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尤其是《精神现象学》作过精深的研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曾称《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又把它称为“黑格尔的圣经”。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在这里使用的“诞生地”一词含义的理解,没有什么重大分歧,然而对“秘密”、“圣经”这两个词,尤其是“秘密”一词的理解却并非如此。通常流行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上的独特地位和贡献的研究,至今仍然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第二小提琴手”是恩格斯一贯谦慎的典型的语言表达。但并不妨碍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第二个我”的历史地位。而且,“第一小提琴手”与“第二小提琴手”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并不是在一切方面、一切地点和一切时间中,恩格斯都无条件地处于“第二提琴手”的地位。就具体过程而言,就一些特定方面、特定时期和特定场合而言,恩格斯也扮演过与马克思一样、甚至比马克思还要更为重要一些的角色。而这一点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上,在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就体现得更为突出、更为集中和更为全面一些。  相似文献   

3.
纪念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我们不能不怀念马克思及其亲密战友恩格斯对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贡献;不能不为了进一步学习科学共产主义,从整个历史发展去看这两位伟大导师的思想发展,从而正确地体会他们学说的精神实质,如实地称述他们的历史功绩。尽管西欧某些学者极力企图把马克思主义说成是人本主义,他们总不能否定列宁从政治上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赞扬。这就是列宁所说:“他们两人都是由民主主义者变成社会主义者的,所以他们仇视政治专横的民主情感非常强烈.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具有这种直接的政治情感,同时对于政治专横与经济压迫之间的联系有深刻的理论的认识,并且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他们是在政治方面异常敏感。”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与社会主义法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创造人,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奠基者,但学界对两位导师的社会主义法治观点语焉不详.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并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主要如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废除资产阶级法统是创建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条件;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镇压敌人,保护人民,改造、组织经济是社会主义法制的职能.  相似文献   

5.
斯大林一九二六年曾说,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在单独一个国家内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要使社会主义胜利,必须在几个国家内,至少在几个最发达的文明的国家内同时爆发革命”。列宁在帝国主义时代,用“无产阶级革命可能在个别国家内胜利的新公式”代替马恩的“旧公式”,“向前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去年以来,有的文章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在单独一国胜利’并非马恩观点”;一国胜利是马恩的“一贯思想”;恩格斯说的革命“同时发生”,马克思著作中“没有见到”,从《共产党宣言》起就“抛弃了”。本文拟对此发表一些不同意见,供讨论。  相似文献   

6.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否会走向“失落的十年”,引发了我们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资本主义的预言能否成真的思考。以《共产党宣言》为文本依据,从其“两个彻底决裂”、“两个必然”等思想分析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阐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资本主义预言的历史局限性是低估了资本主义的生命力,对待资本主义的策略过于极端。客观地评价资本主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和恩格斯毕生都在关注和思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对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认为,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与人类本身的和解”。这是独具慧眼的忠言,也是振聋发聩的警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为当今人类摆脱全球性危机,走出生存困境,进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线索,即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建立一个科学、民主、公正、和平且能永续的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也应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包括构建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即“四个文明”。  相似文献   

8.
对“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来 ,理论界一部分人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农村公社问题的思想简单理解为俄国以及中国等东方落后国家能够“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纵观马克思、恩格斯对俄国农村公社问题的一系列研究 ,作者认为 ,“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提法在思想上并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 ,在实践中导致我们长期搞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农村公社问题思想的研究 ,重要的不在于答案本身 ,而在于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9.
我们长期以来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并把它当作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只有《哥达纲领批判》一文把共产主义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但是从来没有使用过作为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这个词。在恩格斯的后期著作中,虽然多次用过“社会主义社会”这个概念,但它是共产主义的同义语。列宁第一次把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称为“社会主义”,但是,列宁并没有作过与马克思、思格斯不同的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一一提到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人们会很自然地首先想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进行考察的结果。但是,初期的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列宁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我们总认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已经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科学社会  相似文献   

11.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应当怎样来概括,这是关系到这门学科的内容、体系的根本问题。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以就教于同行和学者们。现有的版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一致地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概括为根据,而且也几乎一致地认为应当补充《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中所指出的“一般目的”这一句。似乎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概括未够全面,没有提及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问题;也似乎只要加上这一句“一般目的”,就可以通用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这两个历史发展时期了。  相似文献   

12.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计划经济的一般论述计划经济的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和历史发展趋势,预示了社会的发展前景。马克思、恩格斯在阐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的同时,提出了计划经济的一些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计划经济的若干原理,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在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民主的形式、内容和实质的基本观点。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在民主的地位、形式、实现途径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实践,但也有失误。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而且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以人民群众为本”的民主观点;民主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统一;社会主义国体民主与政体民主的关系;民主与“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使民主法律化、制度化,消除官僚主义,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消除“大民主”的影响、实行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14.
民主社会主义是西方社会党、社会民主党与工党思想体系的总称,是第二国际伯恩斯坦修正主义、即社会民主主义的继续和发展,是国际共运史发展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否定。社会民主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概念,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早期工人运动。由“民主主义”加“社会”一词作为前缀而构成。被用于表明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在政治、社会改革方面的主张与成就。这些人大都是对工人抱同情态度的民主共和主义者,即活动于1848年革命中的赖德律—洛兰和司徒卢威等人,他们自称为社会民主主义者以示同旧民主主义的区别。旧民主主义是指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民主主义到民主社会主义,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社会民主主义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它的基本特征是:议会主义、合法主义、和平长入的思想;国家主义;阶级调和主义、劳资合作的思想;崇拜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民主社会主义是十月革命以后逐步形成的,其基本特征是:改良主义,政治上的多党制,鼓吹“混合经济”,福利主义,要求维护世界和平,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总之,是一种反列宁主义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在晚年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强化了科学社会主义哲学基础;捍卫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强化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同时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作了进一步阐述。这表明恩格斯始终是一位坚定的科学社会主义者。说恩格斯晚年是一位民主社会主义者,出现了晚年恩格斯与早年恩格斯的对立,这是对恩格斯的误解和诽谤。我们应该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研究,已取得公认的进展,但还有一些尚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就其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马、恩,“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商品经济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济济。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强调要对工人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但它不是也不可能从自发的工人运动中产生出来;并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民主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本文根据革命导师关于“灌输”理论的论述,阐明了“灌输”理论的含义、必要性及方法。并认为,当前我们应强调“灌输”,重视“灌输”,“更应研究灌输”的方法,使这一思想的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斗争中产生它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的一个重大理论命题,社会主义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应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成为当代世界理论热点的背景下,统筹人和自然的和谐,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保持生态的平衡与稳定,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理论从整体的角度上看,人类是整个自然界的一员,而人类社会的历史只是自然史的一部分(马克思曾经把人类社会的历史称为“自然的历史过程”)。人类的历史与自然的历史不同,它既是“自然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主体的活…  相似文献   

20.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长期以来,两位思想家亲密合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思想上和理论上武装了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他们在理论方面的统一性和不可分割性是不言而喻的。正如拉法格说的:“当我们回忆恩格斯的时候,就不能不同时想起马克思,同样,当我们回忆马克思的时候,也就不免想起恩克斯。他们两人的生活联系如此紧密,简直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然而,在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学”中间出现一种倾向,就是贬低和否定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方面的功绩,说恩格斯从来没有原原本本地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只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才有时间把自己一直未表达的思想发展成一个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