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富汗尼是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想和运动的代表人物。其基本主张有三:以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与伊斯兰教融合来复兴伊斯兰文明;以穆斯林民族团结击退西方殖民侵略;实行共和宪政政体。这些主张,是阿富汗尼对伊斯兰现代化进程思索的结果,也吸收了瓦哈比主义和青年奥斯曼党人的泛伊斯兰思想,并受到西方思想和塔赫塔维思想的影响。阿富汗尼的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想对穆罕默德·阿卜杜、哈桑·班纳产生了重要影响,为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潮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伊斯兰世界的民族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元代是中国伊斯兰教传播的黄金时代。大量穆斯林涌入中国并散居各地是伊斯兰教随之传播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元代统治者宽容的宗教政策是伊斯兰教得以生存、传播的必要的客观条件。伊斯兰教与中国主流文化的宽松契合适就了其传播的有利的文化背景。传播中,穆斯林保留了伊斯兰教外来特色的民族宗教,这使它避免了为中国文化所同化,维护自己的独特性并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在金朝有较为普遍的流传,金朝和西方伊斯兰世界有一定的商贸和使聘往来.金朝境内有为数不少的穆斯林,其中有官员、军人、商人、使臣、普通百姓等,他们或是来自辽宋故地的"回回先民",或是西方穆斯林通过经商、使聘、投诚等方式进入金朝.元初西方旅行家所见金朝故地伊斯兰教的传播情况,正是金末伊斯兰教流传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在伊朗的地方化和民族化是信奉伊斯兰教、以传播伊斯兰教为己任的阿拉伯民族和信奉祆教的伊朗波斯民族在全面接触和深层交往中逐渐实现的.伊朗与阿拉伯的早期交往奠定了两个民族交往的历史基础,阿拉伯人对伊朗的军事征服是伊斯兰教在伊朗传播的前提条件.在阿拉伯穆斯林的统治下,波斯人一直处于劣势和被动.在政治和宗教生活中,阿拉伯穆斯林对波斯祆教徒进行诱惑和胁迫.经济生活的困境使波斯祆教徒大批改宗伊斯兰教.法律地位的不平等和通婚削弱了祆教群体.在文化交往中,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逐渐在伊朗占据主导.伊斯兰教在伊朗的地方化和民族化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什叶派在伊朗的传播和发展上.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对穆斯林民族有着不容置疑的影响。研究穆斯林民族教育离不开对伊斯兰教的认识和理解。伊斯兰教不但十分重视教育,而且有着全面的教育观。发展穆斯林民族教育与伊斯兰教律的要求是相一致的,但要注意民族性、宗教性与现代性的有机结合。同时,穆斯林民族教育也必须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要将穆斯林民族教育建立在穆斯林民族经济、社会、文化、宗教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主张财产权利平等,追求道德和社会公正。改革开放为西北穆斯林实践其财产观念创造了宝贵的历史机遇,促使新时期穆斯林慈善事业有了巨大发展。研究伊斯兰财产观和穆斯林的慈善实践,对构建西北和谐社会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印度中世纪,锡克教是在与伊斯兰教的冲突中形成的,二者的冲突主要表现在锡克教发展的不同时期。在锡克教古鲁时期,由于穆斯林统治者的不宽容宗教政策,导致锡克教为保卫宗教的生存而与伊斯兰教的冲突。锡克教古鲁后时期,锡克教反抗穆斯林压迫而发生的冲突继续下去,同时为保卫国家抵抗穆斯林的侵略而与穆斯林进行斗争。锡克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促使锡克教徒塑造了一种尚武精神,加速了锡克教的最终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西道堂模式——个宗教派别的社会实践及带给我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道堂是清朝光绪年间出现于甘肃临潭的一个中国伊斯兰教派。其成员以回族为主体,还包括撒拉族、东乡族和皈信了伊斯兰教的一部分汉族及藏族,有教民数万人,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 作为一个宗教派别,西道堂在其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模式。它是中国伊斯兰教派宦中唯一没有受到国外伊斯兰教某个学派思想的直接影响而形成的。西道堂的始传人马启西笃信伊斯兰教,同时又是一名秀才。他认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已很悠久,穆斯林长期生活在汉文化的汪洋大海中,已很难读懂阿拉伯文的经典教义,所以主  相似文献   

9.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宗教文化典籍 ,也是关于人生启示的经典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古兰经》给人以超越万物的至尊地位 ,尊重人的现实生活 ,提倡奋斗人生 ;注重人的社会关系 ,重视社会稳定和谐 ;揭示人的善恶二重性 ,强调人的道德修养。这些内容都对阿拉伯社会进步以及穆斯林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也是伊斯兰教成为世界宗教并保持其生命的奥秘所在。研究《古兰经》人学思想 ,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伊斯兰教的精神实质 ,而且对于理解中国穆斯林民族精神、社会心理、性格气质产生的深层文化底蕴 ,促进民族团结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了朱元璋对伊斯兰教的态度及其社会政治影响。笔者认为 ,朱元璋建国之后 ,由于政治、思想感情等因素 ,比较尊重伊斯兰教。在他的影响下 ,其后诸帝也比较优待穆斯林和伊斯兰教。这有力地推动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及回族的最终形成 ,促进了明朝与周边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的交往。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临汾地区的穆斯林及伊斯兰教,人们所知不多。本世纪初,特别是近几十年以来,国内外刊布了不少有关中国伊斯兰教及回族史的论著,但其中言及临汾地区穆斯林及伊斯兰教的很少,因此,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中国伊斯兰教史的研究,也可为回族史的研究补充资料。  相似文献   

