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中国29个省市1993-2014年的数据建立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变迁、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迁过程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并与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集聚类型密切相关。(2)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型和空间异质性。(3)资本存量、劳动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2.
在生产函数基础上,结合计量模型技术和公式推导测算出1995~2000年、2001~2006年、2007~2012年三阶段台湾农业各生产要素和技术进步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台湾农业经济增长动力来源由要素主导向技术进步主导转变,意味着台湾农业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跨越。这为中国大陆农业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改进的新古典技术进步模型基础上,构建衡量与资本和劳动融合在一起的体现式技术进步要素模型;并利用1985年-2007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云南省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进步特征,同时对云南省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整体技术进步贡献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尤其是技术创新的贡献较少;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粗放型特征;物质资本深化速度的加快并没有带来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根据交通外部性和非线性理论构建交通门槛模型,并基于1985-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Hansen门槛效应的内生分组方法检验新常态下交通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结果显示:新常态下交通对经济增长质量贡献略低于"旧常态",但仍表现出区间"递增"趋势;把新常态下TFP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发现中密度地区要素配置结构已不适应技术进步的需要,高密度地区技术效率相对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较低;随着区间交通密度的增加,"政府干预经济"更有效率,但城市化和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贡献由正转负。为进一步提升新常态下交通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应定向适度加大"中密度地区"交通投资力度,助其跳出"低增长陷阱";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引领交通建设转型升级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构建"交通-产业-城镇"三位一体的协同新型综合交通体系;协调好城市化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1995年1月-2014年6月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内部作用机制.实证研究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依靠实际出口额的中介效应实现.此外,研究还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对实际出口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而为政府决策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1995-2006年间中国制造业生态效率有了显著的5倍增长.应用一种新的六效应分解方法分析导致生态效率增长的原因,发现:外商投资企业(FIEs)已将生产转向了清洁工业,FIEs更好的减排技术解释了生态效率增长的23%,另外69%得益于中国国内企业减排技术的进步,这也与FIEs快速的环境溢出相关联,以上结论支持了污染光环假说.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包含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文章测算了中国1998-2015年各个省份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低碳经济增长效率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相关性,最后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考察了金融发展、技术进步对低碳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中国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表现出较强的省域差异性,东部沿海省份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较高,而大多数中西部内陆省份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则相对较低;省际低碳经济增长效率在空间上并非呈随机分布的特征,邻近省份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模仿效应,具有明显的集群趋势;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通过对金融发展水平指标分解发现,金融发展规模对低碳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而金融发展结构对低碳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以专利授权量、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为表征的技术进步均能显著地提升低碳经济增长效率;此外,人力资本对低碳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源消费结构、政府干预和城镇化则对低碳经济发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经济增长理论即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建立了阜新1987-2001年15年间的经济增长模型,对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等生产要素对阜新经济增长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合阜新的实际对所建模型中技术进步对阜新经济增长的负贡献作了成因阐述,并提出促进阜新地区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1995-2009年27个省的面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各地区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率,并通过非参数局部线性回归方法对地区经济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尚处于技术含量低的粗放型经济增长阶段,经济增长主要由要素投入的增加拉动而非技术进步驱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显著提升了西部省份的效率水平,但相比东部省份仍然较低;1995-2009年地区效率水平呈俱乐部收敛,且效率水平的收敛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九五”期间效率水平差距扩大,“十五”期间呈β收敛,“十一五”期间收敛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十分强调物质资本的作用,这种对资本积累作用的强调,形成了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资本决定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了技术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相对于单纯强调资本作用的"唯资本论"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进步;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就是一个以知识积累为基础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演进和制度变迁等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社会过程,并分别从技术变化、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变迁、分工演进的角度,提出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型,使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侧重点和方向发生了转移.这对于中国经济增强质量、振兴东北的战略以及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与推进技术进步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