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楚式镜造型取象浑圆,其装饰纹样多取天地之象,或写实,或寓意,大多具有旋形特征,其构图的形态和风格多主导性地表达出一种神秘、庄严和旋转不息的气势。楚式镜的这种装饰形态和风格不仅是适形造型的需要,而且是楚人宇宙意识的直观反映,是楚人宇宙天穹的象征图式。这种图式对秦汉及以后的装饰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楚器物旋形装饰与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的彩陶纺轮旋纹一脉相承,屈家岭文化彩陶纺轮旋纹应当是楚器物装饰的原型。从图像学理论和原型模式理论上看,屈家岭文化的彩陶纺轮是当时人们宇宙观的象征型模式系统,它为我们揭示楚器物旋形装饰的文化内涵提供了基本的“元语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美学、艺术学、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楚纹饰的表现对象、发生机制、深层内蕴进行了探讨。就表现内容而言 ,楚纹饰有自然形纹样和几何形纹样 ,其中又以龙纹、凤纹、鹿纹、圆涡纹、神灵鬼怪图案最富特色 ;从发生机制上而言 ,它乃是楚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积淀的结果 ,与巫官文化有着极大的相关性 ,同时 ,它又是楚人对自身艺术经验的总结 ,对前人艺术经验的继承和创变的结果 ;从深层内蕴而言 ,楚纹饰“艺术———巫术一体化”现象是楚人生命意识的符码化形态 ,它复现了楚人的宇宙意识、生命意识、审美追求和浪漫情调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是楚艺术的重要形式特征。就线条类型而言,有平面展开的线和立体构成的线。前者主要以漆画、丝绸图案和帛画为代表;后者则体现在各种雕刻(青铜雕刻、木雕和角雕等)艺术样式上。形成楚艺术线性特征的文化基因在于:楚国特殊的社会形态以及由此决定的尚巫好祀的风俗;楚人的民族性格;老、庄“道”学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线性造型是楚艺术的地域特色和民族色彩的体现,它确立了中国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的传统和主要艺术语言,并作为一种民族特色与西方绘画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5.
楚人的雕刻艺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沃土中发育、生长起来的艺术样式,是楚人生命观念的外化。从造型和审美的角度分析,大致可以将其归纳为三种类型:其一,具象造型传达写实性审美特征;其二,复合造型表现虚幻性审美特征;其三,抽象造型体现装饰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楚漆器艺术的造型、纹饰、色彩出发, 着重对其审美表现特征进行了考察, 认为楚漆器艺术的审美表现方法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以圆融贯通的造型方式表现神秘虚幻的精神氛围,以富艳精工的纹饰传达“有意味的形式”, 以惊采绝艳的色彩复现神秘玄远的生命观念。这些特征不仅是楚人审美意识的物化和艺术能力的生动体现, 而且还是楚人具有原始思维特质的精神逻辑顺序的显现。  相似文献   

7.
楚艺术造型符号体系不仅是上古楚人的文化创造行为 ,而且还是楚人的视觉体验与审美心态的映射。楚人的视感与审美心态有如下特征 :对运动美的神往 ;对整体造型的把握和对特征部分的敏感 ;对色彩美的感悟 ;对空间境界的拓展。上述特征是上古楚人视觉与心理选择的结果 ,它们共同构成楚艺术造型符号的特殊旨趣  相似文献   

8.
楚艺术以其奇丽无比的想像和极富个性的创造构成了一个惊采绝艳的艺术世界,它折射出了楚人在上古时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状况。那些具有象征感和形式美的艺术图案,无处不反映出它对人文精神的体认,无处不反映出楚人对生活、生命、人生、心灵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原楚文化遗产是楚人在中原地区进行历史活动的产物。作为一种边缘性文化,中原楚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较少得到学术界的关注,缺乏整体和系统的研究。通过梳理中原楚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旨在有针对性地探讨保护和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以古籍文献及《清华简·楚居》记载为据,研究楚王族先祖季连部落早期的活动地域;认为季连在夏王朝灭亡之后投靠了商王朝,并娶了"盘庚之子"妣佳,与殷商王朝结为婚姻。季连之裔孙鬻熊的妻子妣,生丽季时因由脅间生出而死去,巫用荆楚条把妣的身体缠包复合而葬。为了纪念鬻熊的妻子妣,自鬻熊始这一支部族开始称为"楚人"。《清华简·楚居》记载的地名也揭示了楚人先祖这个阶段向殷商王朝示好与表示臣服的活动和过程,以及楚人称为"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论《楚居》中季连与鬻熊事迹的传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记载,楚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鬻熊之前的传说阶段,这一时期的先祖楚人称之为楚先。第二阶段是熊丽至宵敖,楚人称这一时期的先祖为公,如铜器铭文中的楚公家、楚公逆等,我们称之为楚先公时期。第三阶段是楚王时期,自武王始至楚亡。自武王开始,史料丰富,世系清晰。  相似文献   

