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俊武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有不同于其他国家老龄社会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应在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消费:一个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维绪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5):108-110
自从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市场经济、消费经济启动以来,消费需求日渐成为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增长的关键因素,我国国民消费也正由生存型迈向发展型、享受型,然而经济增长的同时付出的资源、环境与生态的代价越来越大,国民消费的升级呼唤科学、持续消费。本文分析了我国消费实践的凸显与“场域”特征,探讨了基于消费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及其问题的本土化解释、批判、建构三种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3.
胡家祥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4)
本文沿着中国思想史发展的轨迹探讨了“志”这一哲学范畴的提出和演变过程,进而论述了“志”在中国“人类学哲学”和“宇宙学哲学”中的不同的地位,以及在当今哲学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已经站在了老龄社会的门槛前。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世界老年人口的1/5和亚洲老年人口的一半。80年代以来,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年均以3.2%的速度增长,目前已达到1.2亿;预计到200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1.34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10%,达到老龄社会的标准;到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6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1/4。 相似文献
5.
刘妮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60-67
互助型老龄社会旨在建构以党的领导为统领,以互助合作为抓手,以人民幸福为本位,适应老龄社会变迁的多维均衡的社会系统。互助型社会的出发意旨和目的归属在于“人”,核心目的是使人能达到一种满足需要的均衡状态,关键在于在党领导的多方合作制衡中生发居民信任参与和个体自由自主的社会自治空间、社会经济体系,基本模式可以概括为党的领导、新型市场经济、社会组织体系、集体主义文化四轮驱动。人口老龄化程度急剧加深这一人口结构变化是其需要适应的重要环境,对建设现代互助型社会也提出更加迫切的要求。面向老龄社会形态的适应性变迁,包括探索建立党的老龄部门和政治性老年人组织、探索企业经营中老年社群的有效路径、探索基层自治组织体系、专业社会组织体系等多元涉老组织体系“协同合作”、构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价值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于铁山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4)
中国社会思想研究历来可以分为两条路径,其一是中国学者长期以来的对自身的关注和内部的理论自觉,这方面的研究相当众多;第二条路径是海外的中国社会思想研究,即从置身于中国社会思想的外部来建构中国的社会思想结构,两条研究路径互相补充。该文试图论述海外的中国社会思想研究学术轨迹特征,特别是将海外中国社会思想研究置于宏大的社会理论框架分析与日常生活话语中去,尝试发现一种新的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7.
赵纯昌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5)
历史发展的事实表明: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比较早。然而,资本主义萌芽如此之早的中国,为什么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呢?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概括地说,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现状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方李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39-51
后农业社会概念关乎的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新思考,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后工业社会的概念,主要是指围绕着知识和创意组织起来的文化性生态经济,其关键集团是科学家、智能化工程师、网络专家、文艺工作者与媒体人。这是一个由更加庞大的科学技术知识分子和人文社科知识分子相结合所组成的队伍,其中轴原理是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推行创意优先,从而形成一个高度生态化和知识化的社会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提出的背景与科学家提出的人类世有所关联,如果这一概念能够成立,将会成为当下最为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概念之一。它不仅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还是一个可以实践的社会行为,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能够为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和文化危机带来一个探索和讨论的新空间,或许能够成为东方人对世界未来发展的重要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9.
灵惠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
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是宗教的五大社会特性。宗教之所以会连绵几千年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与上述五大社会特性自然有密切关系。但是,从宗教沿革的历史来看,恐怕还与它的较强的社会适应性有关,研究宗教的社会适应性对于把握宗教发展的规律,尤其对认识我国现阶段宗教的性质和社会功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一个重要的课题: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意识即所谓责任、责任心和责任感,这是人们对自身行为负责的一种积极的主观意识,同时也是社会整体利益对每个社会成员的指令性要求。社会责任意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对社会成员提出的政治、法律、道德和职业等方面的较高层次的要求。社会责任意识的实现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转化为个人及民族的进取精神,还可以成为振兴民族、富强国家的巨大动力。一个民族不可能没有责任感,一个人不可能没有责任意识,这是一个十分现实和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范畴。当我们深刻反思1989年春夏之交的北京反革命动乱,冷静观察纷繁多变的世界风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的时候,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邓小峰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4):83-85
我国目前大学生德育和素质教育中存在着品德教育缺失问题,所以,正确认识品德教育与德育以及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充分发挥品德教育的育人功能,增强道德认知教育实效,形成道德情感培养氛围,建立道德意志养成机制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实现中国健康老龄社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日益发展的人口老龄化 ,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健康老龄社会为世人所关注。为此 ,结合中国实际 ,提出实现健康老龄社会的理论框架 ,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实现健康老龄社会的制约因素 ,并基于此阐述了从个体、家庭、社区、社会各个层面实施介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9·11之后,部分批评家开始探讨传统经典文学中的反恐主题.关注和评价这一现象不仅有利于对部分经典作品的重读和阐释,而且,通过研究西方文学中的"反恐主题",可以帮助我们在更广阔的社会政治、哲学、宗教、心理等领域进行外国文学的批评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罗家德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31-40
中国的本土管理学首重无为而治,也就是鼓励自我组织、自订规章、自我管理的自组织治理机制,而要想放而不乱,靠的是从天下至诚开始到德育天下为止,建立价值、愿景、文化、规范以控制组织行为的前题环境,而非控制行为本身。最终目的则在追求生生不息,也就是在多元的系统中保持平衡,以不断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这套管理思想暗合了以社会人假设为基础的人本管理思想,其中,尤其以社会网的理论与方法最适合分析中国“关系社会”的自组织治理。个体网、整体网、以及社会网分析方法可以分析中国人的人情交换、关系网络以及圈子现象,复杂网与动态网则可以分析自组织的形成以及系统的平衡与变迁。这些研究方法可以帮助处理本土管理的重大议题,催生着更多本土管理理论的诞生。 相似文献
17.
王玖姣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22-26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型的民主形态,也是一种民主治理形式。从协商民主和社会治理的各自特征可以看出,两者有着共同的价值旨趣和话语平台。由此,在创新社会治理的时代要求下,协商民主对创新社会治理有着极大的价值。要通过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拓展开发基层协商民主以及健全协商民主制度等路径全方位开发挖掘协商民主的空间和功能,以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何卿桂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2,(1)
全国妇联举办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读书班,使我们有机会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原著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妇女解放问题的论述以及妇女界老大姐的文章,学到了知识,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意识,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原则和内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作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导妇女工作,研究和解决妇女解放运动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我结合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关于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这一观点,从我省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一角度,谈谈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王正芳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在革命斗争中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但是,从1962年开始,党的统战工作受到了错误的批判,被说成是“修正主义”、“投降主义”等等。“文化大革命”期间,统战工作更被摧残得七零八落,奄奄一息。那么,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呢?本文从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五方面论述了统一战线仍是一个重要的法宝,对党的基本路线的实现,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 (简称CECC)是美国国会新成立的一个对华人权监督机构。作者在全面分析它的同时 ,对其影响力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