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发展的主要思想,充分肯定我国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其丰富的内涵,源于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扬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加深理解和认识它,对我们增强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思想前提;辩证的发展观和对立统一规律是科学发展观确立的辩证法基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是“人是历史主体”的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它的提出、内涵及其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4.
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 ,具有深厚的哲学理论根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建立科学的实践观 ,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的全面协调发展 ,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发展观 ;唯物史观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理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实践的观点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的观点与以人为本的观点,以及关于规律的观点与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可以确认它们是掌握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哲学支撑;从实践的观点出发,进而同唯物辩证法的定义与基本特征的理论相结合,联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可以确认它们是掌握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哲学支撑。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观的各个要素都闪耀着哲学的光辉,哲学是智慧之学,因此,科学发展观是富有智慧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论黛玉诗词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的黛玉诗词体现了黛玉的人格追求和价值取向,更体现了《红楼梦》作品中的哲学内涵,即“集义”、“养气”,浩然之气使主体自我心灵格外丰沛伟大,以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个体的自觉意识、内在需求和人格内涵使她心灵平和稳定,即使面临安危荣辱,生死存亡,内心冲突也始终不超出和谐关这一中华民族的根本精神。所以黛玉诗词实际上是中华文化传统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论以人为本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以人为本的理论内涵及现实要求给予深刻把握。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分析论证了确立以人为本发展观对于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必要性,论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推动中国发展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梳理了马克思实践哲学形成发展的路径,并进一步阐释了其基本内涵包括实践的价值观、实践的世界观、实践的发展观、实践的创新观等。其当代意义在于发展以人为本价值观,发扬实践哲学的主体论思想,丰富实践发展观,推进实践操作的规范研究,追求实践创新的带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梳理了马克思实践哲学形成发展的路径,并进一步阐释了其基本内涵包括实践的价值观、实践的世界观、实践的发展观、实践的创新观等.其当代意义在于发展以人为本价值观,发扬实践哲学的主体论思想,丰富实践发展观,推进实践操作的规范研究,追求实践创新的带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是哲学史上的难题。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大多从纯粹的主观精神出发,或从纯粹的客观对象出发来建构主客体之间的一致性,其理论存在程度不等的偏颇。马克思从主客体的辩证关系出发,以实践为中介和基础,探究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这一重大的天才发现对哲学理论和当下现实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苗菊芳 《理论界》2005,3(10):35-36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对当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第一要义、本质核心和根本要求三个方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继承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内核 ,把解放人、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和发展人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党的指导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只有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我的关系 ,才能使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均衡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得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4.
新生态哲学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生态文明的时代所需要的哲学是不同于西方近代主体形而上学的新哲学.生态哲学不是一般哲学的分支或"下属部门学科",而是生态文明时代的新形态的哲学.生态哲学是以自然存在论为基础的生态世界观,以环境价值为核心的生态价值观,以"生命同根"为价值前提的生态伦理观和以"生态约束"为特征的新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张云 《天府新论》2002,(4):68-69
江泽民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论述 ,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而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论国家哲学的内涵、生成方式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哲学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基本方式,内涵非常丰富,不仅要从历史规律的必然性上阐释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而且要从道义的准则上对其加以评判,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理论体系,是通过上层建筑方式表现出来的反映统治阶级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社会发展(革命)学说。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国家哲学的渊源,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其渊源也不尽相同。国家哲学以革命、选择和决定等方式生成,在实践中发挥着指引功能、论证和评价功能、预测和教育功能等。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是这一基本要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是这一根本方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唯物辩证法、实践哲学、唯物史观三个方面透视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能使我们更深刻地领会科学发展观,对于切实解决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各方面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易和哲学”是“易”思维与“和”思维的辩证综合,是中国哲学思维方式的特质,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层结构与中国哲学思维的创新范式。在当代,“易和哲学”契合全面协调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构成了反思批判现代性文明和创建社会和谐发展观的中国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20.
宋中发 《南方论刊》2011,(5):16-17,15
当前各种利益矛盾不断出现,怎么样切实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有效化解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已迫在眉睫。必须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内涵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既要从实践角度研究落实,更要从理论方面来把握。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来审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切实认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是指导我们社会发展的一剂良药,必须深刻理解好、运用好这一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