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成吉思汗箴言是指成吉思汗富有哲理性的言论,是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今天,成吉思汗箴言中体现出的当代价值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在分析成吉思汗箴言的概念和梳理文本源流的基础上,阐释了成吉思汗箴言的当代价值,并从国家文化政策、文本的影响因子、译者的翻译策略和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探索了成吉思汗箴言在英语世界译介的可行性,以便进一步推动成吉思汗箴言的英译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尝试根据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拟构了翻译的认知语言学模式:翻译是以对现实世界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为认知基础的,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言语篇所表达出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中映射转述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原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须兼顾作者、文本、读者三个要素,倡导和谐适切翻译.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强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要让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得到更轻松更便利的服务,国内公示语翻译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克里斯汀娜·诺德的以翻译为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注重对源语文本进行分析,适用于所有文本类型和翻译过程,尤其是实用型文本。本文通过对应用文本分析模式翻译公示语进行研究,重新审视国内公示语的翻译问题。以四川三星堆遗址的部分公示语及其英译文本为对象,分析其文本内外因素,发现文本分析模式对公示语翻译具有很高的指导作用。在分析四川三星堆遗址公示语的信息型文本、感染型文本及信息型兼感染型文本的基础上,应用克里斯汀娜·诺德的环形模式进一步探讨了翻译过程,认为景区公示语的每一个翻译过程都应该符合翻译纲要。  相似文献   

4.
成吉思汗箴言是成吉思汗关于政治、军事、道德、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哲理性语句,反映了蒙古民族的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及行为准则。成吉思汗箴言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本文从成吉思汗箴言的文本分析,翻译策略选择和对外译介角度探讨了成吉思汗箴言英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要采用异化翻译策略来保持成吉思汗箴言语言和文化的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5.
机器翻译的译后编辑模式可以实现翻译质量与翻译效率之间的平衡,已经成为语言服务行业普遍采用的翻译模式。本文在概述国内译后编辑模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译后编辑模式在影视文本翻译中的应用,分析了机器翻译过程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并归纳出了影视文本翻译所要遵循的一般原则,以期为今后影视文本翻译提供参考与借鉴。研究国内影视文本翻译的译后编辑模式是提高影视文本翻译质量与效率的重要路径,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影视文化元素的对外传播,从而加快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进程。  相似文献   

6.
青年科普工作者泛指45岁及以下从事科普事业的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其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价值观正确、时代感和责任感强等特征,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痛点"问题,如科普工作者队伍配备不足、业务不熟、人员不够精干等。应正确认识并提高科普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建立健全科普工作机制、创新青年科普工作者培育模式,有效提升科普研究和传播能力,确保科普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作为认知的载体,语言蕴含着人类的认知规律。将认知科学与译学研究相结合,对翻译过程进行研究,这为翻译研究带来了全新的学科视角。本文在回顾了不同时期各翻译流派所主张的翻译研究手段和特点之后提出了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观。笔者运用图表作动态分析,以旅游文本中的"晋祠"、"圣母殿"的英译为例,揭示旅游文本翻译中认知世界对翻译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标示语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旅游、交通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语标示语简洁、精确、标准,具有独特的语用特点。它常常大量采用静态词汇、缩略语、大众化词汇、规范标准词汇、现在时态、祈使语气、丰富的语体。研究、分析并掌握标示语的语言特征和风格,总结翻译模式并将模式用于汉语标示语的翻译,有助于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理解语意,选择词汇,掌握翻译规律,从而译出神韵。  相似文献   

