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人类语言都是以词汇为基础的,因而在为掌握一门外语而去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中,词汇的学习无疑是个必经环节。学习者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学习者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质量,也影响学习者的语用和语言交际能力。词汇学应用的三个问题在大学公共英语阅读理解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和掌握拓展词汇量的方法及词汇习得策略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语言磨蚀是外语学习的逆过程,与语言习得的关系密不可分。通过对高年级学生二语词汇磨蚀现状做了调查,发现在脱离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一年之后的确存在词汇磨蚀。然后从词素结构、词义关系表征来分析高年级学生在这一特殊时间跨度的词汇磨蚀表征。本研究能给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也有助于外语学习者提高语言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库的扩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扩建词汇库,积累词汇量,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外语学习者。本文从词汇的特点入手,说明了扩建词汇库困难的原因所在。其中谈到了词汇的词义特点,亚文化因素,形态变化等方面。接下来,指出可以通过同义词、反义词、例子与解说及构词等上下文语境有效地进行词汇库的扩建。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习者的母语干预是学习外语的障碍,语言教授者和学习者应设法克服这些障碍。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特点的对比,列举常见的中国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及有效更正方法,帮助语言学习者克服这些困难。  相似文献   

5.
浅谈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英语一向被认为是一种适应性、可塑性较强的语言。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词义或扩大或缩小,同时有些词由于经常在某些场合使用,逐渐积累了一些联想的意义——文化内涵。对于学外语的人们来说,如果了解了词汇的涵义,就会避免在语言中犯严重错误,从而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6.
曾宣 《南方论刊》2009,(9):106-106,103
语言迁移是中介语构建中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用几个层面,论述了中介语构建过程中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负迁移,并提出了克服中介语构建中负迁移的途径,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自主学习是学习外语的关键,学习者最终能否成功地学好外语主要取决于他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自我评估是学习者终生学习所需要的一项学习技能,同时也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评估为学生提供了评价自己学习过程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找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长处和不足,从而达到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目的。在传统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能够引导非英语专业学生掌握自我评估的手段,促进自主学习,并最终提高大学英语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在习得母语的过程中,习得了母语的词汇或句子,懂得句子结构的深层意义,或得到了相当的经验,进而应用于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中。母语对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对学习者的语言输出,尤其是写作会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对比了中英文写作的基本差异,以及如何利用及克服母语的影响,杜绝“中国式”的英文写作。  相似文献   

9.
语言迁移现象指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对目标语言知识和技能所产生的自动的潜意识的影响。避免过分强调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负迁移而忽视其正迁移,从语音、词汇、句法以及文化方面描述外语学习中母语和目标语之间存在的多层次的正、负迁移,并在外语教学中对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共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可以促进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  相似文献   

10.
外语习得中自我概念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外语学习心理研究是心理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对语言习得者的个性因素探索,特别是对自我概念的研究,对外语习得大有裨益.因此,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理论中自我概念及其应用研究的阐述,说明外语习得与自我概念的密切关系,并对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提升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冯宗祥  强华  张睿 《学术探索》2012,(8):183-185
本文试图运用词汇密度与正式度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利用计算词汇密度的方法对英语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语体正式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学位论文中的词汇密度之值普遍大于13,大多数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的摘要教学中,具有较高的正式度值。从影响词汇密度的三要素入手,为论文写作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关于Interlanguage理论中variability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语言习得的过程是一种连续体为基本观点,讨论了学习者的各种变异的类型、特征。这对于语言(教育)工作者了解为什么语言学习者在不同的场合应用了不同的语言形式、同一种语境下使用了不同的语体、二语言习得者的语言与目标语不一致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习者英语使役表达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役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很普遍,但中国学习者受母语语言文化负迁移的影响,往往倾向于使用“make+Object+Complement”这一分析型使役表达法,不像英语本族语人多选择综合型表达法,即词汇化使役动词。产生这一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往研究多集中在词汇、句法对比分析等语言层面。从文化角度进一步探究这一倾向产生的原因,并分析由于滥用“make+Object+Complement”结构导致的跨文化语用失误,旨在为英语教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提高教师对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培养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第二语言学习者获得语言能力的心理学基础与母语习得是完全不同的。95%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言能力的获得上出现僵化现象。语言的迁移过程,由训练造成的迁移过程,过度概括,学习策略与交际策略可以看作是僵化产生的心理学基础。在外语教学中,有必要从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整,使中介语努力向目的语系统趋近。  相似文献   

15.
词汇僵化是外语学习中难以克服的语言错误现象。僵化错误分别体现在词汇的音韵、形态、句法和语义方面。本文集中讨论词汇音韵错误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语际转移、音韵普遍现象以及过度推广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介语的音韵错误,具体表现形式有五种:省音现象、加音现象、替代现象、重音位置错误和过度精确现象。  相似文献   

16.
言语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语言教师如何对待,对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纠错的方式、时机等恰当,则有利于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反之,则不利于学习者的学习。从错误的概念、错误分析的意义和产生的原因出发,便于阐述英语课堂有效的纠错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以目前国内外有关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研究的成果为依据,就观念和策略的相关性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理论性探讨。同时,从学习观念和写作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层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学习观念和写作策略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认为学习观念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最终作用于学习结果;同时,学习策略的使用也能够引起学习观念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把观念和策略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应用于外语教学过程,以期有效地提高学生外语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考察学习动机和文化认同对学习者目的语语用能力发展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学习者的工具型动机与语用能力呈微弱正相关态势,融入型动机与语用能力呈显著正相关态势;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文化认同与语用行为表现呈微弱正相关态势,而母语文化认同与语用行为表现呈显著负相关态势。即,学习者较低的融入型动机和对母语文化的强烈认同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习者对语用规范的学习,并影响其语用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19.
以本族语笔语语料库LOCNESS为参照,对比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中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的语料,考察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非词汇化高频动词搭配使用的发展特征以及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非词汇化动词搭配与本族语者趋于接近,但中国EFL学习者中仍存在典型搭配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