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当代无产阶级的科学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正面临使自身现代化、进一步发挥对共产主义实践的指导作用的迫切任务。实现这个任务,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做努力。一方面,理论内容的现代化是有决定意义的;另一方面,理论形式也不可忽视。我们要探讨理论形式怎样服从和服务于理论内容的丰富和发展。理论形式不是外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式是由它所包含的一系列范畴、原理构成的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的科学体系。这种理论形式决不可以像“搭积木”那样任意拼凑而成,因为它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秩序建立起来的科学的逻辑结构;正是这种逻辑结构制约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理  相似文献   

2.
戚攻 《探求》2000,(3):4-6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提出,并逐步上升为一种理论程式的。而“理论程式”必然对相关和相同属性的社会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性。理论程式的“指导性”是通过其运行的基本原则表现的。因此,考察这一“理论程式”运行的“基本原则”,以及这一“基本原则”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性,是揭示“理论程式”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前提。 “理论同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实践中形成并运用的基本原理。它有三个层次:一是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因此,理论符合于现实是理论正…  相似文献   

3.
思哲 《探求》1998,(Z1)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基础上以革命性和科学性为特征的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生了非常复杂的变化,许多问题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者作出新的回答,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这也就是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逻辑。一、新实践:马克思主义新发展的内在动力理论来源于实践,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审视一种理论的新发展首先必须分析与之相应的社会实践的新发展。要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首先也必须了解社会实践的变化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但是,由于多种因素,人们往往忽视实践在社会生活、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而走向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这就使得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更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邓小平同志对此体会很深,因而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邓小平实践观的特色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数十年的艰难历程中,科学的实践观一直是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指南,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在毛泽东同志和  相似文献   

5.
窦存良 《社科纵横》2002,17(3):19-2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① 。这一科学表述和概括 ,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除了它的基本原理外 ,更为重要的就在于它所包含的和强调的科学的思想方法 ,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 ,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多少年来 ,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 ,无论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 ,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 ,确实存在许多错误的、非科学的认识。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关于时间与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的观点,为科学的时空理论奠定了根本的哲学基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不仅没有否定,而且恰恰证实了马克思主义时空观的科学性(特别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时空理论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不应当停留在已有的结论上,而应当面对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出的问题,勇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地丰富、发展、完善自己。现代艺术(特别是西方现代派艺术)通过自己的实践提出了“心理时空”、“自由时空”、“超时空”等新的概念和范畴,这是对传统时空理论的挑战。回答这种挑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对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科学技术理论的重要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对这一重要原理的理解和实践,尚有许多不全面、不科学、不正确的地方。因此,全面、准确、正确地阐述和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理论学习新高潮能否扎扎实实地兴起来,干部理论学习工作能否真正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好的学风。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强调:“学风端正,事业兴旺,学风不正,事业受损。”党的十五大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一个中心,三个着眼”,是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我们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发…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个哲学体系都有其核心或“基石性”概念。在生活即人的生成过程的意义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生活” ,因为相对于物质、实践或活动 ,它能更充分地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人学 ,是一种主客体统一的思维 ,是一种生成性思维。生活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而且是整个现代哲学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胡彩萍 《探求》2002,(Z1):29-30
代表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与时俱进”本身包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 ,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深刻掌握它的哲学内涵 ,对于正确使用这一理论并指导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与时俱进”的哲学内涵(一)“与时俱进”形象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原理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 ,认识和实践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决定认识的发生、发展 ,同时 ,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与时俱进”形象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这种辩证关系。即使是真理性的认识 ,也会受到客观物质世界的限制 ,只能是相对真理 ,随着物质世界的发展 ,也有可能成为谬误…  相似文献   

11.
全面认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依据葛洪泽,阎长贵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理论只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两个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标志,是毛泽东思想发展的两个阶段,即它...  相似文献   

12.
王娇 《生存》2020,(14):0207-0208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导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最有效体系,它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和解决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是生活的方向标和领航者。笔者作为专业从事古筝演奏的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通过古筝教学,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也是将马克思主义这一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这一方法论进行结合,总结出业余古筝教学中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办法和反思过程,并从矛盾的特征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三个方面进行阐释,思考二者如何在统一中体现其应用价值,也为笔者日后的学习和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孜孜求是,构筑科学理论新体系浙江省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华兴(杭州310025)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最后是因为:“总起来讲,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那末,为什么说它是一个...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是指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当代中国的实践,提出许多新的理论观点,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问题。而检验“发展”的客观标准是生产力,即所提出的新的理论观点,是否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三大初步总结、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进一步概括的十二条,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它构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基本实践。我们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双百方针”,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和繁荣文学艺术,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徐焕枝 《探求》2001,(3):13-14,16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党为适应时代的要求提出来的,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它科学地回答了面向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又一里程碑。 一、“三个代表”思想是我党为适应时代的要求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一)“三个代表”是从面向新世纪我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实际提出来的。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正经历空前的历史性调整,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但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西方敌对势…  相似文献   

16.
“实践本体论”与“实事求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体论的本质和魅力在于追求“终极”,这是由人类思维的本性决定的。传统本体论的失败,在于它总是以某种抽象的概念来框定未知的“终极”,物质本体论也难以摆脱传统本体论的阴影。实践本体论的合理性在于:实践是人的存在形式;实践既是人的最本真的存在,又是人通向终极境界的唯一途径。因此实践本体论正是对传统本体论的超越。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它蕴含着实践本体论的三个本体性的要素:具象本体——“实事”;抽象本体——“是”;能动本体——人。这是实践本体论的最基本的操作原则和操作原理。因此,确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自然归结  相似文献   

17.
对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问题,我国法学界开展了热烈的辩论,形成两派截然对立的意见:一派认为必须在坚持法“是统治阶级意志”、“是阶级斗争或统治工具”等所谓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下发展,否则就是否定或反对马克思主义。这是主流派。另一派则认为这不是马克思主义法学,而是五十年代初期由苏联引进的“斯大林——维辛斯基”法学,我团法学的发展要突破这一传统法学的束缚,恢复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本来面目,结合我国实际,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这是非主流派。正当两派激战得难解难分之际,郁忠民同志提出“马克思主义法学并不客观存在,所以,它就不存在发展的问题。”(见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密切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本文认为,启发工人阶级认识自己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有着不同的内容。文章对马克思提出的“自在阶级”和“自为阶级”的论断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自在阶段”和“自为阶段”、“自在状态”和“自为状态”等新的概念。指出,在工人阶级已成为国家领导阶级的今天,对部分人来说,仍然存在着“自在状态”的问题。本文认为,把他们从“自在状态”提高到“自为状态”,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庄严使命。为了完成这个使命,我们应当象马克思那样,高度重视对工人群众的理论灌输,改变目前理论的不适应的状况。这对于我们进行两个文明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晓梅 《社科纵横》2009,24(4):16-17
科学发展观深化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创新了社会主义的实践模式,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形态。  相似文献   

20.
杨丹娜 《探求》2004,2(1):11-1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根红线.它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实践观,强调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创新、推进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创新发展;它坚持运用唯物史观认识社会主义,使我们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理论高度,为我们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它科学运用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群众观,就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群众观.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