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冰心的丈夫吴文藻是颇有建树的学者,但也是一位不太“称职”的丈夫。冰心在美国留学时,曾照了两张照片寄回家中,以慰父母思念之情。后来,吴文藻向岳父要了一张放在书桌上。冰心问他:“你这是一种摆设还是真的每天都看  相似文献   

2.
纪念吴文藻先生诞辰95周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雷洁琼我在吴文藻先生领导下工作时间不长,我是1931年秋到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吴先生是社会学系主任,1937年“七七”事变,我就辞职去了江西从事抗战工作,后到了上海。吴先生一家到了云南,有许多年不通消息。在吴先...  相似文献   

3.
冰心在纪念吴文藻诞辰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今天大家在这里聚会纪念文藻诞辰95周年,我感到十分欣慰。特别使我高兴的是30年代就和文藻和我一起共事的老朋友雷洁琼,以及他的老学生,老一辈的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和历史学家如费孝通、林耀华、...  相似文献   

4.
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伍精华在纪念会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同志、同学们,今天我和在座的各位都是一个心情,抱着对吴文藻先生非常崇敬和感激的心情来参加这个会的。吴文藻先生爱国的精神,敬业的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刚才前面几位,我们的校长和我们雷洁琼副委员长、著名的教...  相似文献   

5.
在吴文藻先生诞辰95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哈经雄费老、雷老,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吴文藻先生95周年诞辰纪念会,我首先代表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和行政,向到会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  相似文献   

6.
为民族学中国化而奋斗──纪念吴文藻先生诞辰95周年马启成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仁:今天,我们大家怀着对老一辈学者的深厚敬意,欢聚一堂,纪念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吴文藻教授诞辰95周年,感到由衷地高兴。借此机会,我代表民族学研究院全...  相似文献   

7.
吴文藻社区研究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藻先生是"社会学中国化的奠基人",他曾借鉴以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为代表的英国功能主义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创立了中国社区研究的理论方法体系,提出了进行社区研究的具体方案,并对社区研究和社会调查的区别、社区研究的意义和功用进行了阐释.吴文藻的社区研究思想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我们当今进行社会学调查研究更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深切怀念吴文藻老师陈永龄文藻师已经走了11年了,但在许多场合下,我们还时常怀念他。特别是民族学专业被国家教委指定中央民族大学为其重点学科,虽然这也应与林耀华教授等的积极努力分不开,但也使我们忆起40年代初,文藻师大倡导“社会学(包括民族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重新解读吴文藻先生1926年发表的一篇论著《民族与国家》,并在与孙中山有关论述的对比中分析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对于凸现国家的政治性与民族的文化性具有理论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与国家──从吴文藻的早期论述出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重新解读吴文藻先生1926年发表的一篇论著《民族与国家》,并在与孙中山有关论述的对比中分析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对于凸现国家的政治性与民族的文化性具有理论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冰心不仅从事文学创作,也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优秀作品。纵观她的翻译作品,冰心翻译的"读者意识"始终贯穿于她的整个翻译过程,而且具体落实于指导其翻译的"信、顺、美"三原则之上。文章简要概述了冰心先生的"读者意识"翻译思想,并结合其翻译实例分析了她在翻译实践中所奉行的具体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2.
论吴文藻先生引进西方文化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藻先生最早把西方社会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理论全面系统地介绍到中国 ,并发扬光大。他首次引用了泰勒的文化定义 ,并紧紧抓住文化这个核心 ,着力介绍与阐释功能学派的理论。他从文化的整体性理论出发 ,倡导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相结合的研究模式 ,重视社区 ,重视实地调查。他关注中国国情 ,关注“现代”。在倡导社会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中国化方面也是一位杰出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这一较具争议性的话题进行了探讨,试图回到吴文藻与费孝通两位跨代社会学大师那里,重新审视他们对于社会学本土化的观点.通过梳理发现,两人既有关联性也有实质上的区别:吴文藻在社会学本土化问题上所持的是以"行动"为取向的社区研究,费孝通则一直践行着吴文藻所提倡的社区研究;而与吴文藻研究所不同的是,费孝通认为社区研究也可以有历史维度,特别是在其晚年的学术反思中愈加突出历史维度在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两人虽在社会学本土化取向上存在着间距,但对当代中国社会学建设均有积极的倡导意义,即中国社会学在坚持一贯的"行动"取向之外,"历史"维度取向的社会学研究将丰富和确证中国社会学的"自性".  相似文献   

14.
吴文藻先生是中国民族学的开拓人之一。他毕生致力于促进我国民族学的发展,孜孜不倦地追求中国民族学体系的建设。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培育了几代民族学工作者;写下了大量的学术论著,赢得了国内外学者的敬仰。他的学术思想,是中国民族学发展史上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尤其是在女性作家群体之中,“冰心”曾是一个异常响亮的名字。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冰心犹如一颗耀眼的星星一直闪烁在人们心上,她的作品不知拨动了多少读者的心弦?也不知激励和感染了多少青少年?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启迪,情感得到熏陶;使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扬起风帆,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也难怪沈从文先生会说:“冰心女士的作品,以一种奇迹的模样出现,生着翅膀飞到各个青年男女的心上去,成为无数欢乐的恩物,冰心女士的名字,也成为无人不知的名字了。”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区建设大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凡  孟谦 《社区》2005,(23):6-6,8,10,12-14,16-18,20,22-26,28
我国的社区建设运动最早是20世纪初期开始的,受国际上一些农业国家的“民众教育”与“乡村建设”等民间自发的社会改良运动影响:1924年晏阳初先生在河北定县推行了平民教育;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江苏南京创办了晓庄学校及其后来在江苏各地创办的乡村师范学校;1929年梁漱溟先生创建的河南村治学院及其后来在江苏、山东邹平县推行的乡村建设运动都是中国社区建设的先行之举。30年代初,吴文藻等将社区概念引入中国的社会学研究,社区研究随即成为中国社会学的主流。1952年院系调整取消社会学后,社区以及社区发展也就不再被提及,使中国在其后几十年…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后,北京发生了一件让人久久无法释怀的事情。看2012年6月3日《京华时报》“北京·热线”第7版报道,位于昌平水关长城脚下,北京中华文化名人雕塑纪念园的冰心和吴文藻夫妇纪念碑,被孙子吴山用红漆写了8个大字:教子无方、枉为人表。据纪念园负责人说,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吴文藻先生就主张人类学应从研究原始民族扩大到现代民族,认为中国的人类学研究应该包括汉族在内的中华民族.但由于西方人类学传统和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治与学术实践等原因,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陆学界对汉族社会的研究仍显沉寂.  相似文献   

19.
与同时代女性作家相比,冰心的爱广博而丰厚.“爱的皙学”囊括了母爱、童真、自然诸爱却独独不包括男女性爱。文章通过对冰心思想和作品的分析,探讨并剖示了她与众不同的爱情现,指出冰心作品的性爱是一种“宇宙化”、“秘密化”(郁达夫语)了的爱.  相似文献   

20.
林耀华教授在纪念会上的讲话今天参加吴文藻先生的纪念会,心情非常激动。我是吴先生的老学生,吴先生一生为社会学、民族学、特别是为中国民族学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几十年如一日,写出了许多著作,特别是对学生的栽培教诲方面,无论是二、三十年代对我们老一代还是直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