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郭沫若史剧创作论》(韩立群著),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是近年来郭沫若史剧研究中的新收获.《郭沫若史剧创作论》不是对郭沫若史剧创作的一般性阐释,它是从文艺美学的理论高度出发,在对郭沫若史剧作品的具体感受和理解以及各部作品相互联系的整体把握中来研究郭沫若的史剧创作的.因此,本书的重要特点首先在于理论的深刻及结构的完整.本书从史剧创作的"真实性"这一最基本的美学问题出发,以郭沫若的史剧创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对史剧"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思考,提出了  相似文献   

2.
<三个叛逆的女性>是郭沫若早期史剧的代表作,它的主要创作方法是表现主义,是中国化的表现主义戏剧.其具体特色有创作宗旨在于表现社会真理,通过变形方式塑造舞台形象,构思特重想象以实现内心外化.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历史剧中最大放光彩的女性形象,是其吸收民间文学传统,积淀英雄—美人模式,并借古人之口,传递理想与现实社会的对抗。借助神话—原型批评,我们可以发现其人物塑造的某些特有规律。  相似文献   

4.
一历史剧塑造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是可以赋予历史人物以现实的血肉,使其得到合理的发展,还是依照历史上实有人物的面貌如实地写出?这是常常发生争议的一个问题。郭沫若通过总结前人的特别是自己的实践经验,对这一问题从理论上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从古至今,在历史剧的创作上同样存在着两大流派;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古希腊的戏剧理论家亚里斯多德在《诗学》里谈到了诗人摹仿现实的两种不同方式,即“照事物的本来的样子去摹仿”或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摹仿”。郭沫若曾经说过“写作历史剧可以用诗经的赋、比、兴来代表”。他所说的“赋”的方法,就是严格按照历史的记载,“敷陈其事而直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关于文学的民族性的见解,体现在他的史剧理论上,就是对于历史剧的民族化的论述;而他对于历史剧的民族化的论述,又丰富了他的关于文学的民族性的见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这里,我们不打算涉及这些理论见解的形成过程,只着重就它的主要观点及其内在含义,结合郭沫若历史剧的创作实践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简单命题,而是我们党经历了30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与探索、付出巨大代价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的问题,从50年代中期,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而进入社会主义以后,我党就一直探索这个问题,期间经过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在不断总结我国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的《论诗》是新诗理论的重要文献,对认识新诗文体建构时期的理论观念具有重要意义,是郭沫若从诗的觉醒到作诗,从作诗再到论诗的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的集中体现。《论诗》首先涉及到新诗创作中新诗人的诞生的问题,认为诗人应当是那种天才式的人物,诗人能够成为真正的"人"才能有作诗的资格。郭沫若从诗人的精神世界的探求中寻找新诗文体的韵律,将诗人的心境与新诗文体联系起来,从诗人的情感与心理世界的变化中探寻新诗韵律,从宇宙万物的自然现象中寻找诗的韵律,并最后完成新诗哲学的美学建构。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历史的多民族国家。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用智慧之火共同点燃的。过去历史上的民族有的虽然在今天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她们所创造的文化却是中华民族古文明不可分割的部分。研究和继承这份宝贵的遗产,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建设,是我们今天的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西夏政权(1038—1227),曾和历史上的宋、辽、金各朝代并存,雄踞祖国西北近二百年(有的历史学  相似文献   

9.
一代文化巨人,郭沫若与世长辞了。 这位巨人,用坚贞不渝的战斗,卓有成效的劳动和宏放磊落的风格,在人民的心目中为自己筑起一个崇高的永不磨灭的形象。 郭沫若和伟大的鲁迅一样,是我们民族的杰作,文化战线的旗帜。他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早年,他在评论十八世纪德国的文豪歌德时曾说:“歌德虽说不是单纯的诗人,可是包围着他全人格的那个光轮中,诗人的光彩是要占最大一部分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借  相似文献   

10.
理想化与情感化:郭沫若史剧人物塑造的基本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培坤 《东岳论丛》2001,22(4):135-136
郭沫若的历史剧洋溢着一种慷慨悲壮的激情 ,具有浪漫主义的理想化倾向。在人物塑造方面 ,它的基本特征就是作者从传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出发 ,恪守理想化与情感化的原则 ,以一种夸大的手法强化人物塑造 ,赋予主人公罕有的 ,常人不可企及的精神、道德品格 ,从而使他 (她 )们在人格上具有一种强大的道德力量和感召力量  相似文献   

