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转型带来整体社会政治架构的变化,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政治体系中的核心因子——人的情感取向与行为选择。青年作为思维活跃、求新易变的一个群体,其政治参与行为受外在行为环境变化的影响,凸显出许多问题。尤其是受校园生活社会化与就业压力、文化多元化等多重影响,非理性政治参与在青年的政治参与中占有较大比重。对青年群体非理性政治参与现象及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把握问题的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对青年群体的非理性政治参与进行疏导,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微传播时代的用户生力军,青年群体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及价值生成都深深地打上了媒介的烙印。在接触与使用媒介的过程中,青年群体所呈现出的"媒介依存""个体表演"以及"符号交往"的行为表征,消解了作为主体意义的青年精神。长期处于赛博空间所建构的"仿真"世界,"游戏人生"的娱乐心态让青年群体对现实交际产生了恐惧与焦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开始变得模糊与游离,信仰虚化、道德混沌、精神危机震碎了青年人日趋成熟的理想价值。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生态环境恶化,不但降低了城市的生活品质,制约了城市化整体水平的提升,而且也影响到和谐社区建设的物质环境基础。在借鉴国内外生态修复与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以广州"城中村"为例,探讨与社区生态修复相关的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生态治理的主要问题,设计构建与生态修复相适应的社区治理体系,并提出相关对策措施,以唤醒社区参与生态建设意识,激发参与社区生态修复动力,培育社区生态修复理念、习惯与行为模式,推动可持续的生态修复行动,固化生态修复成果。  相似文献   

4.
成人初显期对于青年来说是一段至关重要且脆弱的阶段,闲暇参与是该阶段青年进行自我探索的重要方式,但关于其动源因素的研究非常匮乏.采用深度访谈法探索成人初显期青年闲暇参与行为的研究结果发现,成人初显期闲暇参与受到同伴影响较大,其动机是为了获得群体认同、安全感与更好的情感表达;青年在闲暇时间内注重学习与自我积累,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未来,但是普遍背负着由"隐形承诺"所引起的巨大心理压力,成人初显期青年达成或暂时忘记"隐形承诺"时,可以达到逃离承诺与压力的效果,否则将进入"休闲困境",无法获得全身心的放松.  相似文献   

5.
我国采取了指令规制、技术创新和经济激励等多种农业环境保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生产污染影响,维护了农村生态环境。但是,很多政策措施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政策力度不够。环境保护水平还比较低,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还相距甚远。其主要表现为:(一)直接管制乏力。制定法律法规,对污染排放和主体行为做出规定,依法强制实行,是世界各国污染控制的主要手段。这种手段要求不仅包括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文本,还要制定具体的执行标准、处罚细则,并有相关部门监督执行这些法规,并对违规行为实施处罚。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厦门市城中村M社博物馆建设项目为例探究在城中村"口述史行动"中青年参与社区活动情况发现:组织动员是社区动员开启的引擎,需求整合是社区动员促进青年人参与的基础,需求整合下促进青年社区主体性的实现是青年由最初观望态度到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村庄精英的经验和意识动员、专家的知识权威动员、青年人参与中形成的内化动员,这三大主体互动形成的行动逻辑是促进青年人由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7.
网络化时代,青年是网络参与的主体,其言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网络的舆论动态,同时,网络也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青年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有必要关注青年个人的网络行为及其在网络空间中呈现出来的群体性特征。青年网络行为表现出共性特征:把上网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对网络购物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网络行为折射出现代生活方式的价值理念变化;认为网络有一定的诱惑力,但不应沉溺其中;认同网络对于人际互动和交流模式的影响。同时青年群体网络行为表现出一定代际差际,在网络应用方向和目的上,"70后"更倾向与实用性的网络工具,而"80后"、"90后"主要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络背景下,公民政治参与权主要体现为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即公民"四权"。作为我国网民的主体,青年人常常是政治参与的最活跃群体。对北京、上海、郑州三城市青年定量数据分析发现,对公民"四权"总体评价低,反映我国公民权的发展仍需"官民"双方磨合;对参与权现状评价最低,反映我国青年政治参与的不满情绪;社会地位影响公民"四权"评价,反映我国青年政治权利不公平问题;公民"四权"评价的群体差异,反映我国青年的政治境遇不均衡性。因此,保障和提升公民"四权",我国还面临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尤其需加强社会参与权,关注青年群体,关注底层青年,才能促进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公平、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4名青年进行深度访谈分析发现,基于LBS功能的移动社交新媒体对当代青年的性行为产生了认知层面的影响,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冲击了当代青年面对非伴侣性行为的态度。新媒体为青年的性行为提供了宣泄渠道,使"约炮"现象从态度到行为层面被青年人所默许。新媒体使身体嵌入网络空间,使性变为符号化的表征。新媒体成为一种精神致幻工具,使陌生人性爱关系演变为一种纯粹欲望的交换关系,具有一定的虚拟麻醉功能。由新媒体所带来的"约炮"现象反映了当下都市青年人的性迷茫,应从社会心理和文化伦理层面做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10.
桑田 《现代交际》2014,(2):135-135
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人具有更加活跃的思维以及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的态度。优秀的青年共产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国家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青年共产党员进行修养的教育,促使青年共产党员修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微时代"的到来在改变传统青年政治社会化范式的同时,也为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现代转型带来了冲击。"碎片化"、"去中心化"导致青年群体政治选择困难,"指尖决策"加剧了青年群体政治参与的"非理性","手机依赖"导致青年群体政治角色认知失调,"把关人"角色弱化加剧了青年群体政治行为失范。要规制和应对这些不足,必须要从"外在引导"与"内在形塑"两个方面入手,要注重"微空间"中的政治治理,加强现实政治环境的优化改善,建立网上网下和谐共振的双向引导机制。同时,也要注重青年群体的"内在形塑",提升其"微素养",完善其"微道德"。  相似文献   

