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隋朝佛教造像题记是民众群体意识与信仰心态的真实写照.通过对目前收集整理的203则造像题记的分析,总结出隋朝民众的佛教信仰具有五个突出特点:其一,地域性.民众信仰的空间主要集中在北方中原地区,尤其是山西和河北,且不同地区的造像形式与信仰内容各有特色.其二,多样性.信众阶层较广,以平民为主.造像组织形式多样,家庭合作和"拟血缘群体"的邑义合作相当普遍.其三,集中性.民众信仰的对象主要是观音、释迦佛、阿弥陀佛、思惟菩萨和弥勒佛等.其四,家庭性.民众祈愿的核心对象是其家庭成员.其五,功利性.祈愿是民众信仰功利性的行为折射.  相似文献   

2.
在蒙汉两个文化区的交界地带,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群众的民间信仰呈现出复杂的、动态的特点。在最近几十年里,当地的民间信仰变化显著,但是即使是深受纵向的现代文明和横向的外族文化的强烈渗透,这种民间信仰依旧作为鲜明的民族标志和地域标志而存在着。以心理学视角、社会组织和物质条件来看,能够更好地诠释当地的民间信仰的处境与变化。  相似文献   

3.
论民众评价活动中的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众评价活动通过众多个体评价活动的"无机方式"体现出来,具有盲目性。这就为民众领袖和权威机构对民众评价活动的误导提供了可能。由此引出民众评价活动中的"悖论"问题。言论自由是解决"悖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文件内涵与外延的历史变化入手,讨论现代文件概念,并将它置于现代生产论的理论框架下,探求文件的经济性原则、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5.
农村行政法治建设是中国行政法治建设中的一个不可分离并且必须同步进行的重要方面,是建设法治中国、实现农村经济全面转型的内在要求,是农村政治民主化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选择。由于受传统观念特别是计划体制下"管理论"、农村居民素质、舆论等因素的影响,农村行政法治建设受到极大限制。为了真正实现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精神,推动农村行政法治建设的进程,实践中必须消除其推进过程中的城乡差序格局,克服"管理论"的片面性,转变"行政即命令"、"法即义务"的观念,全面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同时加强执法检查,强化监督行政机制。  相似文献   

6.
论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论证开发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对于加快西部农村发展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开发西部农村人力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应从教育培训、增加投入、建立人才资源配置新机制等七个方面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仰组织是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维度,也是历来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山西省高平市保存数量众多的关帝庙,其中的碑刻资料也印证了各历史时期地方民间信仰组织的兴盛。梳理现存清代至民国高平地区关帝庙碑刻中涉及关帝会的记载,可以清晰地了解关帝会具有普遍性和延续性的组织结构、活动方式、特定功能和性质。关帝会所具有的这些特征,与村社有鲜明的不同之处。在系统的探究之下,将会对传统社会民间信仰组织问题和民间信仰宗教属性的认知方面有进一步提升和拓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关于传统社会祖师爷信仰各种形式的记述不少,但大多都失之于简略。半个世纪前,刘佳崇璋的成果给我们提供了祖师爷调查及描述应该有的意识、方法与策略。新中国成立以前,众多说唱行当的祖师爷周庄王的信仰说明:除了群体性的敬拜之外,以磕头为基本动作的身体实践的祖师爷信仰还弥散于拜师、婚姻、表演、盘道、师徒关系等一个群体的日常生活体系之中。换言之,祖师爷信仰不仅是外显的仪式,它还是内化的,是整体社会、特殊群体及其个体的思维符号,是群体之间交流时用来表述自我及世界的方式;祖师爷不但是一个群体的“心态”或者说“心性”,它还隐喻了平等的观念、渴求以及相关的行为。由此观之,作为“主观感受的民俗学”也就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论列宁关于苏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思想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应从大多数农民的要求出发利用小资产阶级的土地钢领,即对农民平均分配土地的纲领。国内战争时期,列宁虽然提出了共耕制的主张,但认为实现共耕制需要稳重地、逐步地、长时期地做工作。1923年初,列宁一是提出在农村建立和发展合作社制度,即个性生产而通过合作社交换的制度,二是提出在农材进行文化工作,认为采取这些办法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苏俄农村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和谐经济学初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支持工业文明的种种形态的失衡经济学与和谐文明不兼容,只有和谐经济学才能成为和谐文明时代和谐发展视野下的主流经济学。和谐经济是将和谐主线贯穿于生产、分配和消费诸环节以及诸环节之间的经济形态;以和谐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就是和谐经济学。作为和谐经济初始环节的和谐生产,是低耗高效型的适度生产模式;作为和谐经济中间环节的和谐分配,是体现和谐正义的分配;作为和谐经济末端环节的和谐消费,是理智、适度、合生态性消费;而作为使和谐生产、和谐分配、和谐消费诸环节平衡并有机衔接的和谐循环,则是宏观经济和谐的必要条件;追求内部经济性和外部经济性的和谐统一,和谐经济学的宽广视界。  相似文献   