12.
西周时期,楚国远在华夏记述视野之外,导致许多史实不清,特别是周人封楚之史实更是扑朔迷离。楚人受封立国,正式跻身于周室诸侯之列,当为周成王七年三月于成周之会上所为,其始封之君为熊绎。楚人的受封,其原因除楚先祖勤劳王事的功绩之外,也与周公奔楚在楚地受到楚人的礼遇有关。"周公奔楚"的时间当在成王六年末至七年三月之间,即周公归政成王后不久。周公受谗言而奔楚与周公因管蔡流言而居东东征非为一事,太史公司马迁所记应信而有征。  相似文献   

13.
吴、楚是长江中下地区的两个强大诸侯国家。两国间的连年争霸战争,为吴、楚人才与文化交流开拓了渠道。吴国任用楚人伍子胥为相,攻破郢都,大败楚国。楚国学习吴越先进铸剑技术,在战争中发挥巨大威力。吴国仿造楚式青铜青器,吸纳楚民土坑墓葬俗;楚人则效法吴之坟丘,吴、楚文化得到进一步交融。楚灭吴越统一长江下游后,成为"东楚"富饶地区。  相似文献   

14.
俞伟超同志撰写的《先楚与三苗文化的考古学推测》一文,把古史传说和最新考古发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族属问题,提出了很有启发性的见解。但为着论证先楚与三苗属于同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系统,而说“楚人与三苗的先祖是同源的”,则似可商榷。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楚人擅琴,如今却又为何刮起楚人尚钟之风?究其实质,即阶级意识在楚音乐文化中的顽强表现,本文通过侃琴说钟,为客观上被冷落和淡漠的古琴艺术,恢复其在整个楚音乐文化中所应具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楚简帛是中国最早的手书墨迹。它以其独特的字势、体势、笔法和浪漫的楚风引发了中国书史上隶变的先声。它独特的形制和独特的笔法体系,对书写工具的原创,对笔意墨趣的自觉追求,不仅确立了中国书法的笔墨观念和意境体系,而且对书体的演变和中国书法形制的初创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来书法成为独立的艺术样式提供了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史上楚人缔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楚文化,楚人创造历史经历了其发展的特殊道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巨大的社会压力下,自强自立,不屈不挠,独立创建了楚国,因而形成了优良的爱国传统。最为突出和集中体现楚人爱国传统的楚文学作品,当属楚辞。楚辞是屈原爱国主义思想的文化载体,其具体内容主要是屈原的"美政"理想,楚人的爱国传统和楚辞的爱国精神,至今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与居于北方黄河流域的中原人相比,居于南方长江中游的楚人具有特殊的文化心理:楚文化在初兴之时,居于从属地位,是处于外围的边缘文化,楚人被称为"楚蛮"、"蛮夷",这使楚人从不以中华正统自居,也从来没有文化优越感和排他性,而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和民族间的相互学习,在开放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在融合中保持了自己的生机;世居两湖、江汉地区的自然环境为楚文化的浪漫主义精神提供了汩汩源泉,由此也造就了楚人狂傲冲动的心理特征;荆楚神秘巫祀文化,使楚人从神灵信仰中获得了力量,并由此形成了达观的文化心理.这些文化心理,至今仍然顽强地保存在湖北人身上,体现出楚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经过先秦秦汉时期的变迁,越灭吴、楚灭越、秦灭楚、汉灭秦,西汉时在吴越地区设立了鄣郡和会稽郡,东汉时又将会稽分为吴郡和会稽两郡.吴越地区的居民随着政治的变迁也发生了变化:吴人逃散,越人取而代之;越人败退,楚人取而代之;秦国短暂,汉人陆续南迁,经过两汉400年的整合,吴人、越人、楚人、秦人的后裔都融合成为统一的汉民族,吴越地区的文化也是和其他地区一样的汉文化.虽然吴越地区的汉文化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有一些自己的特点,但是再用先秦时代的国别文化来称呼它已经不合适了.  相似文献   

20.
经过先秦秦汉时期的变迁,越灭吴、楚灭越、秦灭楚、汉灭秦,西汉时在吴越地区设立了鄣郡和会稽郡,东汉时又将会稽分为吴郡和会稽两郡。吴越地区的居民随着政治的变迁也发生了变化:吴人逃散,越人取而代之;越人败退,楚人取而代之;秦国短暂,汉人陆续南迁,经过两汉400年的整合,吴人、越人、楚人、秦人的后裔都融合成为统一的汉民族,吴越地区的文化也是和其他地区一样的汉文化。虽然吴越地区的汉文化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有一些自己的特点,但是再用先秦时代的国别文化来称呼它已经不合适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