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王昉荔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7(6)
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政府社会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新的手段。在简述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引入拉斯韦尔传播过程"5W"模式,对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的应用进行多维比较,结合二者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定位差异化、功能简捷化、账号矩阵化和运营规范化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与政府原有的公共服务模式不同,政务微博对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体现在:重视新媒体渠道、建设新媒体平台;创新政府公共服务范围、扩大政府公共服务功能;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政务微博要想在未来取得长足发展,应提高政府机关的整体媒介素养,实现从主体变革到观念变革。对于政务微博的管理,要实现政府权力下授至"沟通第一线",要深化创新、整合服务,要加强政务微博绩效评估与监督。 相似文献
3.
冀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41-45
在新媒体时代下,微博成为传播信息和文化的载体和渠道。政务微博作为政府机构对社会履行公共管理、服务职能的官方微博平台,成为各地政府传播和构建当地文化产业的载体。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微博传播民族文化体现了微博传播的特点和优势,为民族地区文化的对外传播和文化产业的构建带来新的机遇和思考。本文以各地微博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政务微博实例分析为基础,阐述如何利用政务微博为民族文化和文化产业的构建创建平台。 相似文献
4.
李冠辰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问政成就了“微政务”的迅速发展,其中又以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最为典型。文章从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的涵义及其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微政务”对促进我国政府管理良性发展的积极意义,指出其存在的包括缺乏制度保障、定位不清、发展不平衡和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准确定位和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等促进“微政务”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虽然政务微博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不过两年的时间,但其主要特征、隐含的逻辑和机制已经都显示出来.作为政务微博的主要参与者,政府、运营商和用户各有不同的行为策略,在其不同的行为策略背后的支持性机制也迥然有异.对正处于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突破临界期的治理转型而言,政务微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政府的执政韧性,但也对现有的基本治理格局构成了挑战,在一定程度上,政务微博开辟了政府与民众在治理转型进程中“互训”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6.
政务微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服务新模式。我国政务微博在实践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三种模式,未来发展应注重普及正确的运营理念,提高公务人员的新媒体素质,明确规定各类政务微博的功能,建立合理完善的政务微博开通、认证、组织管理、信息发布制度,形成科学的运营体系和管理队伍,统一政务微博的信息浏览平台,整合线上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协同社会管理,建立由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8.
王熙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6
以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党政机构开设的政务微博为研究对象,从开通数量、信息更新频率、粉丝数量、服务内容、运维管理五个方面描述其发展现状,分析问题。针对各行业政务微博发展从战略层面、管理层面、操作层面提出可行性建议,旨在通过政务微博更好地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9.
张文鸯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3):120-124
政务微博、草根微博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动融合,为新媒体背景下社会管理和新闻传播创新提供新的模式。研究立足宁波的实践与探索,在分析其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推进三大微博主体融合的路径为:地方政府应有经营政务微博的理念及制度保障、政务微博要善于利用微博设置议题、传统媒体的融合报道要积极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微博信用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杜伟泉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91-95
社会互动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运用社会互动理论,分析新媒体语境下加强政民互动的必要性以及运用政务微博的政民互动现状,对政务微博在促进政民沟通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提出运用政务微博加强政民互动的机制和相关政策建议,为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改善政民沟通提供一种新思维。因此,研究政务微博如何促进政民互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俊豪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5-77
匡扶和指导公民文化,使其向"参与型文化"转变,是公民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要支撑。唯有如此,才能坚固公民文化的意识内核,使公民文化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实现质的提升,微博问政就是其中的典型表现形式。作为公民文化和公民权利的扩展和延伸,微博问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2.
李颖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09-114
社会风险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基层政府社会风险治理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大关键。随着我国社会的进一步转型,社会风险呈现出虚拟化、网络化、联动化等新态势,它使得基层政府社会风险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需要从流程优化的角度,对基层政府社会风险治理的机制与方式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基层政府社会风险治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政治冷漠是农民政治参与的一种特殊方式。通过对我国农民政治冷漠的萌芽、产生和发展演变的纵向考察,分析当代农民政治冷漠在村民自治、公民社会、政治民主化等方面的消极效应,探寻政治文化、经济水平、教育状况、制度缺陷等因素在农民政治冷漠问题形成中的作用。从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民教育、完善参与制度、创新参与形式、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等方面,寻求消解农民政治冷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整体政府理论的环境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体政府理论倡导整体性的政府管理、横向纵向协作的管理和多方主体的协作与参与。中国环境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目标分散、机构设置不合理、跨地域的治理机构缺乏、公众参与不足、政府与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合作关系有待加强以及环境保护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运用整体政府理论进行解决是一个崭新的视角,如加强跨区域环境管理机构的建设、统一目标并加大政府机构多方向的合作、建立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鼓励公众和非政府环保组织参与、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加快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微博问政是互联网时代发展与政治民主化相结合的产物,它给政府回应带来机遇的同时更带来了挑战。政府回应能否适应微博问政背景下公民参政议政的需求,进而提高公民参与政治民主生活的有效性,是研究的关键所在。结合微博问政下政府回应流程的四个环节和具体实例归纳整理出微博问政背景下我国政府回应存在的拒绝回应、回应时间滞后、回应主体互相推诿责任等问题,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从意识转变、法制建设、制度构建三个层面来创新微博问政背景下政府回应机制的路径,力求为新形势下我国政府回应机制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富利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4):28-34
中国宪政制度的设计,经过百年的努力和挫折积累了较丰厚的历史经验,有了相对意义上的进步,宪政所要求的最初步最原则的宪法制度规范基本具备。然而由于中国本土历史上缺少宪政传统、缺乏社会基础没有产生社会分层,导致长时期内宪政被视为国家建设机制的工具而忽视其本源价值,在学理层面与西方法理学强烈冲突。从宪政起步便对分权制衡进行改良,国家公权完全凌驾于公民私权,多次立宪的功利主义倾向,是中国宪政史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7.
有序的政治参与不仅是实现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途径,同时也是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文章通过对结社和政治参与之间互动关系的阐述,力图证明要推动和实现公民有序、有效的政治参与,需要保障公民结社自由,并要求进一步完善包括社团登记制度在内的社团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睿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3(1):91-93
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缺陷,尤其是在公民政治参与方面存在着思想意识上、体制上的缺陷。由于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有必要创造政治参与的环境,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引导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既是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也是以“简政放权”为核心内容的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处于起步阶段,参与承接行动的社会组织较少;其承接方式主要以定向委托为主。现阶段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对促进自身发展、推动政府职能转型、节约行政成本、保障公共服务质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尽管如此,在承接行动中,社会组织自身仍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经费不够、管理不善等问题;而政府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合理、放权观不正等问题。如此,推动社会组织加强能力建设与政府更新观念、创新体制机制仍是当下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草根组织与政府之间是双向影响的关系,政府的价值选择与职能发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中国草根组织发展存在立法规范缺失、社会资源匮乏、自主活动受限、外部监督不足等困境,因此,必须相应地从实现政府控制,力争政府资助,完成政府职能让渡,推动政府强力管制等方面进行解决和改善,从而实现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