9.
作为对原创作品的有益补充和指导,近年来我国翻译并引进了大量科普作品,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具体的翻译方法,许多科普翻译作品中存在着语义不通、不合逻辑的现象。文章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具体实例,从科普文的定义、文本类型、译文预期功能及读者对象等方面对科普英语的翻译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科普文的翻译以及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诗歌翻译历来是文学翻译中的难题。翻译的文化研究理论为诗歌翻译开辟了新视角,使诗歌在不可译争论的困境中展现了生机。诗歌"移植"研究认为,诗歌并非不可译,却需译者将诗歌从语言符号中解放出来,为诗歌的种子寻找适合的新土壤,使其自然成长、开花结果,进而成为目的语文学系统中的奇葩。本文通过研究庞德诗歌译本中的文化"迁移"现象,说明诗歌翻译的"移植"策略:在目的语中寻找空白,确定诗歌移植的适合土壤;解构诗歌组成要素,确定首要还原要素成为移植种子;深入体会原诗诗境,采用有机翻译过程,令译诗自然成形,成为形神兼备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1.
Andrew Chesterman认为译学研究有三种模式:比较模式、过程模式和因果模式。作为前理论性的准备,研究者采纳某种模式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研究方法,从而也影响着最终所形成的理论形态。翻译研究中的文本概念经历了从历史文本、言语行为到概念关系网络的嬗变。本文拟从文本角度出发,通过追溯译学研究中文本概念的嬗变,立足于目前的主流观点,在认知科学的背景下初步探讨翻译过程中文本处理层面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2.
选择是手段,顺应是目的,选择-顺应论构建了一个连贯统一的语用学理论框架。借鉴Verschueren提出的语用顺应的4个角度,结合翻译是3个参与者组成的两次语际交际过程的观点,试图构建科普英语的语用顺应翻译理论框架,并对一篇科普作品的翻译进行个案分析,提出科普翻译过程作为一种科普语言的选择和顺应过程,在科普语境相关成分顺应,科普语言结构顺应,受科普认知心理、科普社交规约和时间约束的顺应动态性以及科普译者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程度4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科普意义的理解和生成。  相似文献   

13.
根据Claudy对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的分类及阐释,分析了翻译中强制性显性、选择性显性、语用显性和翻译固有显性的含义和特点。以唐长安城(今西安市)双语简介为研究文本,对旅游文本的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特别是显性翻译进行分门别类重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文本翻译主要为显性翻译,翻译过程中各种显化手段同时使用,以实现译文的忠实与通顺。旅游文本显性翻译的根源在于其目的、原语和目的语语言特征的差别,以及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以E.Dickinson的作品Wild Nights——Wild Nights以及江枫的汉译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对比考查原语文本、相应的译语文本的"音美"特征及其与作品"意美"构建之关系,讨论在诗歌翻译中,"音美"的转换对表现原诗意境、风格和特征的贡献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导致"核变"现象的狭隘因素,从语义学角度和翻译的本质出发,运用欧式几何、数轴及高等数学的集合方法,对翻译中的"核"和"核变"进行量化分析,力图找出翻译研究中"核变"的模式及原因。研究认为:"核"是由众多"核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原文之核("核S")和译文之核("核T")由各自的文本自身和读者的理解过程决定,核变有完全聚小、完全裂大、缩小和裂大相互混杂三种形式。掌握了"核变"的分析方法,在评价译文时,可以将"核变"的大小程度看作一个量化的标准,分析原因,从而用于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下半叶,国际译学界出现了"文化转向",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提出了在文学体系中制约文学翻译功能的几大要素,其中就有诗学,第一次把"诗学"作为制约文本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引入到翻译学领域。因此,文学翻译和译本分析都必须考虑诗学因素的制约作用。本文试图探究如何从诗学角度研究文学翻译,诗学又如何影响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翻译过程的一个具体事件———解码原语文本。作者认为要获得原语文本的"真值"而不再仅仅是"命题意义",就得研究和探索原语文本的解码策略模式,并提出原语文本解码某些策略模式对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意图更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8.
"互文性"理论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的冲击,是提醒从事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的学者去探究翻译与"互文性"的关系.这无疑会给翻译研究增加一个新的维度."互文性"理论将翻译视为文本间的互换,从而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中原作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并赋予译者三重身份,即:读者-阐释者-作者.文章详细论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从不同层次把握住自己的身份来实现文本的互换.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颇具效率的翻译方法,零翻译近年来已被翻译工作者们广泛应用于各类文本的英汉翻译当中,大量英语词汇通过零翻译进入汉语文本。近年来,与零翻译相关的学术研究大都是对零翻译的定义及分类进行重复解释和分析,较少有学者以批判性眼光看待零翻译现象及其在科技、政经和文化等领域产生的负面影响。根据零翻译的定义和主要观点,结合零翻译的使用现状,以其当前主要的应用领域为研究基础,可以对零翻译在科技、政经和文化领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相关政策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工作者应该尽量减少零翻译的使用频率,努力挖掘汉语的潜力,保护民族语言及文化。  相似文献   

20.
文学翻译研究不能只局限于对翻译结果静态的、微观的文本分析,还要展开对翻译全过程和翻译主体、接受主体的动态、宏观的文学和文化研究.文章结合文学、文化和翻译主体分析的方法,解析"杨宪益现象",兼论文学翻译者主体性要素的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