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他律是自律的基础和前提,自律是他律的升华与内化,康德的实践理性和皮亚杰的主观责任修正了我们关于传统意义上的责任观,它不仅具有强制性,更具有自主性。只有基于自由自主基础上的主观责任的生成,才能形成真正的道德,也才能促成真正意义上的慈善和志愿者。美国关于公共话语空间的建设以及众多的非营利组织为志愿者的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他律向自律的转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自律和他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过随意的网络文学写作、发送和接受有消解文学深度,降低人文素质的危险,必须进行规约。分析文学规约的必要性、阐释其内涵及其现实情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文学自律和他律的几点意见是本文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道德修养是不断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提出了塑造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德人格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4.
论音乐的自律与他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的自律与他律问题是音乐理论上极重要而又长期争论、悬久未决的问题。未解决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错误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抛弃二元对立思维 ,从音乐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这两大根本属性入手 ,就可以把握其事实上所具有的自律与他律的双重本质。  相似文献   

5.
6.
职业道德的自律和他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古代的 《周礼·考工记》把社会分工概括为 “六职”, “周礼三德”中的所谓 “敏德”就是职业道德, 它是个体养成和施展才能的场所, 并体现为自律和他律的统一。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 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职业道德的他律就是通过这些规范体现的 “应当如何”的要求, 其作用在于由外而内地培养和促进个体道德的自觉性与自主性; 职业道德的自律在于培养从业人员的职务感和责任心。道德的自律不只是主体克制和约束自身的意思,更根本的一层意义是: 主体借以律己的准则, 是自然、社会的客观的合理的要求, 道德价值的根据不在人自身, 而在人之外, 在于人所实践于其中的社会和历史。他律也正是对个体的主体性、主动性的肯定, 是人的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世界信评机构的发展一直以来主要依靠自律,法律监管等外部约束非常微弱。为信评机构自律发展提供最佳激励的就是以信誉资本积累为核心的信誉机制。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中信誉机制失去功效,这也使各国信评机构的法律改革出现是恢复信誉机制以延续自律还是推翻信誉机制施以严格监管的广泛争议。审视我国信评机构的现状及地位,为培育和规范国内的信评机构,实现从自律到他律,逐步构建我国严格的信评机构监管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现代生物技术高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与产业的生力军,并且在农业、环境、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我们。发展生物技术的重要性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但是事物的发展并非总是沿着人们预定好的路线发展的,生物技术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健康地发展和运用生物技术需要道德自律和法律规范(他律)的双重保障。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反腐败斗争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及做好反腐败斗争的两个方面:自律与他律;并论述了自律与他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道德实践的两个维度:自律与他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了道德的自律与他律的问题。认为道德是以自律性为基本特征的,但道德价值的根据是外在的、他律的,道德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道德规范作用的方式既要有內省式自我约束又要有外在的社会约束,道德人格的培养也需要在自律养成与他律约束的矛盾运动过程申实现。公民道德建设要体现道德的自律与他律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是现代化的国家管理方法,法治他律的威力是巨大的,但是有明显的局限性,不能穷尽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和一切层次。道德教化的自律恰好能弥补法治的上述不足。二者作用各异、相辅相成、互不排斥,又不可相互替代。把二者结合,建立一种德法并用、教罚互补、标本兼治的社会管理模式是最理想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媒体公信力受到的各方面挑战,分析了媒体公信力缺失及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通过分析国内外一些媒体维护公信力的做法,指出“自律、他律和法律”是守护传媒公信力的三大“护身符”。  相似文献   

13.
他律和自律作为社会道德活动现象的主要形式,在培育道德理想人格过程中,两者呈辩证统一的相互关系,主要体现为外因和内因的关系。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的现代意义上的自律,只有道德与主体的真实统一.道德主体才能真正完成从道德他律到道德自律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和谐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怎样实现既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又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是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道德自律和法律他律有机相结合,使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16.
从四方面论述了周敦颐哲学思想中的核心范畴"诚"的概念,试图寻找其"诚"对当下发展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首先,分析了周敦颐"诚"的思想渊源——《中庸》和唐代李翱《原性书》中"诚"的思想。其次,揭示了《周子通书》中"诚"的内涵,认为其"诚"的实质是体现于万物之中并作为其共同本性之"无极"。再次,分析了其"无事"、"无为"、"无思"的本性,并指出三者皆指"诚"之本体的朗然自现、自然流行的状态。最后,分析了"诚"指向圣人境界的价值意蕴,认为圣人境界即作为宇宙本体之"诚"在人身上的完全体现和实现,是"诚"之本体自然而然、流行化育之境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点分析了《声无哀乐论》首答和末答中嵇康自然的音乐本体论及其不能实现的儒家政治理想 ,对比了嵇康理论核心———音乐自律论与汉斯立克音乐自律论的异同 ,指出嵇康音乐本体论之得失 ,并且论述了《声无哀乐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8.
对理想人格的塑造和建构,突出地表现出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作为"道学宗主"的周敦颐,以其思辨且极具审美情趣的人格模式,奠定了宋明理学理想人格的基础。在"义利"关系上追求对物质欲求的超越,在人格模式构件上,"以诚为本"涵摄内在的道德自觉和外在的独立意志。从思想史而言,其人格模式之意义表现在促使圣人平民化,倡导一种现实主义的人格内容。  相似文献   

19.
“诚”是宋明理学和先秦儒家的重要概念。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师,在他的学说中,尤其在《通书》中,对“诚”多有论及。《中庸》是先秦儒家学派中弘道派的代表作,其中有多处对“诚”的系统论述。从中可以看出《通书》与《中庸》在内容和思想上的承继关系。讨论周敦颐的诚,可以增强我们现代人对诚信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遏制学术腐败,已经不能仅仅从“科学道德自律”和“学术规范他律”等层面来约束了,而是要通过“三管齐下”的 “自律——他律——法律”制约;在实行“自律”和“他律”的同时,对学术腐败者进行法律规范和法律制约也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