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融英语专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其术语的多而专。由次贷危机蔓延而成的本次美国金融危机也产生了大量的金融术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前不太常见的术语。生态翻译学是一门新兴的解释性强的翻译理论。在生态翻译学的指导下,选择了本次危机中涉及的重要术语,比较这些术语在汉译过程中的不同译法,分析这些译法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方面的适应情况,寻求重要术语的最佳翻译。 相似文献
2.
影视作品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径,其传播文化、加强交流的功能正日益凸显。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逐步紧密以及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大量的国外影视作品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作为一种新兴且特殊的翻译模式,字幕翻译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试图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对字幕翻译的译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庞德不但是20世纪杰出的现代主义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翻译奇才。对此,国内外诸多学者已从多个理论视角予以阐述,但目前尚未见学者借用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来研究庞德的翻译。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看,庞德充分发挥自己作为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译有所为”;同时,通过构建一个和谐共生的翻译群落,庞德有力地影响了当时的一批文学精英,为英美诗歌的现代主义进程作出了自己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谷峰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30-132,138
生态翻译学从生态学的视角阐释翻译现象,依据特定的具体交际语境和交际对象,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考究鲁迅对域外儿童文学作品的译介活动,指出鲁迅翻译域外儿童文学作品的取材适应了当时中国"救救孩子"的特定翻译生态环境,翻译策略的取向适应了汉语世界儿童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5.
邹笃双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2):25-27,31
翻译学的长足发展需要建立并完善自己的元语言(metalanguage)。翻译学发展过程中术语的形成和厘立是这一学科科学化、合理化的表现,是翻译学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本文阐述了当前中国翻译学术语使用的混乱状态及原因,以事实为根据指出中国翻译学术语走向规范的条件已具备。文章列举了在中国规范翻译研究术语使用理应包含的三方面内容,即:对传统译论中的术语进行系统科学的解读,规范传统翻译学术语的使用;规范现已引进的西方翻译研究术语的使用;规范将要引进的国外翻译理论中术语的翻译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袁刚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大学校园公示语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翻译学作为一个全新的翻译理论,为公示语翻译提供了新的翻译原则.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探讨了翻译生态环境,并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对大学校园公示语的翻译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晓梅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8):75-77
翻译活动作为人类交际行为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自然界的活动相互关联的。公示语翻译在人类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是对外宣传与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极强的社会功能。结合生态学原理,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公示语翻译的跨语际、跨文化转换活动,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层面对公示语翻译的文本进行研究,不仅拓宽了公示语翻译研究的领域,而且为公示语翻译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典籍中的古代科技术语负载了中华古代科技文明,其外译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交流与影响有重要意义。《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著的百科全书式笔记体著作,其唯一一部英语全译本由王宏教授等学者完成并出版。从知识翻译学视角出发,以杨枫教授提出、岳峰教授阐释的三大翻译批评标准及孟祥春教授提出的批评工具,对《梦溪笔谈》王宏、赵峥英译本中的古代科技术语翻译方法进行了探析。研究发现,《梦溪笔谈》古代科技术语英译有以下特点:以真求知方法下,可以在知识契合区译为真义,寻求知识最大公约数;以善立义方法下,译者可通过文内释义和文外说明助力沟通,在知识差异区化解知识剪刀差;以美行文方法下,可在知识冲突区因势变通、重视受众审美,通过意译使得知识互动化生。 相似文献
9.
贺鸿莉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4):150-154
张爱玲除了其著名的作家身份外,也是一位硕果颇丰的翻译家,但她的译者地位一直被边缘化。借用生态翻译学的相关理论,从语言文化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等翻译生态环境的外因和译者心理机制等翻译生态环境的内因对译者翻译行为的干涉和影响及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及选择来诠释张爱玲翻译边缘化现象,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张爱玲翻译的价值,拓展翻译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李明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3-89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诠释了德拉巴斯蒂塔提出的双关语翻译“统计法则”及其该法则对译者选择的制约.论文以“统计法则”为依据构建了双关语翻译生态环境,并分析了译者在该环境制约下的适应和选择.研究指出,双关语翻译生态环境可分为主体环境和客体环境.客体环境中的典型要件对于“双关语译为同类双关语”这一最优选择有着更积极的制约,在这一制约下,当最优选择不可行时,译者会转而选择“双关语译为非同类双关语”模式,这就需要在类型维、形式维和语义维等维度进行多维度选择转换. 相似文献
11.
英语科技新词特点及翻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84-87
通过对英语科技新词的特点及构成途径的分析 ,提出翻译科技新词需遵循的原则 ,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技英语新词 相似文献
12.
林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6):88-91
作为外宣的重要渠道,旅游网站的翻译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福建省旅游网站的翻译质量却不尽如人意.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分析福建旅游网站翻译中存在的误译现象并探索导致旅游网站翻译质量不高的问题所在,指出旅游网站的翻译质量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网站翻译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整个翻译生态环境包括教育、市场和管理监督系统的和谐平衡. 相似文献
13.
14.
15.
结合实例,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指导之下,对安徽省博物馆所展民俗器物的英译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不同层次上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许多民俗器物的英译未能将其赋有的民族文化特性准确地呈现给读者。选择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论——“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存在问题的器物英译提供了新的译法。将翻译从语言层面扩展到社会、文化、交际等层面,从而尽可能形神兼备地将民俗器物的民族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以期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尽可能地消除因翻译引起的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误读。 相似文献
16.
赖德富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74-76,94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广告几乎已经渗透到各种公共场合甚至私人空间。汉、英广告在各自依托和反映的语言和文化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同时,广告文体具有信息性和诱导性的特点。因此,广告翻译要求译者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出发,努力实现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转换,最大程度提高整合适应选择度,从而使广告译语文化背景下的受众者产生与原文在源语文化背景中同样积极的心理回应。 相似文献
17.
张媛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29(6):52-53
文章介绍了生态翻译学的相关理论,对目前我国翻译市场的现状作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在互联网不断影响我们生活的大环境下,对网络新词翻译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对翻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以生态学观点翻译网络新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旅游翻译的三维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莲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6,(1):117-124
随着我国对外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翻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尝试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原则指导旅游翻译,探讨了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生"与旅游翻译中"三维"转换的内在联系及翻译操作的策略选择,重点通过旅游翻译的实例分析研究旅游翻译三维转换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唐祥金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3):114-120
翻译改写是基于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的一种策略选择,旨在更忠实地呈现源语的文化特质同时又能保持译语的流畅。生态翻译学及其“三维”原则对此颇具解释力,并赋予翻译改写以理据。语言维的改写,旨在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对语言形式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以力求译文的可接受性。文化维的翻译改写,旨在以目的语文化为主导更多地“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和阐释”,以努力实现英汉语言文化信息的动态对等。交际维的改写,旨在格外“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以提高“整合适应选择度”并忠实再现源语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