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身权和财产权是侵权法保护的客体.要实现人身权的保护,最为重要的是公民在价值观念上的转变,即由传统的重视有形财产权向现代的重视人身权观念转变.当前在我国法律实践界出现了一些以前从未出现过的新型权利形态,这些权利之所以以前没有出现,要么是权利的自然属性受到了压制,要么是社会的生产力发展不足.这些新权利实质上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时期公民权利意识启发的开端,预示着中国的法治建设步入了正常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权利的冲突与调适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权利之间的冲突本质上是各种社会利益冲突的表现.贵族争取人身权是英国社会正式保护人身权的开始,随后出现大规模的、涉及不同阶层保护人身权的潮流,进一步提出在经济、社会领域的权利.英国以政治革命的方式解决财产关系问题,到1689年的革命把统治权和财产分开以后,私人财产权利在英国生效.政府在法律上承认个人的财产权利,这就使得人可以更安全地从事经济活动.不同法律规定是人身权和财产权冲突的来源,与历史牵连还是决裂成为权利冲突中的两难选择.英国现代化进程也是一个权利扩张的时期,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发展具有渐进性,表现为实现权利的范围逐渐推广和种类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法通则首次以国家基本法的形式对民事主体的人格权作了确认。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人们往往较为注意对公民人格权的保护,而对法人,尤其是企业法人人格权的保护却未予以充分的重视,致使侵害企业法人人格权的事件不断增多,这些侵权行为的存在,是导致我国经济秩序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保护企业法人人格权,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摆到了我们的面前。 一、企业法人人格权的概念及其种类 财产权和人身权是民事主体所享有的两大最基本的民事权利。人格权是人身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  相似文献   

4.
人身权不但是相对于财产权而言的另一类重要民事权利,它同时也是民事主体享有其他民事权利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人身权的保护,但人身权的法律保护体系还有待完善,特别是从民法的视角,我国对人身权的民法保应进一步体系化。  相似文献   

5.
一、切实维护法人人格权的必要性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主要由财产权和人身权两个方面构成。人格权是人身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本身所享有的、为保护和维持他们在法律上的独立人格所必需的权利,与权利主体密不可分。法人人格权是获得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所享有的表  相似文献   

6.
朱熹 《社会科学论坛》2004,27(22):115-117
著作人身权又称为精神权利,有的国家称为人格权.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规定了著作权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传统观点认为著作人身权不能转让,可是随着网络的兴起、作品内涵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为了更好的保证著作财产权的实施,在不影响著作人身权行使的同时,是否可以建立相应的著作人身权合理转让制度,以便权利人对著作权整体的行使更加充分,笔者认为是可以的,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将著作权分为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不能全面概括所有著作权权能的性质归属.复制等权利不具有财产利益的内容,不属于著作财产权,而属于著作利用权.著作利用权自身所具有的特殊属性,使其能够也应当被列为一种独立的著作权.在整合著作权分类制度时,应当采用四分法,即将著作权分为著作人身权、著作利用权、著作财产权、其他著作权,并分别明确各种权利的权能构成.  相似文献   

8.
财产权是民事主体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是物质资料在法律上的表现。物质资料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历来的统治阶级都很重视对财产权之保护,将其纳入法律之范畴,在诸多法律中加以规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是诸法合体的立法体例,统治阶级主要是用刑罚的方法对侵犯财产的行为加以处罚来保护私有财产权;资产阶级确立了资产阶级法制原则,在其宪法、民法典、商法典等其它法律中不惜笔墨地规定了保护财产权的浩繁广博的内容。我国自建国以来,也很重视对财产权的法律保护,特别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近二十年的立法实践,我国…  相似文献   

