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戏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一块瑰宝。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毛晋,将南戏的著名文本编辑出版成《六十种曲》。今人又对毛氏的《六十种曲》进行校勘、标点、评注,并予以出版,书名曰《六十种曲评注》。本文以翔实的资料,全面阐述了南戏的发展演变、主要剧目及艺术成就;认真考证了《六十种曲》的版本变迁及各种版本的优劣得失;并对《六十种曲评注》一书做出了公允的评价。本文虽为一篇书评,但对南戏及六十种曲的研究,却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欢喜冤家》中存有不少明代戏曲资料。之前有学者对其进行考析,然搜罗未全。而近来我们对古典戏曲的研究,已经从单纯对文献的考辨转向对立体的戏曲传播活动的考察。如果以戏曲传播的眼光重新审视小说,我们可以整理出更多资料,并对已有的文献材料进行新的阐释。这些戏曲资料可分为三类:戏曲文献、演剧史料、戏曲典故。  相似文献   

3.
音律论是沈璟戏曲理论的核心内容.沈璟的戏曲音律论是针对因魏良辅改革昆山腔后曲调古调原腔发生变异而提出来的,他在[商调·二郎神]《论曲》散套中,不仅从宏观上提出了严守曲律的主张,还对南北曲的一些具体音律如字声、句式、用韵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草堂诗余》是南宋坊间编纂的一部便歌协律的词选,对明代词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明代前期,词学衰微,《草堂诗余》在长时间内不被关注,甚至备受冷落;明代中期,人们对词的创作产生兴趣,但词乐失传,词谱无踪,词学家视《草堂诗余》为词体创作的依据,或据其编纂词谱,或模仿其词进行创作,或评点取舍其词编纂词选。伴随着词学家对《草堂诗余》的多方面研究,明代词学迅速走向复苏。  相似文献   

5.
“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自古就不乏游人的足迹,也不乏典籍的记载.以李元度所修《南岳志》为中心,通过文献分析与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明代南岳的客源市场分布在地区上以湖广为中心,波及周边的江浙地区,而西边偏远及少数民族地区少;从客流量的地域分布上看,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及客源市场分级理论,发现其客源市场较为分散,可以将其客源市场分成以湖南为首,次为江西、北京、江苏、浙江、广东、湖北,再次为宁夏、四川、上海、贵州、安徽、陕西和全国剩余的其他地区的四类市场.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与旅游者出发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南岳在客源地旅游者心中的知名度及地位有关外,还与政治的影响有关,最主要的是与旅游者和目的地南岳之间的距离有关.  相似文献   

6.
昆曲的独占鳌头阻碍了《宝剑记》在明代的流传,但是戏曲选本的改编使得《宝剑记》中有限的几出戏尤其是其中的几个曲牌在明代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从接受的角度来说,明代中期和后期的戏剧界给出了正反两极的评价,双方都存在着误判。《宝剑记》在明代的传播又得益于与当时社会非主流文化思潮的暗合。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清官方立场,四库馆臣通过撰写《四库全书总目》,刻画了明代类书“饾饤稗贩”的形象,并在批评中重重渲染,使之成为“定论”。进而又以文献内容和纂修体例交相结合,构建了看似严谨实则严苛的类书批评体系,将明代类书纳入其中大肆抨击。清人以“俯视之眼”构建的类书批评体系,终究难以逻辑自洽,以至在评价标准上前后割裂,在历史叙述时自相矛盾,在论证过程中引据失实。以《四库全书总目》为代表的清人明代类书批评,既显示出卓绝的学术眼光,也存在学术缺失和时代局限,有必要予以“正本清源”,以更加审慎和理性的态度,回归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语境,重新审视明代类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明代布政司掌一省之政,主管民事,既往研究对于明代布政司在司法中的作用鲜有关注。通过《四川地方司法档案》这一目前仅见的明代地方司法档案,可以发现明代布政司在立案、审问以及详谳等司法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明初设计的省级司法格局中,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均有自己的位置和职掌,省级司法没有、也不可能全部归属按察司,布政司在司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在司法实践中,因为百姓告诉相对自由,案件司法权相对开放,在追求公正无枉的目标下,布政司、按察司与都司在司法中的协调与牵制明显。本文从讨论布政司在司法中的作用出发,分析和展示明初的地方司法格局;并以此视角,重新审视明初地方最高机构,即都、布、按三司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故事的戏曲创作演绎与民间说唱演绎及其在清代的流播过程说明,如何解读《金瓶梅》是与时代的精神风貌、表现的艺术形式、文本创作者的修养层次、社会文化消费趋势等等紧密相关的。可以看到,人情事理的教喻性作品依旧要比男女情色的感官性作品留存得更为久远。作为一部以人性拷问为主题的长篇巨制,《金瓶梅》还将成为中国其他艺术门类创作灵感的来源地。关于它的"情理""美丑""善恶"及其价值、意义等等的评说与争辩,仍会是将来持续的、热度难退的学术话题。  相似文献   

