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达夫,这位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重大贡献的作家,却长时间受到了言过其实的非议、批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把自己的笔触伸入到一块“是非之地”,对一代青年的性变态、性苦闷进行了逼真、细腻的描写。郁达夫的弱点在这里,郁达夫的成绩和特色也在这里。没有对青年性变态、性苦闷的描写,也就没有郁达夫的小说,这是郁达夫小说的中心内容,也是评价郁达夫小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沉沦与救赎──试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情欲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沦与救赎──试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情欲描写陈望衡郁达夫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旷世奇才,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复杂性的作家。达夫一生遭人话议最多的是他小说中的情欲描写,自他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问世之日起,各种议论不断。时间又悄悄过去近一个世纪了...  相似文献   

3.
追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足迹,把景物意象描写与小说创造整体相结合的事例并不是很多,如《水浒传》这样能把景物意象描写与人物性格紧密而巧妙相接的更为少见。现代小说中的意象描写是非常丰富的,因此研究这种意象模式不失为探讨此小说主题和人物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浅析外国文学对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小说以其心理描写、感伤、结构的散文化和清新的文笔著称,开创了20世纪20年代主观抒情小说的先河。本文试从郁达夫小说创作观、自传体、零余者形象等三个方面入手,论述外国文学对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游记不是纯写景抒情的游记,它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作家以传神之笔,不仅对各地的山水名胜进行了准确生动的描写,还一如既往地在作品中保持着对历史文化、民间文化和佛教文化的浓厚兴趣。郁达夫笔下的景物已不是现实景物的原样翻版,而是渗透着作者的主体情感、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认为“艺术的最大要素”,是“美与情感”.在郁达夫那里,美与情感互为表里、不可或缺,彰显了小说现代化的品格.美与情感的交响,带来郁达夫小说抒情艺术的三大特征:其一,以抒情的方式刻画人物;其二,用抒情的笔调描绘景物;其三,按抒情的要求安排结构.郁达夫抒情小说以独特的审美形态,表现出一种创造的活力和新鲜的风貌,为现代小说文体的革新和构建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7.
"颓废"倾向和"色情"描写是郁达夫早期作品的主题,自1923年创作《茑萝行》以来,郁达夫小说开始涉及"生的苦闷"的描写,在其小说中出现了"袋里无钱,心头多恨"的"零余者"的哀叹,于是"哭穷"成为他笔下另一类主题。而郁达夫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本人的个性因素则是造成他"哭穷"之根源。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郁达夫小说中对男女两性关系的描写,探讨其小说的两性意识的病态特征及寻找精神出路时所陷入的误区,并以此作为把握郁达夫小说抒情主人公矛盾复杂的心理世界的窗口,为我们疏理其小说风格演变提供部分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9.
现代作家郁达夫真率坦诚的个,性和自叙传的小说观,使他的小说文本成为其自我情绪的载体.文章试图从主题的情绪性,取材的自叙性,描写的真率性和情节的散文化这几个方面来探讨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在现代小说理论方面的突出贡献是成功地借鉴西方文艺理论,大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现代小说理论体系,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他小说实践中的理论价值亦不容忽视,如《沉沦》中的"西方化"意识,《春风沉醉的晚上》叙事模式的创新以及其小说善于把自然景物人格化、使其达到一种主观抒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艺术境界等。此外,郁达夫小说中的江南时空之故事书写模式也颇具特色。郁达夫对现代小说理论的建构、实践及其小说中的江南时空故事书写模式的突破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心灵绝叫与生命律动的情绪印记──郁达夫小说性欲、情欲描写的心理探寻张洲平作为一个典型的情绪型作家,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主导倾向,是以情绪为流变,夹带着作家个人深切的生命体验,无遮无掩地倾泻着个体生命情绪的汹涌激流,传达出生命历程中心灵的搏斗与震颤,给人以...  相似文献   

12.
蕴含深浓的意境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重要特征,描写景物是创造意境的必要手段,本文对意境场面中景物描写的艺术手法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小说在对人物思想、情感、心理、性格、命运、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上具有意象的直观性、隐喻性和氛围性(意境性)特点,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张爱玲小说具有意象性特点。她小说中的意象描写不只是停留在对客观物象的机械复制和真实性的描绘与捕捉上,重要的是饱含着某种丰富的象外之象和言外之义的审美象征意蕴。细读张爱玲的小说,不难发现这种意象化的呈现艺术主要表现在小说的景物、人物和环境描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郁达夫小说的文本出发,全面考察其小说欲情表现的各个方面,认为郁达夫小说的欲情哲学,最重要的思想意义就在于把人的情欲本能,放到人道主义甚至人本主义的高度加以肯定,但同时,郁达夫作为一个道德叛逆者,也承受了巨大的文化负累,他在激烈地反叛旧道德的同时,未能彻底超越集体无意识中伦理情感的价值取向,这集中体现在欲情描写的彷徨和困惑中。早有论者指出“五四”作家带着“历史中间物”的显著特征,郁达夫当不属例外。  相似文献   

15.
《心灵的焦灼》刻画心理方法多样,既有传统的景物映衬、动作描写,也有现代气息极浓的梦境描写和自由联想。小说贯穿始终的是内心倾诉与心理分析,把亲历现场的强烈感受与经验自我的理性反思相结合。丰富多样的心理描写使小说达到对人性深刻洞察和逼真表现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的小说<沉沦>中有许多性及性变态的描写,这种描写,当时许多卫道者侮以"诲盗诲淫",后来多有论者从社会历史批评,作家批评等多角度进行了批评,说法不一.用拉康的主体间性中的说话主体理论,解读郁达夫小说<沉沦>中的性及性变态描写,指出这种性的欲望只是一个"能指",而其"所指"潜藏在无意识在场的说话主体的言说的欲望中.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小说中“色情”描写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郁达夫小说中“色情”描写的争论,是郁达夫研究中长存的现象,数十年来,评论的臧否不一。从最近的研究来看,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大致上可概括为两种意见,其一是说,郁达夫小说中的这些性苦闷的描写,可以说就是“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是基于对封建道德虚伪腐朽性的认识,是对封建势力的一种反抗”。另一种意见认为:郁达夫是“用了一种全新的态度(带着民主观念,科学精神的人道主义的态度)来看待‘色情’,来处理‘色情’的。”同时也指出:他的“色情”描写,“在美学的意义上,也是瑕瑜互见,精芜杂存的”。显然,前一种评价过高,并且偏激,这既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又不能以理服人。后一种评价实际上是对郁达夫的“色情”描写进行了变相的肯定,但同时又发现了它在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的文学创造活动发轫于诗,他的诗词的水准甚至在他的小说之上。赴日留学其间,乡愁与乡思是其诗词中的重要主题;在他从日本回国后,他又写了不少感时、伤怀、明志诗,为我们展示了他的心灵历程。同时,反映郁达夫私生活的诗,在郁达夫的创作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对山川风物的描写是郁达夫的诗词创作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他诗词创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总之,诗词的创作贯穿于他的整个文学生涯,反映了他的生活与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丁玲的小说景物描写不多但很有特色,其中尤以乡村风景最为突出。丁玲小说中的乡村风景描写,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时代特征的窗户,披露了她在不同创作时期的思想状况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从她的环境描写、景物描写、人物外貌描写、小说的时间安排等方面阐述了这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象征、时间错综、意象运用等现代派小说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