9.
宪法意义上的财产权是公民的一种基本权利,同其他的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等宪法性权利一样,是宪法应然保障的权利,对财产权的保护在宪法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财产权的宪法保障规范主要有不可侵犯条款,制约条款和征用补偿条款。我国宪法亦应该在这几方面进行对财产权保障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论配偶权的性质和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配偶权是基于配偶身份而享有的一项综合性权利,包括配偶人身权和配偶财产权。配偶人身权是配偶权的主要内容,由配偶人格权和配偶身份权组成,而配偶身份权则可以分为身份利益支配权和身份利益请求权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11.
财产权在公民享有的所有权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实现生命权、自由权等权利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民所拥有的私有财产日益增多,引发了公民强烈的财产权利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私有财产权法律保护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应完善公民私有财产权法律保护制度,以期公民这一重要宪法权利得以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2.
私有财产权制度是近现代社会的一项基础法律制度,在各国宪政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公民财产权是指公民对私有财产的权利,包括对私人所有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权利.通过阐述宪法意义上公民财产权的含义,回顾我国宪法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论述完善公民财产权宪法保障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公司法人财产权与股权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关于公司法人财产权以及股权的性质、内容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本文从分析法人的本质入手,提出法人与自然人一样均是“法律上认可的人”,因而法人财产权概念应与自然人财产权概念一样,是指包括财产所有权、债权、知识产权和股权等在内的各种财产性权利。投资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国家)将各种财产投入公司法人以后,就丧失了对这些财产的相应权利(转由公司法人享有),同时作为对价取得了对公司享有的股权。股权的一种既非所有权也非债权的新型民事权利,是带有一定人身权性质的财产权,其具体内容包括表决权、收益权、转让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以及监督权等。《公司法》有关条款的规定和某些关于股权性质的观点是混淆了股东大会、股东全体和股东的概念,将作为公司法人机关的股东大会的权利看成了股东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汤伟 《兰州学刊》2006,(10):121-122,153
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对私有财产有很多论述,本文具体阐述洛克学说中的财产权。在洛克学说中,财产权是人的天赋权利,私有财产权确立的根据主要源于不可剥夺的人身权及其劳动。洛克财产学说既是他整个政治思想的逻辑起点,也对整个西方社会具有深层次道德伦理意义。洛克财产权的逻辑证明虽然不是很完美,但是仍然在现实和理论两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15.
行政诉讼法通过列举和概括相结合的方式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加以规定。从这些规定来看,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仅限于外部的、具体的、涉及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行政行为,其范围的狭窄限制了司法审查的力度,不能有效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拓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非常必要,应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扩大受保护的权利范围,采用概括式规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将“准政府组织”实质上的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6.
现代国家都对私有财产权提供全方位的保护,随着私有财产权的社会化,更注重在实现社会公益的基础上有效的保护私有财产权。我国现有行政法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存在许多不足,无论是在防止行政权对私有财产权的侵犯方面,还是在行政权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方面,所以应该从加强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加强行政权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防止权利滥用,杜绝行政权对私有财产权的违法侵犯。  相似文献   

17.
基于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复杂性,对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不宜实行统一的归责原则.对著作财产权侵权行为应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对著作人身权侵权行为则应实行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侵犯著作人身权的,应当允许著作权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在特定情形下侵犯著作财产权的,也应当允许著作权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以充分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人身权是残疾儿童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关乎残疾儿童的生存和成长。我国目前对残疾儿童人身权的保护存在家庭保护的不力,遗弃现象严重,有些残疾儿童主动或被动脱离家庭监护,生存和健康状况堪忧,人格尊严经常遭受侵犯等问题。残疾儿童人身权的保护需要家庭、社会、政府、司法的共同努力,从而实现社会众生平等,共享一片蓝天,共筑美好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著作权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内容出发,分析了二者难分彼此的依存关系,得出了著作权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一元的结论,并结合外国立法例,剖析了采“一元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此为依据,对我国目前《著作权法》关于著作权的两权能的关系的规定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3,(12):172-176
基于黑格尔"作品即人格的反映"的理论进而认为署名权乃人身权,是对黑格尔人格———财产关系理论的狭隘认知。署名权不可能属于人格权,作品与作者之间也不存在身份权赖以存在的人身关系,所以署名权不属于人身权,而应该纳入财产权体系。署名权的转让并非意味着作者身份的转让,受让者在署名权转让中只能获取表明作者身份的权利,而并非表明受让者身份的权利。作者身份可以在版权登记中获得最强有力的确认和保护,所以署名权转让不会侵害到转让者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现实中的论文买卖现象并非因为署名权转让所导致,而是现行学术评价体制的不健全以及科研工作者科研道德丧失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