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鸦片战争曾引发了中国社会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最为迅速和明显的,是清朝对外政策的转变。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其他变化都是以清朝对外政策的转变为前提条件的。但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似还不够充分,某些相关的论点也值得商榷。因此,专门探讨一下鸦片战争与清朝对外政策转变问题,应该说是有意义的。 一、鸦片战争前清朝对外政策的回顾 截止到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已持续了近二百年。在这段时间里,中外交往愈来愈频繁,因而对外政策也愈来愈成为清朝施政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里要讨论的鸦片战争前清朝的对外政策,主要是指道光帝当政以后即1821年至1840年间的对外政策。因为这个时期清朝的对外政策,既继承了有清以来对外政策的传统,又具有反映当时情况的新特点,由鸦片战争引起转变的,也正是这样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革命对近代江西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革命对近代江西经济的影响□曾丽雅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中国,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受到更加沉重的剥削和压榨。中国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广大农民与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空前尖锐起来,终于在1851年爆发了一场全国规模的太平天国...  相似文献   

3.
从战国到鸦片战争两千多年,中国是封建社会。与欧洲的封建社会相比较,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这么长呢?这个问题牵扯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各种构成因素,但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原因,封建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相似文献   

4.
冷东 《学术研究》2012,(8):101-106
1840年,英国侵略军向中国发动了震惊世界的鸦片战争,中华民族开始了100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在鸦片战争期间,基于"英夷船坚炮利"、"器不如人"的感受,清朝开始了战船的建设活动。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鸦片战争期间清朝战船建设未能在战场上发挥制敌的效用,但成为近代中国引进西方军事技术的初次尝试,对清朝水师走向近代化有积极的作用,为鸦片战后"师夷长技"的主张提供了思想营养和社会实践的基础,对洋务运动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启迪和借鉴的作用,促进了中国近代军事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百年史,屈辱与抗争、沉沦与奋起互为交织,此间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及产生的许多重要历史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对中国社会由封建专制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转型、再向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迈进,产生过深刻影响,因而成为历史学家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正>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广东士人中形成了一个经世致用学派。这个学派在鸦片战争前夕,提倡新学风,造就了经世致用人才;鸦片战争期间,其中的多数人成了地主阶级的抵抗派,在近代反帝爱国斗争中作出了贡献。这个学派的思想主张和社会活动的影响涉及广东近代历史的全过程,并在其中起了一定作用。但这个地方性的学派的历史,至今仍鲜为人知,更少有人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仅就鸦片战争前夕,广东士人经世致用学派的形成、基本学术思想及其成员的活动,作一个初步的探索,以供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关于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意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年和去年,在两次有关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座谈会上,我谈了一些看法。现把它整理为四点,请同志们批评指正。一、注意研究封建经济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经济上看,其实是四分之三的封建,封建势力不可低估。无论研究明清,或是鸦片战争以后,或是新中国的经济,都不能小看它。这一点,是我们经过林彪、“四人帮”的痛苦教训,才醒悟过来的。封建经济的影子——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透过一个封建大家族的败落过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透视出由严酷的封建专制社会向近代文明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种种社会现象,以及这些社会问题给人们的思想意识所带来的震荡、迷茫与思索。《红楼梦》就像一个装满了五颜六色棱片的多棱镜,折射出了这一特殊的社会历史转型时期的人间万象。我们所确定的这个“社会转型期”,是指“由严酷的封建专制主义向近代文明社会过渡”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正如历史上奴隶制向封建制进化的过程经历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历史演变一样,同样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五百多年的历史。这个转型过…  相似文献   

9.
无锡在鸦片战争到民国初期的六七十年中,终于发展成为我国近代经济重镇,有着其自身的发展道路;近代无锡经济的形成实际上也是无锡近代民族资本的萌动、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甘肃近代工业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传统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封建经济迅速瓦解,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发展。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都有着各别的自然环境和其它特殊条件,封建经济的瓦解和近代工业产生、发展的步伐不尽一致。我们甘肃,总的情况虽然同其它地区一样,受着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条件的制约,但因僻处西陲,交通梗塞,文化落后等因素,又产生了不同于其它地区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九一一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它“是革帝国主义的命”,“反对帝国主义走狗清朝的”,是从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这六十年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不断发展的结果。虽然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无力和世界已经进到帝国主义时代,这次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终于被反动的买办军阀篡夺了领导权而遭到失败;但是革命的结果毕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  相似文献   