12.
《古兰经》规定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信仰基础,是伊斯兰法最根本的立法依据和最主要的法律渊源。伊斯兰法是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原则制度和规范的总和。它不仅是伊斯兰学说的概括与总结,同时也是伊斯兰的基本社会意识形态和穆斯林生活方式的最典型体现。伊斯兰教再度兴起,为伊斯兰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机遇  相似文献   

13.
法国中世纪英雄史诗《罗兰之歌》将法兰克人的对手撒拉逊人(穆斯林)塑造为“偶像崇拜者”,这样的写法其实是对伊斯兰教基本教义的深度误读.这些误读一方面生动地体现了当时大多数欧洲人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无知和敌意,另一方面也曲折地反映了当时欧洲基督教会内部关于圣像问题的神学论争.该诗将撒拉逊人塑造为“偶像崇拜者”的潜在动机与目的,是用文学手法来证明基督教骑士对穆斯林发动暴力征伐的必要性与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马仲英是一位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他梦寐以求的政治目标是在中国西北地区范围内巩固和发展伊斯兰实体力量并营建适合穆斯林生存的环境。马仲英的回族穆斯林身份与伊斯兰教信仰的关系应该是我们分析他为什么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会出现一些自相矛盾的举措、行为和复杂个性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5.
李艳枝 《国际论坛》2013,(2):73-78,81
中东穆斯林民主政党脱胎于长期存在的伊斯兰政党。在21世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伊斯兰政党逐渐超越传统伊斯兰属性,转变为与现代民主政治相容的公民政党。2010年底以来的中东剧变,为穆斯林民主政党赢得民主选举提供历史契机,穆斯林民主政党的兴起与精英与民众的文化断裂、现代化进程中诸种危机的涌现、君主政治、威权政治或世俗政党执政不力密切相关;其在不同国家上台执政或参与联合政府得益于务实开放的政治定位:倡导民主、多元主义与现代化,整合伊斯兰主义与民主政治理念。穆斯林民主政党对民主自由的强调证明了民主与伊斯兰教的相容性,表现了伊斯兰主义者对穆斯林民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体现了中东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方向。穆斯林民主政党的执政实践面临着重重挑战,但其治国模式将为中东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圣训与《古兰经》同为伊斯兰立法渊源。《穆斯林圣训实录》系圣训的主要经典之一,它在伊斯兰教中地位举足轻重,其辑录者伊玛目穆斯林·本·哈贾吉是著名圣训学家,也是圣训学奠基人之一。《穆斯林圣训实录》既是圣训集,又是最早的圣训学典籍。它为日后兴盛的圣训学奠定了学术基础。透过穆斯林不凡的学术生平、严谨的治学风格和对其《圣训实录》的介绍,对缜密的圣训学作一管窥蠡测。  相似文献   

17.
刘智的<天方性理>是18和19世纪中国回回穆斯林最广泛阅读的著作之一,但该书后来逐渐被某些穆斯林学者批评为偏离了真正的伊斯兰教.①即便在今天,那些阅读过此书的穆斯林或非穆斯林们都为这样的事实所触动,即它与通常描述的伊斯兰教义完全不一样.他们多半会问:这本书是如何谈论伊斯兰教的呢?穆斯林文本赖以得到确认的标志在哪里呢?比如从<古兰经>、先知穆罕默德和大权威作家那里引用的内容在哪里?礼仪的教导、教规和制度、穆斯林信仰的认主学阐述又在哪里呢?为什么刘智使用了如此多的理学术语?  相似文献   

18.
圣史学是伊斯兰文化史上的一门传统学科,主要对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生平历史进行研究。从圣史学的最初发端到发展成熟,再到今人对圣史学的重新解析和专题研究,其中不仅蕴含着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而且还蕴含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进一步开展对圣史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穆斯林正确理解和把握伊斯兰教的中正仁爱思想,弘扬伊斯兰教的和平宽容精神;而且有助于人们客观、公正、全面地了解伊斯兰文化,消除误解,促进文明对话,维护社会和睦。  相似文献   

19.
穆斯林真正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发生在明清时期。海南三亚回族穆斯林作为中国回族穆斯林中的一员,其中国化进程既有明清王朝对穆斯林严厉管束的外在压力,也有穆斯林内部为改变其衰微而主动进行变通革新的内在要求,其中国化的途径及表现形式,基本上反映了中国伊斯兰教穆斯林中国化的一般进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世人公认伊斯兰教是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宗教。世界各地从事伊斯兰教研究的学者对此有一些评论,如英国学者伯纳·路易认为:“集体主义的而不是人文主义的态度,表现在伊斯兰教思想和制度的每一个方面。”美国学者莫里斯将世人生活方式分为13种,其中将伊斯兰教以“集体主义生活方式”概括,认为它的特征是:“不主张自我为中心,而应当把自己归并到社会集团里去,享受合作与友谊的快乐,与别人一起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活动。”其它伊斯兰教学者也认为:“伊斯兰教培养了穆斯林社会平等、团结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