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雪小禅 《社区》2012,(14):11-11
初看到这句话,是在朱天文的新书《巫言》里,第一句便是:你知道菩萨为什么低眉?暗自心惊。菩萨保佑。无数人在说这句话。不知道菩萨有多难。不应该求的事情也求,她不是人,她只是你想象的一个神,她亦有她的难处。朱天文说:菩萨除了不忍看,也是没有能力看。才低眉的。而我知道,因为世间多纷难,再法力无边也无法一一尽数排解。所以必须懂得适度,莫妄求,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2.
我爱她辨识度极高的脸,爱她出神入化的演技,爱她一马平川的身材,爱她花红柳绿的情史……某一天,和一个朋友聊天。聊得正嗨,她脑袋一热,说:"我要是个GAY,意淫对象肯定就是张曼玉,或者像张曼玉一样的女人。"我盯着她的猪腰子脸看了好一会儿,恨恨地说:"你说你这人……喜欢别人不行啊,为什么非要和我做情敌7”是的,我也爱她,这个干瘪得像粒秕谷的老女人。  相似文献   

3.
老妻美容     
那天,老妻早晨跳舞回来,向我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我要去做整形美容!”我摸了摸她的额头说“:您老人家没发烧吧?”她一把推开我说“:人家跟你商量正经事儿,你耍什么贫嘴!”我说“:你开什么玩笑!整形美容那是孩子们的时尚,你都快70岁了,也赶这个时髦,不是头脑发热是什么!”她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老教师,也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在教育战线上兢兢业业工作了32年。在32年的时间里,我辛辛苦苦执教,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可退休后,在家闲得无聊,竟然病倒了。朋友开玩笑说:“这是闲出病来了。”玩笑归玩笑,可也有些道理。生病期间,我头昏脑胀,血压升高,心跳加速,手脚不便,可急坏了儿女们。现在我好多了,因为家里多了两件宝:一个药柜与一本《山西老年》。出院后,我就订上了《山西老年》。这下可有事干了,不会再闲出病了。特别是“养生之道”与“保健顾问”,它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给了我自身锻炼的经验: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5.
我的一个女友,有一颗浪漫的心。分别十年后的一天晚上,我酒醉后打电话跟她说:"我想你了,想见见你。"我们相距200公里。几个小时后,我听到敲门声,门外站着她和她老公。她说:"只为你那句话,我要来看你。当时已经没有到这里的公共汽车,老公为我租了一辆车。"仅仅因为我酒后一句话,她就来了。我抱住她,好久好久,流下泪来。感动,是因为朋友的真诚,有时也是因为那种震撼。  相似文献   

6.
快乐与烦恼     
生活中有多少的快乐呀,就像空气一样。因为只要你是一个爱生活的人,快乐就在你的身边。可是随着我的长大,烦恼也渐渐多了。而妈妈却教育我说,那是你成熟了。就说说我看课外书的事吧!前几年我迷上了课外书。课外书不仅增长了我的见识,还让我在班上得了一个“小博士”的光荣称号呢!记得有一次,我坐在座位上,张丽丽跑过来问我问题。我一听,乐了。因为她说的那道题目我在书上看到过。我便语重心长地向她解答道:“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请来当军师的。他帮刘备以极少的兵力对抗曹操十万大军……”她听完我的解答,笑眯眯地说:“季宣扬,你真聪明!”…  相似文献   

7.
博客心情     
《21世纪》2009,(10):34-35
不热的非洲 中国人和亚洲国家的人民一般都觉得非洲很热,因为非洲人“晒”得那么黑……有一次我从内罗毕飞往香港,飞机在曼谷经停,上来一拨人,一位泰国华人中年女士坐我身旁,看了名片姓冯,她问我说你从哪里来?我说非洲肯尼亚。她说:“非洲?那里很热吧!”我说那里比泰国凉快多了,可她就是不信……  相似文献   

8.
罗慈海 《老友》2015,(2):41
老伴今年70多岁。她遇事总是喜欢唠唠叨叨地没完没了,这是她的"短"。我菜买多了点,她说,这么多菜吃到什么时候,这不是浪费吗?菜上有几片黄叶,她说,你就是爱贪便宜。孙子身上衣服弄脏了点,她责怪儿子不关心孙子。我上午在家看看书报或者写点什么,她就说,你怎么就不知道关心自己的身体,你看别的老人都出去活动了……起初,我对她的唠叨的确很不适应,听到她唠叨,脑袋都大。因为她的唠叨还经常在子女间造成了许多  相似文献   

9.
在凝聚了发生在我课堂上、在我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的新书《用生命润泽生命——孙明霞的生命化课堂》正式出版后,有朋友给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这本书写了多长时间?”“你什么时候开始计划写书的?”也有的朋友真诚地说:“你太不容易了,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些问题。因为,我的写作从没想到要出版、要发表,只是随意地记录着我的教育生活,记录着我对教学的思考,压根不曾计划过要出版一本书;我更没有感到“不容易”,因为我并不是在“艰难”地“坚持”写作,而是一种生活常态,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怎么能说是“不容易”呢?  相似文献   

10.
李荷卿 《新少年》2013,(Z2):32-33
我有一个朋友名叫莉莲,她总是悄悄地跟我说一些秘密,我为此感到非常烦恼。一天,我们在体育馆里踢足球,她又在我的耳边悄悄地说:"过几天就是我的生日了。我要在生日那天举办一个溜冰派对,我想邀请你参加。但你不要告诉玛丽,因为我没有邀请她。她倒是很擅长溜冰,但她总爱到处炫耀!"  相似文献   