12.
在有关美丽乡村生态环境“谁来治?如何治?效果如何?”的讨论中,培育村庄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和促进乡村居民参与环境保护被视为实现乡村环境社会良治的重要路径。本文提出“环境治理效果评价-环境参与意愿-(社区归属感)(1)-环境参与行为”解释框架,利用田野调查数据加以检验,发现:乡村居民的环境参与行为包括生态环境参与行为、生产环境参与行为和生活环境参与行为;村民对环境治理效果的评价直接影响其生态环境参与行为,同时通过环境参与意愿间接影响三类环境参与行为;社区归属感差异化地调节环境治理效果评价、环境参与意愿与不同环境参与行为的关系。因此,通过村庄空间再造,带动村民创业创收,激发村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增强其参与乡村环境治理的意愿和积极性,提升其环境参与行为,是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3.
"养成系"偶像是一种新型偶像类型,对新生代"养成系"偶像及青年粉丝群体社会学研究,有助于探寻"养成系"偶像粉丝从趣缘群体向非正式组织蜕变的过程.青年粉丝群体在为"养成系"偶像应援的过程中,体现的是当代青年行动的高效率与高组织性,是他们对独立与自由的追求,对文化工业的反抗,他们热情投身于网络文化空间,参与网络文化娱乐活动,从中体会到个人与团队成就感,他们在网络文化空间中体验到全然不同于现实的文化娱乐生活.这是当代青年现实生活状态的真实反映,通过粉丝行为研究青年群体特征和他们的生活现状,有助于大众对当代青年有更加全面而具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农村环境法治建设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为实现生态文明,研究农村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势在必行。调查显示,农民具有了一定环境保护法律意识,但农业环境立法体系有待完善,农民缺乏环境保护具体行动,农村环境保护执法措施欠缺,农村环境司法救济有待加强。因此,应采取完善农业环境立法体系、加强农村环境普法宣传工作、加强农村环境执法工作、加强农村环境司法工作等措施,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的井喷式增长,短视频平台已成为用户展示自我、塑造形象的重要媒介。乡村青年在技术和平台的双重赋权下成为用户规模扩大的增长极,城乡经济的差异、自我身份认同的迷失、"流量为王"的规训使乡村青年急于在短视频平台快速聚集流量,完成个人形象塑造与输出,囿于自身学历、能力和媒介素养等多维因素,低俗、恶搞、扮丑等土味形象成为乡村青年的普遍表演策略。土味形象不仅影响公众对乡村青年群体形象认知,也在诱使乡村青年群体走向利益的"单行道"。主流媒体加大报道力度、短视频平台进行内容把关、地方政府提供发展渠道,打破"城市—乡村"的二元框架,才能使乡村青年正确融入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生态和中国青年发展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16.
青年一代应当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有关青年如何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并实现有效参与成为研究热点。对青年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实证研究发现,年龄问题束缚了青年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行为动力;青年对社会保障水平、公民间信任水平、社会公平公正水平的评价会对青年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行为动力产生赋能效应;接受过高等教育是当代青年的优势之一,对其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行为动力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但若受到生活方面问题的干扰,参与动力则会大幅减弱。要建构青年有效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动力系统,各类社会组织应形成"扎根乡村"的宣传合力、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化参与方式、完善青年人才引进及配套机制、确保青年社保及公共服务的人性化与持续化供给。  相似文献   

17.
如何科学地向青少年传递性知识从而避免非意愿的或是过早的性行为是澳门当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对澳门保持"健康城市"有重要的策略意义。对1338名青少年的调查发现,当性态度作为中介变量时,性知识对性相关行为的中介影响呈显著正相关;且运用"知信行"理论分析青少年性相关行为的影响因素时需考虑性别差异。澳门相对保守的性教育限制了青少年获取有利于其性及生殖健康的知识,同时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一旦有机会从学校或社会获得性知识,原本保守的性态度就会受到社会上开放的性态度所冲击,并影响其行为。澳门当局应从"积极的青年发展观"等策略角度,优化青少年性教育。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认为前者为后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后者为前者奠定了现实基础;分析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从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政治建设、生态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四个角度列举建设路径,包括推广生态农业、完善法律保障、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整治乡村环境等。期望本文能够为相关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政治行为与参与特征往往受特定社会形态的影响。今天的法国青年人对体制内参与渠道的认同感大大降低,日益疏离于政治投票及政党、工会生活,转而采用其他更直接更符合个人意愿的政治参与方式。但这种变化并不能说明代议制民主在青年人那里遭遇到认同危机,它实际上反映了青年人对传统政治参与方式有效性的理性反思,是一种对公民政治生活方式的创新与重构,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个人经历、社会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他们的政治态度和参与方式及参与度。  相似文献   

20.
榜样与偶像的错位:从偶像变迁看当代都市青年的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青年是最富有生命力与朝气的群体 .这一代的都市青年 ,是在浓郁的商品经济氛围与媚俗的大众文化圈中成长起来的”新青年” .不管他们身上的标签怎么变幻 ,也难改他们在生活观上的一些共同点 :无章可循 ,无法可依。而在现代青年的社会生活中 ,英雄榜样的地位逐渐弱化 ,明星偶像的作用开始风云突起。关于榜样与偶像的错位的现象令人关注。一、从偶像变迁谈起偶像 ,可以说是青年人在其人生成长历程中所选择的情感载体与行为榜样。在心理层面上他们是凝聚着青年人”光环效应”的产物 ;在行为层面 ,他们是青年人追随与模仿的焦点人物 ;在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