12.
人类自跨入20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使得各国社会的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许多国家的发展实践,要求从理论上解决社会发展问题。20世纪下半叶,在许多有关发展问题的讨论中提出了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即以人为宗旨,包括经济增长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整体性发展。对此,中国也不例外地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从历史的角度观察,近代中国的历史就说明了认识社会整体性发展的重要性。近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艰难探索近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客观要求,鸦片战争前并没为人觉知。鸦片战…  相似文献   

13.
作者鉴于我国鸦片战争以前,封建经济长期处于统治地位,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历代思想家尚未形成劳动价值观的这一客观事实,着重从商品货币关系以及价格方面对明清一些主要思想家的有关理论扼要加以评介,既肯定其进步意义,又指出其局限性。本文对进一步研究明清经济思想史将有所裨益。从公元1368年明王朝建立起,到1840年鸦片战争,是我国古代史的后期,这是由封建制复兴到崩溃的时期。在这四百七十多年的时间内,我国的封建经济曾经一度有所发  相似文献   

14.
四、天津近代工业的勃兴与北京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我国整个社会性质和经济情况的变化,北京与天津的关系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以往,天津对北京来说,是纯粹的辅助性城市。北京的漕运需要和历代王朝对运河和海河的重视程度,往往决定天津的兴衰和发展。到近代,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资本主义的渗透,特别是1860年以后天津港口的对外开放,使这个封建时代对内转运枢纽一变而为对外通商口岸。这个为保障封建帝都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又成了帝国主义控制北京和掠夺我华北、西北资源的重要据点。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爱国主义以不同的历史内容。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历史主题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史学界探讨得比较薄弱,本文将对此进行论述。江泽民同志说:“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110年时间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对中国人民强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且相继扶持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北洋军阀反动…  相似文献   

16.
<正> 近代中国往何处去?历史发展的通道如何?这个民族、国家和人民命运攸关的严重课题,曾经为许多仁人志士所思考、探索和回答。 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现象。 严峻的历史进程要求答案。 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中国社会仍然处于封建末世(虽然,它的内部业已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篇页。在本质意义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史。”资本——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使得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一个屈辱和痛苦的过程,传统的封建主义枷锁上又添加了殖民主义的镣铐。中国人民面临着的首要任务,就是“实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而斗争”。改变没有独立、民主和贫困落后的状态,成为一切进步的、革命的阶级、集团和个人的历史使命。任何真正的社会变革,必须以独立、民主和富强为其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7.
试论太平天国政权性质及其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太平天国政权性质及其演变趋势林宏,赵伟一八五一年一月十一日正式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一场大规模的农民武装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斗争,并且建立了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比较完整的国家政权。这个政权至始至终高举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大旗,并与清朝封建...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漫长历史中,商品经济曾多次冲击过封建的自给自足经济。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又一次冲破封建束缚,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时代进步的一种趋势,在有些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尽管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但从明中叶以后直到清代前期,这种社会进步的趋势一直在缓慢地发展着。此时期商品经济对社会生产方式尤其是对社会风尚的影响要比以往任何朝代都深刻而普遍。  相似文献   

19.
<正> 有清一代,以一八四○年为界分为两个历史阶段:一六四四年至一八四○年是清朝前期的历史;一八四○至一九一一年是清朝后期的历史,习惯上属于近代史的研究范围。这里所说的清史,主要是指清代前期,也包括入关前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近年来,清史研究有了较大的开展。就宏观方面来说,业已出版的作为断代史的《简明清史》、《清史简编》等,都是力求从纵的方面探索清代的历史过程,对有清一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作综合的阐述。除此之外,一些关于满族社会发展,清代早期历史地位的专文,也属于这类研究领域。而更多的论文则是对一些具体问题或者说微观领域(当然也有不少是大问  相似文献   

20.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是一个既老又新的时代课题.本文分四个部分分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以及中国人苦心探索救国之路的曲折历程.第一部分认为,清朝封建专制主义的腐朽统治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内因,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疯狂侵略,是造成中国更加贫穷落后的外因.因此,要救国,反帝反封建就成为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最根本的历史任务.第二部分指出,近代百年史是一部屈辱史、灾难史,但又是一部抗争史、救国史.众多仁人志士为救国而上下求索,但都未能找到一条真正能够救中国的道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后,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救国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中国的情况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三部分论述了近代中国走其他救国之路的可能性,指出不论是提倡"国粹主义"、还是主张"全盘西化",抑或是高摇无政府主义大旗、幻想"走第三条道路"……都不能救中国,因此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成了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第四部分阐释了"落后就要挨打,进步才能兴邦"的道理,认为应以纵向比较来坚定我们的信心,同时又以横向比较来观察我们与先进国家的差距.结论是社会主义既是中国历史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