10.
康熙元年刻、康熙十一年增刻本《(康熙)清远县志》所收词作九首,作者均题为明代清远县官员。其中,前五首与《文溪集》中的基本相同,据《清远县志》与《文溪集》的文献版本年代的比较、词作的内外文献互证及两者之间的文本差异,确定县志中的前五首词源于南宋李昴英的《文溪集》,后四首为明词。方志在编纂过程中为了满足方志编纂的体例、内容的要求,编纂者故意抄袭某些文本,对原作的小题、正文进行删改,以符合县志的选词标准。而后来的方志编纂者也未加考订,导致错误接连出现在四种《清远县志》之中。  相似文献   

1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词曲类》对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有很多的评判。四库馆臣首先肯定其在考据、流播诸方面的功绩,但更多的是指摘,比如指责其不重底本、校勘草率等。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毛词刻本确有不足——其实校书如扫秋叶,旋扫旋生,毛晋如此大规模的刊刻词本,怎能保证没有一些疏漏?二是,清人对前朝文献本能地带有主观拒斥的态度,有时甚至不免吹毛求疵。这除了政治的因素以外,更主要的是两种学术传统——汉学与宋学的冲突,这种现象的产生实际不过是学术史上的“破立”之例罢了。  相似文献   

12.
明代科举处于科举史的鼎盛之期,以弘治朝为代表的明代中期又是明代科举的成熟阶段。此期的分地域取人、考试规范性、庶吉士考选、防弊措施等方面均有表现,而会试所取的榜首——会元,正代表了明朝科举的最高水平。在弘治朝会元中,钱福之文体现了重气格的成弘时文之风,董圮因年辈较晚,对正嘉时文及唐宋派具有一定影响。汪俊的仕途浮沉则被打上了科举政治的较深印痕,体现了举业与宦业相关的特点。《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所载录的丰富史料对考订以上事实极具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玑,是明代前中期的一位关中学者.许宗鲁为刘玑撰写《资政大夫户部尚书近山刘公玑墓志》,是刘玑研究的重要资料.以此墓志为基础,结合明清史志、文集资料,本文全面梳理了刘玑的生平履历,展现其从学、仕宦等方面的详细信息.尤其是通过对刘玑从学关中大儒李锦、讲学撰著《正蒙会稿》、为官二十八年而历任十职等学行大事的考订,从而确定刘玑的关学学者身份等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明代周瑛《词学筌蹄》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具备词谱雏形的著作,此书虽体制简略,但与前代思想、学术密切关联,可从深层揭示词谱起源的社会原因.其文献主要源自洪武本《草堂诗余》,又有独特的版本特征,为明中叶《草堂诗余》改编序列中承前启后的一环.其符号借鉴自北宋邵雍《声音唱和图》,周瑛由此制谱,可视作明中叶等韵、律吕等"声音之学"由...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叙事思维里存有许多戏曲艺术因子。这一点可以从整体艺术架构、上场下场、人事离合、虚拟场景、丑角艺术等方面看出。本文拟就从这几个方面分析古典戏曲艺术对《红楼梦》叙事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琵琶行》词情兼美,声情并茂,诚为绝唱,不仅当时风靡宫廷里巷,千百年来亦传颂不衰。作为与音乐密切相关的叙事诗,《琵琶行》还具有多层次的艺术魅力,不仅限于音乐和文学领域,更延伸至书法、绘画等图像化媒介领域。通过对明代《琵琶行》书迹著录与流传情况的梳理,可以显示出白居易诗歌传播的图像化途径。图像化的传播途径,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观看与阅读,对文学传播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书法这一图像化媒介将二者融合为一,是《琵琶行》传播与接受的重要一翼。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一书,历代阐释者众多,蔚为壮观,今人名日"庄学".本文研究明代"庄学",主要考察<庄子>一书在明代的传播,大致分为三期:第一期,明初至中期,程朱理学独尊,<庄子>被视为异端,几父无学者问津.第二期,正德嘉靖时期,王学勃兴,老庄重新引起读书人的兴趣,甚至将老庄语引入科举时文,评点<庄子>,以儒解<庄>,蔚成风气.第三期,晚明至明亡后,对<庄子>的接受,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儒道互补,三教合一,最后则成为遗民的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18.
明代宁波镜川杨氏是一个持续几十年位居全国首列的科举家族,他们以《易》经传家,受此影响,宁波城内的陆氏、李氏、张氏、屠氏、章氏、董氏、戴氏等近百个进士家族,均以《易》传家。治《易》经的鄞县进士,占据了明代鄞县进士百分之六十以上。鄞县如此集中攻读《易经》,区域色彩如此之强,这在全国是相当稀见的。杨守陈编纂的《易》学作品,影响了鄞县其他家族,乃至影响整个浙江。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是一部写实的小说,书中展示了清代雍乾时期戏曲发展的盛况,描写了贵族士绅人家堂会做戏的程序、剧目与演出的整个过程,还详尽叙写了“莫愁湖湖亭大会”这一空前的“选美”与戏曲旦脚大串演的情况,为这一时期的戏曲研究提供许多史事与实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