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天30万余人喝茶的宏大场而,令世人为之惊叹;每天4000家茶馆茶客盈门,喜煞了商家;茶馆里的“成都人”只剩下一双眼睛一张嘴,掩去了北京人的自信、上海人的精明、广州人的开放、东北人的豪爽……请看本期的《被茶“泡软”的成都人》。  相似文献   

2.
幽香茶园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溧阳市天目湖畔,其撷天目之秀色,涵江南之灵气,举赏花品茗之淡雅。花为媒,茶为缘,广结天下,神清四海。 幽香茶园面积300多亩,“幽香翠柏茶”曾获中国(南京)国际茶博览会金质奖,江苏省第七届“陆羽杯”名特茶评比一等奖,第七届中国溧阳茶叶节一等奖。在产茶、制茶外,还创办了“幽香茶馆”,  相似文献   

3.
斗茶     
王仁湘 《社区》2010,(2):30-30
宋代炊茶风气极盛,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梦粱录》云:“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说的南宋临安的情形.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俗语“开门七件事”,即便贫贱人家.一件也是少不得的。在临安城内,与酒肆并列的就有茶肆,茶馆布置高雅、室中摆置花架,安顿着奇松异桧。一些静雅的茶馆,往往是士大夫期朋约友的好场所。  相似文献   

4.
也说碧螺春     
正我一直认为,季节是有精灵的。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精灵在闪烁。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精灵。在太湖地区的西山岛上,春天的精灵是什么?我认为是碧螺春。洞庭碧螺春,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对于这个名号,我引以为豪。因为,我就生活在这个岛上。碧螺春茶分前茶、明前茶、雨前茶等。前茶稀贵,明前茶奉为上品。谷雨后,则为炒青了。炒青为大众茶。质地好,价格又不贵,最为实用。生产队时,一般人是喝不上明前茶的。喝炒青茶也是到镇上的茶馆里去。小时候,偶然会跟爷爷去茶馆。茶馆里  相似文献   

5.
茶事茶联     
龙巨澜 《社区》2012,(26):53-53
茶能润喉,也能温心。古人所谓“茶禅一味”.说的是高僧大德对人对事了无差别。一声“吃茶去”,便将千差万别一扫而空。  相似文献   

6.
傅柏林 《老友》2012,(9):18-19
儿时我最喜欢的事便是跟着父亲泡茶馆。我们到茶馆不为喝茶而是为听说书人讲评书。在烟气缭绕、茶香袅袅的茶馆里,说书人端坐在最前面,“啪”的一声,手中的醒木重重地拍下,这古老的茶馆便开始了新的一天。  相似文献   

7.
这学期,我们学到了《说茶》这篇课文。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更深地理解体会课文的内容,便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有滋有味的“品茶课”。星期五下午,班级品茶课开始了。于是原先安静肃然的教室便突然变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大“茶馆”。茶馆的“老板”—徐老师一声令下,大家就纷纷把各自从家里带来的茶叶拿出来。我四下一看,嘿,茶的品种还真不少呢:有像一粒粒小圆球似  相似文献   

8.
小品茶回文     
不少老年人喜欢品茶,我亦然,而且对那些妙趣横生的“茶回文”也爱不释手,品味再三。回文也叫回环,其内容可以倒着或反复回旋地阅读。一是回文茶诗。苏东坡曾写过这样一首回文茶诗:“空花落尽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史话,龙团小碾斗晴窗。”反过来念,又是一首七绝:“窗晴斗碾小团龙,话史新瓯浅焙红。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洒尽落花空。”二是应景即兴作的茶回文。北京有位老先生到前门西大街的老舍茶馆品茶,触景生情,即兴吟“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满”的茶回文,妙趣横生,令人拍案叫绝。三是茶楼中的茶回文。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9.
开花一杯茶的味道有多深厚,茶叶知道,而一杯茶的记忆有多漫长,茶馆知道。请先在心里设想一家常规范畴内的茶馆,安静的门扉,长长的茶案,紫砂壶,干净洁白的茶具,传统的中国灯笼……好的,这就是你印象中和想像中的茶馆是吧,那么,现在推荐一家完全颠覆你惯性想像中的茶馆——咏茗堂。当然,吃茶是茶馆恒久不变的主题,但是,除了茶元素外,咏茗堂更提供给你从味觉到视觉的不凡的精神旅程。  相似文献   

10.
茶,本来产于中国,饮茶的历史也源始于中国,但在众多的中国古籍中却始终没出观“茶”字。非但是“六经无茶字”,连史记、汉书中也未发现茶字,直到隋后才逐渐普遍起来,至唐中叶陆羽(733~804)著茶经,就已能集茶事之大成。北宋时代,饮茶、斗茶、茶会,茗战之风在达官贵人中极为盛行,甚至连大臣皇帝也都论起茶来。宋徽宗赵佶(1082~1135)著“大观茶经”,蔡  相似文献   

