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优先购买权的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先购买权是公民、法人依法在买卖活动中享有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但是,我国现行的法律对该项权利的规定过于笼统,且操作性不强。本文旨在从优先购买权的性质、特征、行使期限以及冲突的解决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以期能够促进实践中相关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再论社员权——以其演变、意义与保护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中国与罗马法上,不可能产生私法意义上之社员权;日耳曼法中团体成员所享有的权利应为社员权最早滥觞,但社员权的大量产生和发展却是以1897年颁布的《德国民法典》为主要标志的。社员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掀起了一场民事权利革命,有力地推动了近代民法向现代民法的转变。侵害社员权行为不同于传统的民事侵权行为,可分为社团、社员以及第三人对社员权的侵害;社员权的保护又有自力保护与公力保护之别。  相似文献   

3.
“冈萨雷斯诉谷歌案”的判决使在欧洲处于早期权利形态的“被遗忘权”成为网络社会中的一项正式权利,同时也是在司法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的一项民事权利。通过探究“被遗忘权”提出和兴起的历程,对国内外有关立法进行对比,其目的在于给“被遗忘权”本土化路径的探索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提单是一种有价证券,具有有价证券的债权牧场生和物权特性,它作为债权证券证明的权利在于提单持有人对运输的货物有提取权;而作为物权证券证明的权利则在于提单持有人拥有货物占有权,提单上记载的权利得以行使和转移都必须以提单的占有和转移为前提;而有价证券的特征就是民事权利与权利证书本身的紧密相连,即没有权利证书,民事权利就不能实现,也不能转让给他人,持有提单的人就是权利享有人。有价证券按其证明的权利可分为债权证券、物权证券和社员权证券三种,提单具有债权证券和物权证券特性。  相似文献   

5.
对城市流动商贩要建立分类规制制度。偶尔从事经营活动的流动商贩应作为一般的民事主体,享有承担交易中的相关民事权利义务;持续从事营业性经营活动的流动商贩要纳入商法规制,可以享有营业权、商业秘密权等商事权利。但基于城市流动商贩的小规模经营,应豁免其进行商事登记、设立商事账簿。如果流动商贩自愿进行登记,其可以在一般商事权利之外享有经过登记才能享有的特有权利如商号权、商誉权。  相似文献   

6.
从“我是法人”现象说起 一位企业家对人说:“我是企业法人。” 一位秘书将单位领导介绍给他人:“这是我们的法人。” 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话语,在经济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 说起来,法人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不少年了。1987年实施的《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就已经明确地给“法人”定了义:“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不是一个人,法人是一种组织。 在民事、经济活动中,有时是个人与个人打交道,有时是单位与单位、个  相似文献   

7.
法人财产权法律性质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人财产权是法人得以产生和存在、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前提和基础,是立法形式首肯的内容.对法学界关于法人财产权、性质各种学说的评析,意在说明法人所有权、法人债权、法人知识产权共同构成了法人财产权这一综合性法律权利的完整内涵和外延,其中,法人所有权是法人财产权的基础和核心.  相似文献   

