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道教与中国公共外交的关系问题很少引人注意和重视.而实际上,道教在中国公共外交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首先,道教可以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提供思想资源.其次,道教可为中国公共外交提供平台和通道.其三,道教国际交流活动本身可以体现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
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当前巍山彝族传统的毕摩信仰正在急速消亡,道教正在山区彝族村寨填补因毕摩信仰消亡而产生的民间信仰真空,彝族民间信仰与道教发生持续合流。与历史上道教自上而下传播的方式不同,当前主要是在底层民间自发性进行。当前道教在彝族村寨的传播和复兴过程中,表现为全真教的宗教威望下降,正一道的宗教威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3.
"诗仙"李白一生与道教渊源颇深,道教对李白的影响从思想、行为到仕途、婚姻,而这一点在诗歌创作方面更是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结合诗人的经历,分析了道教在李白传奇一生的不同时期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它对李白诗歌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瑶族度戒是瑶族道教的传度仪式。本文通过分析瑶族度戒所蕴涵的道教思想 ,考察瑶族度戒十戒戒条的道经根据 ,认为瑶族度戒是道教授的传承和衍化。瑶族度戒源于早期正一道的授科仪 ,瑶族度戒仪式中的诸多道教因素 ,反映出瑶族宗教道教化的特质。道教在瑶族社会的传播及其与瑶民族文化相结合而发生的衍变 ,通过在瑶族社会具有深远影响的度戒可以得到说明。度戒作为瑶族吸取道教思想而形成的仪礼 ,在瑶族社会中发挥的宗教功能 ,具有深刻的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诗仙"李白一生与道教渊源颇深,道教对李白的影响从思想、行为到仕途、婚姻,而这一点在诗歌创作方面更是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结合诗人的经历,分析了道教在李白传奇一生的不同时期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它对李白诗歌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以道教与河湟多元文化的互动为轴心,对道教正一派在青海的传入、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通过结合实地调研资料,以河湟地区受道教影响最大的乐都县与民和县为典型个案,解析河湟多元民族文化模式受道教文化影响的特殊现象。提出如下观点:一,道教与藏传佛教结合;二,道教与北方萨满文化的结合;三,道教对河湟各民族丧葬礼俗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推进湖北道教界"道教教职人员认定备案、道教宫观财务监督管理、道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等三个专项工作,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推动湖北道教界"三个专项"工作深入开展,2012年3月30日至31日,  相似文献   

8.
乡野道教作为流布于乡野间的非宫观、非正统的道教形态,具有突出的俗用性质和亟待建构的研究体系。它表现出“隐而不灭,散而不亡”的特征,在未来将随民间信仰与民间风俗而传习、衍生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道教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至今在社会思想意识、文化艺术和民风民俗等领域仍有一定影响。认真做好道教管理工作,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团结。道教正一派是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三山的总称,是道教传统教派。散居正一派道士,是指散居城镇和乡村,有家室,不常住道观的道教教职人员。道教正一派的宗教活动基本分布在广大的乡村,其活动形式为自愿组合,分散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仪轨不一,程度不同的夹杂有国家明令禁止和协会章程不允许的封建迷信色彩的内容,这些仪式和内容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为加强对道教正一派活动的管理,甘肃省张掖…  相似文献   

10.
道教传入青海河湟地区后,与当地宗教文化民俗相结合,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河湟道教。本文以青海东部河湟地区,尤其是以民和、乐都地区的道教与民俗调研资料为依据,提出了地方道教与民俗染濡并存,形成河湟地区特有文化现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道教事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道教服务中心")为省民宗委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承担着联络服务湖北省道教协会和信教群众的重要职责. 在实际工作中,道教服务中心既要做好上传下达任务, 又要指导、协调、推进具体工作,其工作成效, 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宗教政策、 法律法规能否得到贯彻执行, 直接关系到省民宗委工作决策部署能否得到贯彻落实, 直接关系到全省道教事业能否实现健康发展. 当前,全省道教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如何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做好道教服务中心的工作, 推动全省道教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其传统节日亦丰富多彩。这些传统节日是在特定的地域条件和社会环境中经过较长时期而逐渐形成的。溯其渊源。我国的传统节日与道教信仰有密切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道教信仰对传统节日的产  相似文献   