11.
刘莎对黑色情有独钟。什么色彩都敌不过黑色的魅力。刘莎两次和我约见,都是一袭黑。她说黑,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深刻。恰恰相反,刘莎和我说话的时候,情绪是躁动的、不确定的。有时你只能听懂她的一句话或两句话,你并不知道她在这段话里想表述的清晰含义。这就加大了我的采访难度,因为她说后面这句话时很可能就把前面那句话推倒。幸亏她的三本著作放在我的面前,这是恒一的。不过还是有问题,她说话一付狠狠的样子,一点不给人面子,那天约会当场吓走了一个朋友。她笔下的女主人公却是善良多情而纯真。哪一个是她的真实呢?  相似文献   

12.
炊烟的味道     
“很喜欢炊烟的味道!”一位萍水相逢的朋友说。我有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因为她也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13.
一只美丽的小孔雀,一心想找几个好朋友。一天,她展开五彩的尾巴,说:“看我多漂亮,谁来做我的朋友?”一只乌鸦飞来了,对小孔雀说“:小孔雀,我来做你的朋友吧!”小孔雀说:“你全身乌黑,像煤球似的,谁要和你做朋友啊!”一只百灵鸟飞过来了,说“:小孔雀,我会唱歌,会跳舞,我做你的朋友吧!”小孔雀说“:你?你成天吵吵闹闹,烦死人了,我才不愿给你做朋友呢!”孔雀妈妈看到了,说“:不能光看别人的短处,也要看别人的长处,不然怎么做朋友呢?”(指导教师王晓红)点评:小作者能结合孔雀、乌鸦、百灵鸟的特点来叙写,合情合理,顺理成章。特别是孔雀妈妈的话,…  相似文献   

14.
老公近年来多了一个臭毛病,就是有事没事就嘲笑我,比如我的发型,我穿的衣服,我做的蛋糕。甚至在床上,他居然也说,你就会老三篇,洗,脱,穿。但他用了一种玩笑的口吻,让我心里不爽却没法拉下脸来。女友栀子说,你得注意了,他这是对婚姻生活,特别是你们的性生活发腻的表现哦。  相似文献   

15.
孩子的真理     
《北方人》2008,(4)
凑合还是分手?一个婚姻不和谐的朋友在这个哈姆雷特似的问题中拖了5年之后,终于和丈夫离了婚。她告诉我为什么能够下定决心。"因为孩子。"她说。"以前不离你不是也说为了孩子吗?""但事实并不是我认为的那样。"她说。她找出一封信,浅绿色的信笺上印着可爱的小狗卡通图案。"上个月15号是我们结婚16年纪念日。这封信是孩子送给我们的礼物。"  相似文献   

16.
那个醉人的黄昏第一次你读着我的诗句好慢好仔细然后百叶窗前你指点我读一本新书读你读你的生活读着你的一本书就是得到生命无限的赐与我很用心也很努力虽然它深奥莫测有时还反复无情直到有一天你说你喜欢的是我的诗句  相似文献   

17.
生的赞歌     
邵玉田 《老友》2012,(5):18-19
我的朋友,是位医生也是一位患者,退休后仍在本地一家民营医院上班。在学术交流中,她与一位远在哈尔滨的同行(同是重症患者)成为知己。可能因为都是女人,有种倾诉的本能,也可能是“同病相怜”,以交流病情来相互抚慰心灵,很长一段时间,她们在网上的联系,从未问断过。可是,自2011年12月7日联系以后,那位哈尔滨的朋友就再也没有在网上出现。已经这么长时间了,我朋友说,很不放心。于是,她就把她和那位朋友的那一次QO聊天记录,用电子邮件发给了我。  相似文献   

18.
吴欣 《社区》2005,(7):52-53
一星猜疑的火,很可能毁掉一片爱的树林王瑛,36岁。原本平静的婚姻生活,近来因丈夫的升职骤然被打破。最近,丈夫在外应酬多了,回家也晚了。就在这时候,她在丈夫的电子信箱里发现了一封“求爱信”……王瑛:一到晚上,整个人就变态了。当我发现那封信时,凭女人的直觉,是一个女孩写的,还是撒娇的口气。她说:“自己喝多了,就想跟你说说话,你可不能不听。你要是不听的话,我就……”是那种求爱的、特别亲昵的语气。我当时惊呆了,简直无所适从。我没想到遇上这样的事。慌乱中我给朋友打电话,她却不以为然,说这事很简单,你回信骂她一顿就行了。我也没…  相似文献   

19.
韩旭 《北京纪事》2011,(11):81-83
女朋友前两天叫我吃饭。我说,哪啊?她说,巴国布衣。“巴国布衣、巴国布衣……”我念叨了好几遍,说,“巴国,不会是川菜吧?”她眯着眼,一脸萌相地向我点头。我很严肃地用商量的语气和她说:“亲爱的,你装可爱可以,但你不能叫我去吃川菜啊。我不能吃辣的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还是叫你能吃辣的闺蜜们去吧。”  相似文献   

20.
动物农庄     
“我说,老兄,”我们的出版商那天对我说,“在你开始写一本新书之前,我希望你明白咱们国家里谁也不再读书啦。”“你说话可别夸张,”我反驳道,“有人说,在海法有一对夫妻每年都要买几本书。”“也许是这样,”出版商说,“我听说过他们的事,可你出一本书总不能全靠这两口子吧?所以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