8.
环境权是伴随环境问题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重要法律权利,我国民法典应确认和保障自然人环境权。自然人环境权是指自然人对清洁、良好、舒适生态环境的享有权。民法典应以自然人为环境权的立法主体、应以物和行为为环境权客体、应以日照权、通风权、安宁权、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和观赏权等生态性权利为环境权的主要内容。环境权在民法典中的地位主要体现为:环境权是具有私权属性的新型独立人权;环境权是独立于人身权和财产权之外的新型民事权利;环境权是我国应对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生态性民事权利。民法典确立环境权有利于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权利意识,有利于完善我国的民事权利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关于优先购买权的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先购买权是公民、法人依法在买卖活动中享有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但是,我国现行的法律对该项权利的规定过于笼统,且操作性不强。本文旨在从优先购买权的性质、特征、行使期限以及冲突的解决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以期能够促进实践中相关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优先购买权是公民、法人依法在买卖活动中享有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但是,我国现行的法律对该项权利的规定过于笼统,且操作性不强。本文旨在从优先购买权的性质、特征、行使期限以及冲突的解决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以期能够促进实践中相关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传统民法理论关于支配权与请求权的区分值得商榷。所谓支配权,并非某种类型的民事权利,而是所有权利人对其民事权利范围的控制属性,物权具有支配性,债权也具有支配性。所谓请求权,都是权利人在其原有权遭受侵害后所享有的以恢复原有权的内涵利益为内容的救济权,独立的请求权是不存在的。抗辩权和形成权根本不是民事权利。民事权利应当区分为原有权和救济权两个层次。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中的法人财产权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法人发起人(参加人)对法人财产享有所有权,法人对法人财产享有限制物权(经营权和业务管理权)、法人发起人(参加人)对法人享有债权,法人对法人财产享有所有权和法人的发起人(参加人)对法人的财产不享有任何权利,法人对自己的财产享有所有权。俄新民法典中的法人财产权理论对于解决我国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争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享有使用、享受环境的权利,都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这种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即为环境权。环境权是人们的一项基本权利,它是人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等权利的必要条件。侵害环境权,必然会损害人身权、财产权等民事权利,破坏正常的民事法律关系,因而也就必然产生民事责任。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本文试就此做一探讨,以期对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名誉权是公民、法人享有的以其名誉所受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它代表着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关系到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应受到信赖和尊敬的程度,影响着一个人的民事权利的取得.因此,名誉权是重要的人身权,保护名誉权是保护人身权的重要内容.侵害名誉权是侵害人身权的常见形式,但如何认定名誉权侵害,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不同的观点.本文拟就名誉权侵害构成的有关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5.
信用制度的民事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主体基于信用享有权利,但守信也是其基本义务,因而信用是权利与义务的结合。由于信用为广义上的商誉所包含,其权利内容难以把握,故信用权不是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基于信用所产生的权利可纳入商誉权的保护范围。我国民法典应规定商誉权,对信用权宜采用间接保护方式。对欺诈、恶意的不履行合同行为,应适用惩罚性赔偿责任,以惩戒失信行为。信用被侵害常使受害人遭受间接损失,应由侵权人予以赔偿,以充分保护信用主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现有社会保障权的概念在权利主体、享有权利的条件、目标和义务主体等方面存在分歧或偏差。从“社会保障”、“权利”这两个关键词的内在规定性出发,分析社会保障权的外延,可以认为,社会保障权是社会成员在特定情形下,为保障生存安全或维持一定生活水平和不断提高生活水平,获得国家物质帮助的一项基本权利。它是一个有条件和限度的、有层次的权利束,包括特定的主体、内容和客体。  相似文献   

17.
浅析商誉权     
商誉权作为商誉主体的一项重要民事权利,它属于知识产权。商誉权作为知识产权,具有客体非物质性的本质特征。制定《民法典》时,应在知识产权章节中,增加商誉权保护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个人信息自主理念下确立的被遗忘权,现已成为大数据时代法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但对被遗忘权法律性质的认识却存在诸多的不同:或被视为隐私权范畴,或被归为个人信息权范畴,或被认定为一项具体的人格权,甚或被认作一般人格权。被遗忘权在权利体系中作为民事权利应当体系化。被遗忘权不宜被定性为一项独立或具体的权利,而是个人信息权的权能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具体分析了合伙式联营主体的民事权利和义务:联营各方享有共同经营、共享利益的权利;联营各方承担共同出资、共担风险的义务。并指出在这方面合伙式联营与法人式联营、合同式联营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论公众共用物共享权的分析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主义方法论与整体主义方法论提供了认识公众共用物共享权的两种不同路径。个人主义方法论从微观角度分析个人的行为选择,认为共享权是“作为个体的公众”享有的个体性权利;整体主义方法论从宏观角度认识公众共用物的基本属性,认为共享权是“作为整体的公众”享有的整体性权利。公众共用物共享权主体的不特定性、开放性,客体的公共性、共享性表明它是一项新兴的非排他性权利。这一权利特性决定了应当综合运用两种方法论研究公众共用物共享权,其中,个人主义方法论体现在依据“生态人”假设、“请求权”理论与法律经济分析等方式研究共享权;整体主义方法论体现在对公众共用物的类型化研究与对共享权的综合化保护。综合运用两种方法论有利于了解个人在公众共用物中的具体需求以及借助个人权利体系予以保护,有利于从整体观、系统论的角度保障公众共用物的持续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