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认真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和物质鼓励相结合。一方面,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和发扬群众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另一方面,也应该关心群众的物质利益,用物质鼓励去鼓励那种为社会提供有益劳动的人,鼓励那种积极进行劳动的人,鼓励他们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列宁指出:“我们应该记住,除了我们坚决执行生产宣传以外,还要采取另一种影响方式,即实物奖励。”(《列宁选集》第4卷第391页)“在完全的共产主义制度下奖金是不允许的,但在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代,如理论推断和苏维埃政权一年来的经验所证实的,没有奖金是不行的。”(《列宁选集》第3卷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的论述,从人的自由作为人的本质的重要属性的角度,试图强调人的自由对于分析异化劳动及其共产主义问题的重要性,并尝试以人的自由来把握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并认为从人的自由的角度出发,来认识共产主义,就会强化共产主义作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是扬弃了以往社会中人的不自由状态,并依此重新走上新的、以人的真正全面发展为指归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新选编的文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论》提出了一系列新见解,如把马克思主义定义为人的解放学,把社会主义定义为以社会化劳动为基础、由劳动人民掌权的社会形态,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并非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而是与共产主义社会并列的独立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要以社会为主义、为社会而主义、由社会出主义、靠社会显主义,等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一切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观点,从源头上看,可以追溯到其早年写作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和私有制造成了人的种种不自由状态,这与共产主义的本质背道而驰。因此他认为作为扬弃了异化劳动和私有制的共产主义一方面是人们自觉创造活动的结果,同时又是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性的确证以及人与自然界,自由与必然等矛盾的解决。马克思能够从社会经济关系入手,分析共产主义的本质和实现途径,这表明他此时的共产主义理论已经具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作为迄今为止最新科技文明的结晶,对未来社会形态演进的“革命性”作用不可限量。在社会主义应用前提下,人工智能关联的共产主义倾向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其一,人工智能技术改变生产方式,使物质效用提升和财富总量迅速增加,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创造物质经济条件;其二,人工智能时代知识信息的共享性和共享增益性使变革所有制关系成为可能,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经济制度条件;其三,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技术有效处理海量数据使消费资料的精准调配成为可能,为实现按需分配创造技术条件;其四,人工智能技术“消解异化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6.
深入考察“内卷化”现象的本质、成因,为进一步实现劳动解放,向着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自觉劳动迈进提供了现实依据。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内卷化”成为异化劳动的起点;拜物教观念扩大了“内卷化”的异化性质;资本主义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无法摆脱“内卷化”的异化劳动本质,而社会主义具有扬弃“内卷化”异化劳动本质的社会基础,进而实现劳动的解放。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实现科学劳动和有序竞争,必须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还原拜物教的本质,超越物化追求,树立个人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念;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同一性,重视社会关系的构建与自然环境的保护,实现个人、社会和自然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物质鼓励?即以物质的形式鼓励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物质鼓励到底是修正主义的东西,还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是刺激人们资本主义的积极性,还是激发人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8.
休闲是人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维度。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休闲思想的论述富含了深刻的生态意蕴,构建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休闲样态。其中,生产力高度发展下自由时间的积极利用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生态休闲的首要条件,“人类同自身和解”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解”相统一基础上的劳动和休闲的统一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生态休闲的必要条件,而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生态休闲最终旨归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共产主义生态休闲思想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生态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工作及其它一切社会工作中,奖励和惩罚制度是十分重要的。而在奖励工作中,怎样处理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的关系,是以物质鼓励为主,还是以精神鼓励为主,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我党几十年的经验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经验证明,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这两种基本的鼓励形式都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肯定一种形式而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理论深化了对人的理解.马克思通过扬弃异化劳动而表明人的感性的丰富性,通过共产主义理论表明了人的普遍的社会性,所以,人的本质属性即感性和社会性.那么,人权应当以此为基础,其内容应当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上的生存权,以及为了实现感性的丰富性和普遍性而存有的劳动权和社会权.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实质正义的构想及其实现需要生产技术的高度发达以及相应的卓越生产效率。然而,生产技术本身带有的风险意味着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效率必然具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实现高度自动化,但是任何生产方式都必然存在分工,因而存在不体面的劳动任务即劳动者必然面临着劳动义务和劳动自由之间的冲突。因此,依靠发达的生产技术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实质正义在实践上面临着困难。  相似文献   

12.
