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代慧琳所作《慧琳音义》作为我国一部重要的语言学巨著,在文字、语音、词汇各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学术界对《慧琳音义》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和利用《慧琳音义》,本文从成书年代、文字、语音、词汇、字书辞书编纂等五个方面对《慧琳音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介绍。  相似文献   

2.
异文是对佛经音义进行文献学及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语料.通过对《慧琳音义》"嚘/者或""(剡)(户)/缺((缺))(户)""卋/(舌)/紲""卻超/郗超""伏(暅)/伏暅""浃淢/浃域""瀅瀞/榮穽/(嫈)汫""徵刻/懲劾""欧/毆""二歰/二刃""(懂),慧(惠)也/(惶),不慧也""鄭/郢""校/核""孚/乎/子""後/復/得"等十五处疑字或异文的校勘,发现核查佛经原文,参照多个版本,结合形音义综合分析、考辨异文,有助于釐清佛经音义被释"条目"的原貌,有助于校订佛典和探究佛藏版本源流,有助于促进佛经音义文献的校勘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归纳并提取慧琳《一切经音义》中所释的文字信息,结合慧琳一书以外的相关文献,考辨了九组文字关系.一方面辨析、疏通了慧琳《一切经音义》中的一些疑难俗字,同时也为相关字词关系的考察提供了更多证据.  相似文献   

4.
重纽韵舌齿音与重纽两类的关系如何,重纽两类区别何在及如何拟音,是音韵学界多年来讨论多分歧大的问题。慧琳音义景审序企以智为叠韵……盖所不取,为重纽舌音归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线索。通过景审序的重新解读以及王三、慧琳音义重纽韵知组字的考察,可以肯定,舌音本身是B类性质的,随同B类变化。原《切韵》重纽韵内部A、B两类介音的对立,在慧琳时代已演变为不同三等韵间主要元音的对立,重纽韵已不复独立存在,原《切韵》的四等格局也归并为三等格局。  相似文献   

5.
《慧琳音义》为唐慧琳法师所著,该书是佛经音义之集大成著作.琳法师耗时二十余年,“内持密藏、外究儒流,印度声明、支那训诂靡不精究”,同时采录玄应、慧苑、云公、大乘基等各家音义,著成《一切经音义》一百卷.慧琳之书引《韵英》、《考声》、《切韵》以释音,引《说文》、《字林》、《玉篇》、《字通》、《古今正字》、《文字典说》、《开元文字音义》以释形义,此十书若不备,则取诸经史百家、参合佛意以定之.其价值非他书所能比者,“诚小学之渊薮,艺林之鸿宝”.就文字学研究来看,对《慧琳音义》的开掘还相当不充分,与之作为一部专释汉魏至唐五代佛经用字的“小学”工具书的地位是极不相符的.从《慧琳音义》一书的性质来看,具有如下一些重要的研究价值.首先,作为一部“小学”专书,具有专书文字研究的重要意义,通过整理《慧琳音义》的文字,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取出佛经中的文字现象.其次,可以推进近代汉字的整理与研究,有利于建立完整的汉字学体系.再次,有助于楷字形体流变研究.第四,有助于文献整理及大型字书编纂.第五,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字料库等理论.第六,是汉字国际编码的现实需要.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辨慧琳所沟通的文字现象:考证疑难未识、考定字际关系、考探文字来源、考求字形流变、考查文献使用.  相似文献   

6.
徐时仪先生的《<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是当前对《一切经音义》文本的最新研究成果,徐先生的研究在校正字词讹误、辨析版本异文以及断句、标点等方面均多有凿空之见.然由于《一切经音义》批阅佛经甚夥,引证文献颇丰,徐先生之作亦难免有疏漏.本文就徐先生所校《慧琳音义》部份经卷中出现的断句、标点疑误14则加以按断,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7.
慧琳(一切经音义)中的语言材料"老耄"、"衰耄"、"惛耄"、"昏耄"、"西耄"、"应耄"、"耄耋"中的"耄"字,是"毛"音加注意符"老"而成的转注字.以此为前提,研究了"考"老"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考"是"丂"的转注字,"考"转注"于"老".故慧琳所谓转注,就是在表义声符的基础上加注意符的一种造字方式.  相似文献   

8.
《慧琳音义》各版本用字差异一方面是由于时代、刻写等因素的影响,或为异体字的不同,或为通假字之差异;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缺乏对《慧琳音义》原本错讹之字的考辨而疏于审校。基于上面原因,选取《慧琳音义》的部分各版本用字差异现象加以考辨,一方面尽可能还原《慧琳音义》原貌,同时也可以为楷字形体演变提供更多资料。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慧琳<音义>在给唐代方音(如吴音、秦音)注音时,有以方音实际读音注音的体例.明此体例,可以了解慧琳<音义>中方音读音的真实面貌,还可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比如慧琳<音义>中吴音、秦音的性质以及某些屋韵三等唇音字与某些咍、佳韵牙喉音字的读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唐释慧林的《一切经音义》汇集保存了大量中古时期的文字音韵训诂资料,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文字学、音韵学、文献学、词汇学以及辞书学等五个方面对慧琳《一切经音义》的研究情况进行具体梳理,综述各家观点,探讨其成就与不足,藉以探究当前慧琳《一切经音义》研究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诠释了"臭秽"一词的意义, 重点探讨了该词在汉译佛经中的特定含义及其语源, 纠正了个别辞书释义的错误, 并结合中土文献补充了辞书漏收的义项.  相似文献   

12.
佛经翻译与中古文论之间形成了一种长期互动的密切关系。佛经翻译与当时的文学思潮中都存在着言意之辩,二者同受魏晋玄学的影响,因而形成了一种因缘颇深的关系,为魏晋时代文论的繁荣发展和走向独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佛典翻译形成的字词极为复杂。这些字词有许多表现形态 ,“同词异义”与“异词同义”是其中的两个主要种类。它们在汉文佛典中占有相当比重 ,展示了佛典在翻译方面的重要特点。这些字词的出现推动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发展 ,丰富了中国古代的语言和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14.
15.
佛经翻译利用并激活了汉语固有的四字格模式,使其构词能力大大加强,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汉语四字格的蓬勃发展。首先,佛经翻译的影响是汉语双音化在魏晋时期步伐加快的重要动因,由此导致了多种构词法的增长和完善;其次,佛经翻译对新文体及与之相适应的四字句的选用,促成了汉语四字格独特的2+2节奏倾向的形成;再次,佛经翻译的口语化倾向影响到各种通俗文学体裁,尤其与后代白话小说中大量出现的四字格俗语有关;最后,源于佛教的四字格成语占了汉语史上外来成语的最高比例,它们与汉语成语融会在一起,成为汉语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