11.
吉林西部地区大部分处在科尔沁大草原的东部,即使在清末蒙地放垦之后,仍有广阔的天然草场,加之地处满蒙交界,蒙汉杂居,居民农畜兼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使这里的畜牧业得到发展,发达的畜牧业经济是该地区近代经济的区域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为挽救江南农村经济 ,在国民党政府的倡导下 ,江南农村信用合作社兴起并发展起来。江南农村信用合作社在组织、经营和监督上有自身的特点 ,它对江南农村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江南农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信息服务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的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流能带动物资流、资金流和劳动力流动.信息资源可以有效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制约,形成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反哺机制,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在分析农业信息服务内涵、理论和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实践问题基础上,提出在西部地区具体区情下发展信息服务、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1950年5月新婚姻法实行后,中国婚姻制度加速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干部群体中结婚、离婚事件频发.由于人们往往按照传统价值标准评判干部婚姻问题,加之少数负心薄幸干部的严重负面效应,使社会民众形成了干部群体都是强迫婚姻或弃旧娶新的错误集体记忆.其实,干部婚姻问题既是长期战争期间累积后的补偿性爆发,也是新、旧婚姻制度转型时期的产物,大多数干部婚姻符合婚姻法,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干部违法婚姻仅是极少数.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文章分析了阿拉善左旗牧区畜牧业产业化、信息化的现状及影响城镇化的因素,认为要加快牧区城镇化就必须做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旅游业;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发展教育,提高农村居民整体素质;改变思想观念;把生态移民、劳动力转移相结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华北农村由于受社会文化因素、生存环境以及教育和认知水平的制约,迷信观念严重,迷信风俗盛行,迷信组织众多。这些迷信风俗尽管主要是对传统迷信风俗的遗存与继续,但在近代科学文明的冲击下,它在地域、人员、内容及功能与危害上仍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发展私有林是我国林业投资渠道的拓展。作为我国木材主要供应基地之一的大兴安岭林区应该利用国家发展私有林的政策,拓宽林业投资渠道,动员全社会振兴林业。大兴安岭林区利用私有林这种机制上的创新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值得我们去研究。  相似文献   

18.
华洋义赈会与民国合作事业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洋义赈会是民国时期由中外人士联合组成的以从事经济活动和社会公共事务为主要工作的社会团体。从 2 0世纪 2 0年代开始 ,该会比较成功地将西方合作制度引入中国农村 ,通过开展信用合作和金融合作 ,为把农民组织起来 ,吸引城市资金流向农村 ,促进一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该会在中国广大农村倡导并推动成立了成千上万的农村合作社 ,成为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组织转型与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民国教育为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而抗战前十年(1927年8月——1937年7月7日)为民国教育的黄金时期,以此时期的民国教育作为本文的论述对象,从中获得启示,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五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仍在继续扩大。其主要原因是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力资本投资严重滞后,特别是基础教育投入增长缓慢。制约西部基础教育发展的直接原因是西部经济落后,深层原因是中央和地方在基础教育的财权和事权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及时调整思路,优化投资结构,建立以中央政府财政支出为主的基础教育投入体制,已成为提高西部大开发工作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