1842年的马克思已经提出了对共产主义进行“理论论证”,即建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任务。马克思在1844年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必须建立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之上;只有消灭了私有制,才能消除人的异化,才能消除劳动的异化,才能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共产党宣言》阐明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宗旨和共产党的基本纲领。《共产党宣言》出版之后,马克思还在《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阐明了共产主义思想。只有共产主义能够克服现代化的弊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维护公正与平等,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公正与平等的基础。在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实现基本的公正与平等,并不断提高公正与平等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人的解放与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视角。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从人的社会关系出发,以人的劳动实践为基础,以辩证否定的分析方法为指导,提出了人的发展学说。人类社会走过或正在走的人的发展的历史轨迹,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历史根据。马克思指出,通过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造实现共产主义,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才从各种奴役下解放出来,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目标才在最终的意义上得到了实现。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不仅通过劳动阐述了人和自然应然的合一关系.而且还揭示出异化劳动导致了人和自然应然合一的丧失,通过分析异化劳动。提出在扬弃了异化劳动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和自然应然合一的复归。马克思的这一人和自然辩证关系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性事业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邀请书。共产主义洞察现代社会人的劳动异化之根源,弥合现代社会价值冲突,消解“资本”对个人的抽象统治,实现每个人的自由个性发展。共产主义不是虚幻的乌托邦之梦,而是路标,是尘世和现实的理想之梦,其实现的可能性就扎根在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之中。共产主义积极关切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切身感受和历史命运,为每个人追求幸福生活提供现实希望之梦。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秉持了共产主义精神实质,结合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探索出一条超越“资本文明”和回归“属人世界”的中国新型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6.
共产主义不是乌托邦,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客观规律逻辑演进的必然结果,共产主义价值观是科学的价值观。价值观的科学性就在于价值目标的崇高性、价值取向的为民性、价值主体的广泛性和价值实践的可行性。共产主义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价值目标,体现了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反映了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共产主义把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作为价值取向,它要彻底地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并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共产主义把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作为价值主体,它是世界性的群众运动。共产主义有着可行性的价值实践方案,其价值实践条件明确、方式合理、步骤清晰。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育和青年人的劳动态度在苏联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劳动教育的思想始终占重要的地位。根据苏联的观点,教育为劳动服务和通过劳动接受教育,其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技术,还在于树立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价值观,形成对集体的利他主义观念。劳动是个人对社会作出贡献的象征,它不应是出于不得已或迫于强制,而应成为一种需要。  相似文献   

18.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思想体系的价值诉求和逻辑归宿。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形成"路线图"遵循以人的本质为根基,以异化劳动的剖析为切入点,以私有财产的扬弃为中枢环节,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归宿。同时在对"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阐释中,马克思发现真正的共产主义不同于以往形形色色的共产主义,它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是对人的本质的复归,其意味着人本身的解放。马克思对"人的解放"思想的精辟阐释与现实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不仅在理想信念教育上为新时代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供了思想引领,而且为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分析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由原始教育的自发结合 ,演化为古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再发展到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自觉结合的辩证发展过程。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觉结合 ,才是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分析、评述和批判,初步形成了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基本轮廓。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劳动为核心论题,从3个方面阐释了他的劳动思想:揭示劳动对人的生成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构建唯物史观的基本框架;借助对国民经济学的“劳动”的批判,阐述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通过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剖析,论述共产主义和人的解放的初步思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开创的劳动思想研究为他后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