11.
《茶馆》是我国现代戏剧的典范之作,剧中人物生动形象,用词简单凝炼,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老北京的生活面貌。这里从礼貌原则和言语行为的关联性,对《茶馆》中典型人物的言语行为进行语用分析,挖掘剧中人物对话的深层含义以及社会文化意义。认为茶馆是北京城里市井百姓、地痞流氓、官僚显责各色人等都可以进出的公共场所,是“小舞台,大社会”。《茶馆》以茶馆经营者王利发作为茶馆的主线人物,其言语行为反映了会话双方之间的微妙关系,是双方地位、权势、利益的一场内在较量,牵涉到“惠”与“损”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茶,被称为中国的“国饮”。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华阳国志》中也有关于茶的文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由此可见,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书茶馆     
董梦知 《北京纪事》2014,(7):102-103
书茶馆就是既卖茶还带说书的茶馆。过去也叫“书场儿”。来这里的茶客多数是“书迷”,专门来听:协带喝茶的。这里的摆设和其他茶馆也不一样。厅内都是一排排长条桌、长条凳,都向着前面的说书台子。茶具也是提梁壶,绿豆碗或盖碗。价格是按茶叶的档次收费。这“书场儿”说书每天分早、中、晚三场。  相似文献   

14.
快乐如茶     
我喜欢饮茶,喜欢茶的那份清香,飘散在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 去年秋天,在秋天的薄雾里我和夫君乘船游览乐山下的青衣江,当我们顺道走进乐山上的一家竹林掩映的茶馆,三三两两的游客正在桌子边品茶下棋,还能闻到茅屋顶上青苔的气息。叫过两碗盖碗茶,一碟阿里山瓜子,各自躺在竹椅上养神,轻轻呼吸一口山野之气,呷一口香气悠悠的峨眉山茶,耳边是青衣江水隐隐而来的涛声,真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一只鸟停歇在茶馆的石阶上鸣叫,没有人去惊动它。茶馆的门楣上是一副对联: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那晚,我们住  相似文献   

15.
成都的茶馆     
张新民 《社区》2002,(18):56-57
真想再去成都泡一天茶馆。 广东没有茶馆,曾经盛行过茶楼、早茶,茶只是点缀,实质是吃早餐,而且是很隆重很油大的早餐。北  相似文献   

16.
正一杯茶、一段小品、一些知识,如今在嘉定区安亭镇,曾是人们休息、交流场所的茶馆被引入了社区课堂。茶馆式教学源于安亭镇社区学校教师陆海勇的突发奇想。"‘大块头'茶馆原来叫‘大块头'生活课堂,但是‘生活课堂'这个词对一些社区居民来说比较新潮,课程也会被局限在‘课堂'。我就想,为什么不试着复制人们记忆中的茶馆?"陆海  相似文献   

17.
记得旧时好     
得蜜 《社区》2012,(23):17-17
汪曾祺的《泡茶馆》我百看不厌,几乎成诵。 我始终记得里面有一段写在联大附近喝茶。“茶馆的墙壁上张贴、涂抹得乱七八柑。但我却于西墙上发现了一首诗,一首真正的诗:记得旧时好,跟随爹爹去吃茶。门前磨螺壳,巷口弄泥沙。是用墨笔题写在墙上的。这使我大为惊异了。这是什么人写的呢?”  相似文献   

18.
董梦知 《北京纪事》2014,(9):104-104
茶酒馆是既卖茶又卖酒的茶馆,规模不大。论卖茶比不上一般茶馆,论卖酒比不上“大酒缸”。它只是在卖茶之外,在柜台上摆上两个酒坛,兼卖烧酒和黄酒而已。更有意思的是它只卖酒不卖酒菜。如果要下酒菜呢?都在门外小摊上摆着呢。你看,羊头肉、剔骨肉、熏鱼、杂碎、花生仁、炸丸子等任你挑选。这一类茶馆一看就知道是大众化的平民茶馆,主要是供人们在此喝茶聊天。三五好友聊得尽兴不想走了,这位在柜台上打上几两酒,那二位赶紧到门外买些下酒菜来,于是边吃边喝又能聊上大半天。  相似文献   

19.
旧时镇江茶馆颇多,茶饮之风尤盛,可谓“处处桥头见茶肆,条条小街有茶馆”。一些稍具规模的茶馆中还设置了书场、面饼摊点等,所以除集聚本地平民百姓、i教九流外,还吸引了众多南来北往的商贾游客。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形、音、义三者的结合体,字形、字义与字音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由于“上古之世,未有文字,人之言语,以声达意。声者肖乎意而出者也。文字既作,意与声皆附丽焉”。正如戴震所说“文字、故训、音声未始相离”。关于这个问题,陈澧也有过这样的论述: 盖天下事物之象,人目见之,则心有意;意欲达之,则口有声。意者象乎事物而构之者也;声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