11.
“李宜楠(壮族出身,1961年毕业于武大经济系)早就立意写一本《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述评》,直到躺倒在病床上才完成他的12章手稿。正像他本人向笔者诸人预言的那样,书稿脱手之日,就是他呼吸停止之时(1991年7月1日凌晨去世,终年57岁,终职讲师)。他的书稿,我们已在杂志上发表过《导言》(《改革与战略》1990年第3期)和两章正文。12章的标题与主题为:第1章《基础论》(载《改革与战略》1991年第1、2期),本章主题:批判‘一大二公’和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树立不断解放人身生产条件的观点。第2章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是当代伟大的文化巨匠,正如当代著名作家艾芜所称:“郭苦文学艺术各方面的成就,有如汪洋大海,我们研究它,了解它,都需要一本导航的书这就是词典。”四川大学教授王锦厚任主编,伍加伦、钟德惠、秦川任副主编的《郭沫苦作品辞典》(河南教商出版社出版)就是这样一部认识与研究郭沫苦的工具书。 一、内容博赡 条目科学 郭沫若才思敏捷,学识宏富,是一位极富创造性、开拓性的文化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帙卷浩繁,旧版的《沫若文集》已达十七卷之多,新近出版的全集计划将出四、五十卷之巨!面对如此丰富浩大的研究对象,应  相似文献   

13.
历史是复杂的,文学是复杂的,因而作家与作品也是复杂的。不仅思想的内容与艺术的风格各不相同,而且所起的历史作用也很难用一个框框来套。但大致说来,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与作品,却又不外两种主要的类型;一是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叫人百读不厌,始终能够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和艺术上的享受.杜甫的诗、曹雪芹的《红楼梦》、鲁迅的《阿 Q 正传》以及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歌德的《浮士德》、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等,都属于这一类作品。另一种是思想上还不够那么深刻,艺术上也还不够那么十全十美,可是,它们却有一股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具有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和艺术力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象惊雷一样地唤醒了一个时代,象暴雨一样地清洗了一个时代,它们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和号召,因而它们和它们的时代一道,取得了不朽的历史地位。卢梭的《爱弥儿》和《忏悔录》、雨果的《欧那尼》和《克伦威尔》、席勒的《强盗》、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等,都是这样  相似文献   

14.
余三定 《云梦学刊》2010,31(2):F0002-F0002
我担任主编的《云梦学刊》从1990年起开办了一个栏目叫做“当代学者研究”。“当代学者研究”展开对当代著名学者的个案研究,类似于“学案体”(张岂之在发表于《云梦学刊》2003年第4期的《学术史与“学案”体》中说:“所谓‘学案’实际就是学术史”),这是当代学术史研究中的重要组织部分。“当代学者研究”栏目从2003年第1期起改版为“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该栏目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宏观的学术史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甲骨文例研究》序@宋镇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100732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2015,(11)
《诗序》尊废之争是清代《诗序》研究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在《诗序》的作者与时代问题上,清代学者表现出淡化作者而突出时代、忽略"所作"而强调"所传"的倾向。在《诗序》的性质与内容问题上,清代学者围绕"作诗之意"与"编诗之意"两个概念对《诗序》的性质进行了考察,对它到底是不是一部解释经典、体现圣人之意的著作作出了解答;围绕"著其世"与"白其意"两个方面对《诗序》的内容进行了考察,将之划分为历史阐释与价值阐释两个层面的内容,分别指向对历史之"真"的探寻与对价值之"善"的追求。这就极大程度地肯定了《诗序》的解经价值,对整个清代《诗序》研究的基调与倾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就清代《诗序》研究的性质而言,与其说它是《诗序》尊废之争的简单延续,毋宁说是对《诗序》尊废之争的深刻检讨。  相似文献   

17.
用历史剧为现实服务,使历史的材料重新闪耀出新的时代精神的光芒,是郭沫若历史剧的重要特点。他的历史剧不仅仅为人们认识现实提供了历史借鉴,而且强有力地激发、鼓舞了人民的斗志。那么,郭沫若究竟是如何将历史的精神和现实的时代精神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的呢?对此,曾有人简单地认为是作者用历史事件类比时事;也有  相似文献   

18.
《反正前后》更像是一篇政治性的时代读物而不是回忆录 ,书中作者对辛亥革命那一段历史的看法有其独特的价值。如认为四川保路运动是鸡公车时代的革命 ,有盲目破坏的一面 ;当时成都的新式教育是不堪记叙的 ;铁路国有政策是激起保路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租股问题是保路运动的核心问题和同志军起义的根本原因 ,等等  相似文献   

19.
《潮音》序     
拜伦和雪莱,是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中的两人。他们都以创造和爱情的崇高感情作为诗情表现的主题。不过,他们虽然大抵都写爱情、恋人们及其命运,但表现方式却截然相反。拜伦生长、教养于奢华、富裕和自由的环境里。他是一个热烈的、真诚的为自由而献身的人,不论在大事和小事上,也不论在社会的或政治的每件事情上,都敢于要求自由。他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做,无论做到什么程度,都不过分。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文学大系〉研究》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中国新文学大系》,所进行的文献学个案研究。包括对《大系》编辑出版背景与过程的考察与研究;对《大系》编选体例、编辑思想的研究;对《大系》所涉及的文学革命运动(包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内容、断限、分期,它发生的历史动因、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与传统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关系等)和文学论争的研究;对《大系》所涉及的现代文体理论研究;对《大系》所产生的影响的研究等。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不乏对文学文献进行个案研究的先例。如对《昭明文选》的研究,以至于形成了千年不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