13.
藏医学是“佛化”的民族医学,中医学是藏医学的“合理内核”,与道医(中医)同源,这三个基本要素决定了藏医学是兼容并包佛道思想的理论体系。文章用比较文献学的方法,以“树喻”为例,论述了藏医和道教关于人体生命的整体观、“天人合一”等的基本思想的一致性;以“德”、“性”养生为例,论述了藏医中包含着只能从道教角度而不能从中医角度解释的道教养生内涵。提示:研究藏医学,有必要站在佛道兼容的高度。如此,不仅对藏医学本身的研究有益处,对宗教学研究也有启迪。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关“开辟创世”和“洪水遗民、再造人类”的故事传说,分为南北两大系统:以中原的女娲、伏羲兄妹故事为代表的北方型神话系统和以珠江流域的盘古兄妹故事为代表的南方型神话系统。本文通过对《述异记》最早记载的“南海中有盘古国”“桂林有盘古祠”的历史分析和实地考察,阐明盘古神话源于华南—珠江流域的“盘古国”,三国时传于吴楚间。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术家葛洪闻交趾出丹砂而求为广西勾漏令,后止于广东的罗浮山修道、炼丹、著书,在《枕中记·众仙记》中首先把盘古列入道教神谱,奉称“盘古真人”,尊为开天辟地“元始天王”,又称“三皇”、“五帝”“皆其后裔”,便把原秦汉文献所载北方远古神话无开天辟地之神给予填补,加以整合使之衔接,将道教的神仙信仰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构建了中华大地天帝尊神的世系,盘古神话也就随着道教渐渐在北方流传开来。而中原一带有关盘古神话故事表现为再生性和变异性的特征,充满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也正是导源于葛洪把珠江流域原生型的盘古神话加以整合使之道教化的混融性产物。  相似文献   

15.
《民族大家庭》2017,(3):4-7
2017年5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道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国际道教论坛湖北组委会承办,香港道教联合会、 澳门道教协会、台湾中华道教总会协办,以"道通天地、德贯古今"为主题的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在湖北十堰武当山成功举办.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为论坛发来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出席.  相似文献   

16.
东西方宗教发展迥然不同的态势,根植于东西方截然相反的宗教观.道教信仰的多神论、道教生存中的宗法依附性以及道教的信仰诉求机制等构成了道教信众的基本宗教观,在特定历史时期推动了道教的形成和发展,但同时也蕴含了道教衰退的基因.  相似文献   

17.
王玲 《民族学刊》2014,5(5):40-45,113-114
端午是自先秦以来延续至今的、古老的中国节日之一。本文以宋代为样本,从神灵信仰、符箓文化、医药卫生思想、长生追求等四个方面探讨道教与端午节俗之间的关系,认为宋代端午节俗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并进而指出这种关系对节日民俗文化和道教本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道教的宗教特质对于促进民族融合所起的作用以及道教对于解决当前民族问题的现代意义。首先,对道教中与民族融合有关的宗教特质进行阐述,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是传入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先驱,是联系中华各民族和海外中华文化圈以及外国道教徒的文化纽带;道教追求现世利益以及与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原始社会起源一致性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融合。其次,道教与少数民族的信仰和民俗紧密结合,是加强民族联系的重要纽带,对民族融合及民族团结做出贡献。最后,道教理念对于解决当前民族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犹太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这首先表现在他们在古代缔造了近东一个最古老的文明国家。犹太民族的勤劳还表现在中世纪和近代,他们勤勉经营、善于经商理财,为欧洲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犹太民族的勤劳更表现在现代和当代,他们有着自力更生、光复旧物的决心,从而把寸草不...  相似文献   

20.
<正>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指出,要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促进我国宗教健康传承。打造一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合格道教教职人员队伍是当代道教事业健康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湖北省道教教职人员年龄和能力素质状况不容乐观,难以满足道教健康传承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全省道教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