这部被誉为中国新文化和新文学的“奠基”之作,其主题并非“礼教吃人”这种简约化概括所能包纳,而且所谓“吃人”,其真正的内涵是“非人”或“非人的状态”。小说主人公狂人正是在一种“罪感”的驱迫之下,在正视自身的(人的)“非人的状态”中获得了人的自觉,并由此产生了真正的“人的观念”。这就是《狂人日记》的内核及其独特价值。这是五四时期真正的“人”的呐喊。所以,所谓“奠基”者是指,五四新文化就建基于这一“个体”/“人”之上,它是作为中国新文化的基础性和根底性意识而被鲁迅天才地把握到的,并第一次掘发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栗继祖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12(12):35-36
当前 ,高校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 ,要全面完成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 ,高校党组必须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以“三讲”精神改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 ,应当加强工作的主动性 ,保证教职工队伍和学生思想的稳定 ;党员干部要努力学习现代科技知识 ,创造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经验和新方法。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8.
1979年3月19日,中共中央转发教育部党组《关于建议撤销两个文件的报告》。即撤销中共中央1971年8月13日转发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和1974年转发的《河南省马振扶公社中学情况简报》。9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全国物价工资会议纪要》,决定从11月1日起,给全国40%的职工升级并增加工资。 相似文献
9.
在历经了“高校扩招”的喧哗之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由一个陌生的名词演化成一种既定现实并已经融合到我们的生活之后,讨论它的特征并不是简单的总结或无甚意义的回顾。因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会是一个短暂的开始或终结,而是一个漫长的持续过程。当我们踏上“大众化”之路时,事实上就意味着我们将要面临众多的“大众化后”问题,因此,不断对它进行谨慎的思考是必需的。无论我们怎样定义现代教育,或者现代教育发生了什么性质的变化,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是永远无法改变的。教育必须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0.
巴金的《随想录》最初发表于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大公报》历史上形成的“文人论政”传统在“文革”后得到了有限度的恢复,一定程度的言论自由和作为“政治窗口”的媒体角色构成了《大公报》新时期的言论环境,这对于《随想录》的传播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东岳论丛》2016,(12):62-68
鲁迅与梁实秋的论争,是不同政治立场的文学者严肃的思想理论争鸣,论争涉及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反映了现代中国的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在历史大变革时代对文学参与社会现实变革的不同主张和不同努力方向。这些问题是贯穿中国现当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问题,却由于政治禁锢长期得不到深入探讨。而在政治束缚解除之后,在公共文化空间,对历史的反思、尤其涉及历史人物评价,呈现出一种越来越明确的全面反转倾向。这表面上似乎体现了思想的解放,实质上更多的是由长期政治高压造成的被压抑情绪的宣泄。思维方式是政治平反式的。前几年围绕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撤出中学语文教科书而起的热议,尤其网络上关于鲁迅、梁实秋评价的反转,并不是一个偶然的孤立事件。舆论同情梁实秋,贬损鲁迅,这对于过去意识形态压制下将敌对阶级简单否定、甚至是恶意丑化来说,是被压抑情绪的释放,因而是可以理解的。从鲁迅这方面来说,将其作为意识形态工具来利用的政治绑架,无论如何都是对他这个人及其思想的阉割,同时也是对其真正的思想影响力的封锁。因而,这种反转从重新思考历史角度看,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但由此导致忽视对文本的解读,仅仅满足于对某些历史性论断作出相反结论,并进而形成一种新型的话语专制,目前并未引起足够认识。在鲁迅与梁实秋论争问题上,避免非历史的反思历史倾向,重新细读鲁迅、梁实秋的文本,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变态的中国"这题目,是从鲁迅著作中抄来的(详后)。人们知道鲁迅在《彷徨》的《伤逝》里提到"无爱的人间",他演讲过"无声的中国",但似乎没有人注意他还批判过"变态的中国"。而新时期以来的著名作家张贤亮,在他的长篇小说里写到了中国人的情感和心理变态。 相似文献
14.
一“文化大革命”中歌颂毛泽东的歌曲铺天盖地、不可胜数,最重要的显然首推《东方红》。原歌是晋西北民歌《芝麻油》(一首情歌小调),歌词为:“芝麻油,白菜心,要吃豆角抽筋筋。三天不见想死个人,哼儿咳哟,哎呀,我的三哥哥。”在延安时期先由安波等人重新填词改成反映抗日内容的《骑白马》,歌词是:“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嘿呦,打日本就顾不上。要穿灰,一身身灰,肩膀上要把枪来背,哥哥当兵抖起来,呼儿嘿呦,家里留下小妹妹。”随后,陕西葭县(今佳县)农民歌手李有源又重新填词改成《移民歌》,《移民歌》是依照… 相似文献
15.
王伟静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75-177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并存反映了高等教育在三农领域存在一定的缺失与不足,与早期的美国有相似之处。通过对比中国与美国高等教育在特定时期的规律与特点,借鉴赠地学院的经验,探索总结中国三农领域高等教育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不唯指一个疆域辽阔、政治统一的地理中国,而且指一个重诗书礼乐、重人文教化的文化中国。以上两方面内涵的结合,构成了大一统“文化中国”的观念。赖有这种大一统“文化中国”观念,中国传统教育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既能吐纳诗文英华又足以护持大一统中国之运命的士人群体。对比中国当代大学生,之所以在文化素质上存在着问题,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对中国的文化传统缺乏一种敬重与认同。因此,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不能够只是为学生增加一些校园文化生活而已,必须以着重培养中华民族气骨与中国文化情怀为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德伯家苔丝》塑造的苔丝形象,她即容忍,又以独有的方式与命运抗争,本文对女主人公的心路历程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19.
吕叔湘先生《中国文法要略》一书一直以来都受到语法学者们的高度评价 ,它是“迄今为止对汉语句法全面进行语义分析的唯一著作”。其上卷“词句论”以语法形式为纲 ,阐述其所表达的语义 ;而“表达论”则以语义为纲 ,说明其所赖以表达的形式。书中具体详实的语义分析充分反映出其作为一部语义分析的系统之作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一、“红学”的内涵:也可说,什么叫“红学”。我们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研究《红楼梦》的科学。也可以说:是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研究《红楼梦》,才称其为“红学。”这是我个人的认识,也是我研究《红楼梦》几十年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