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陆洋 《中国藏学》2008,(1):49-54
吐蕃《礼仪问答写卷》是比较完整、系统地记录藏族传统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的文本,是目前所知的唯一一部没有受过佛教影响的伦理著作,被称为藏族的《论语》。本文以《礼仪问答写卷》和《论语》为切入点,从家庭伦理、日常生活伦理、政治伦理等多方面对藏汉传统伦理思想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藏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智慧的民族,他们世世代代在雪域高原上繁衍生息,独特的生存环境及佛教盛行藏族传统文化中凸显丰富的慈善伦理意蕴。慈悲为怀、团结互助、锄强扶弱、济世救人的慈善观念在藏族人民心中根深蒂固。研究藏族的传统慈善伦理,对于传承佛教文化、实现个体价值、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段善君 《民族学刊》2016,7(2):88-89
近年来部分学者开始关注藏族伦理思想,并研究发表过相关文章,但缺乏对藏传伦理思想史的系统研究.《藏族伦理思想史略》(西南民族大学余仕麟教授所著,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全书共有8章64万字,民族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发行)梳理了藏族伦理思想发展演变的规律性,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思考藏族伦理思想的内容形式、体系结构,较清晰地勾勒出藏族伦理思想发展轨迹,填补了藏族伦理思想史研究的理论空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藏族教育应有藏族特色,藏族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具有民族性。藏族在其千年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令世人瞩目的民族文化,无疑是对藏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丰富、最亲切、最生动、最富有实效的思想宝库之一,利用其对学生进行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历史使命教育,使他们发奋学习,立志建设家乡,振兴藏区,这是我们藏族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试对藏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做粗略论述。  相似文献   

5.
《儒家伦理思想与藏族传统社会》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和社会学学院的余仕麟等教授编写的<儒家伦理思想与藏族传统社会>一书,新近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从藏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天然联系、藏族文化兼容并蓄的特性、中原汉族儒家伦理普世性倾向及其与藏族伦理思想的相互融通角度论述了藏族传统社会接收儒家伦理思想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藏族文化融佛教和藏族土生土长的宗教一苯教于一体,以其博大精深和个性独具在世界文化长廊里显得璀璨夺目、绚丽多姿。尤其它在生态伦理方面积淀的优秀品质,让人类在人本主义思潮下导致今天所面临的自然环境极度恶化的现代文明望尘莫及、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7.
全球性生态危机是生态伦理得以诞生的决定性原因.生态伦理的重要使命就在于审视和反思人类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及其深层的哲学、宗教和文化根源,进而使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得到调适和改善,在自然和人类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关系.青藏高原藏族民间宗教信仰中——诸如图腾崇拜与禁忌;对神山的崇拜与禁忌;对土地的崇拜与禁忌;对神湖的崇拜与禁忌等的观念,渗透着或隐性或显性的生态伦理意识,不仅在客观上达到了人与自然的沟通,同时这种古老的智慧也许真的会成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重要途径,从而达到人类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藏族先民丰富的生态伦理传统,并以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体现出来。通过研究史诗所蕴涵的生态伦理传统,有助于提高现代人的生态意识,这对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藏传佛教为价值核心的藏族文化,包含了诸多可以借鉴的内容.本文探讨了藏传佛教哲学中缘起性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等理论对于当代伦理界尤其是生态伦理界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格萨尔》史诗的藏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论史诗被称作是民族文化的“化石”,就此而言,史诗中所包容的有关人类童年期的图腾崇拜、文学艺术、民俗伦理、部落战争等繁复多样的文化材料,是十分广博深邃、含蓄厚重的,因而也是十分珍贵的。《格萨尔》作为一部孕生于藏族原始宗教文化土壤的英雄史诗,包含着图腾信仰、  相似文献   

11.
藏传佛教慈悲伦理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爱众生"、"利乐有情"是藏传佛教伦理思想的纲要。"慈爱众生"的伦理观具有生态道德的价值,也是佛教生态伦理的重要内容。挖掘和梳理藏传佛教的生态伦理及其实践的同时,要进一步推动藏传佛教传统生态伦理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2.
安丰军 《回族研究》2011,(4):110-113
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回族形成了一系列独具民族特色的生态伦理思想,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等多个层面。从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民间故事等文化视角就回族的生态伦理问题进行探讨,对于该民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重视因明学的学习、研究和运用是藏传佛教的优良传统.因其求真主旨,因明与内明的关系表现为关联互动和相互促进,因明学为佛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认识的依据和标准,为佛学思想建设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因明学的学习方法,推动了佛学思想建设的发展.故在大力提倡开展藏传佛教佛学思想建设的今天,应努力挖掘和弘扬因明学的优良传统,积极推进因明学的系统化、通俗化和时代化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因明学的理论应用水平和效用能力,将因明学建设的成果运用于藏传佛教佛学思想建设的实际,并发挥因明学在佛学思想建设中的带动创新作用,促进佛学思想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往学术界,特别是回族学界对王岱舆的宇宙发生论、认主学等问题探讨较多,但较少对于其关于妇女的伦理思想加以讨论。本文拟在前人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王岱舆的妇女伦理思想进行初步的考察分析,以展现其所建构的伊斯兰教妇女伦理体系,以及说明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本文主要涉及儒家伦理学说)中女性观的横向联系,在此基础上,来阐释伊斯兰教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20世纪西藏奇僧、藏族学术大师更敦群培对藏族学术文化的贡献,阐明了作为启蒙思想家的更敦群培对开创西藏人文主义先河的贡献和在藏族思想史上的地位,剖析了更敦群培学术和人文思想的渊源,揭示了更敦群培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对蒙古族家庭伦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过程中 ,佛教的伦理道德思想与蒙古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相结合 ,使自身适合于蒙古社会 ,适合于蒙古人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背景 ,从而成为蒙古族民众能够接受的佛教伦理思想。本文对蒙古族传统的“孝亲”观与佛教的“孝道”思想、传统的家庭夫妻伦理与佛教提倡的家庭夫妻伦理的关系等方面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峻 《西藏研究》2007,(4):116-120
"十一五"期间,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西藏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指导下,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将成为西藏发展的动力源。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制约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是促进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从分析新形势下制约西藏高等教育的经济、人口和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等因素入手,提出了新形势下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对人群的生存状态的特异影响或宗教文化的现象研究,早被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关注。然而,对社群的思想理念和信仰哲理的深层探讨,即对典型个案的心理学的探视和哲学的抽象分析则被忽略了。本文对中国藏区的穆斯林社群的文化意念——生存哲理和信仰意识进行内外透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根呷翁姆  廖红宇 《民族学刊》2014,5(5):46-51,115-116
藏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他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本文以川西藏区道孚藏族为例,分别从道孚藏族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以及道孚藏族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基本特点入手,对川西藏族的传统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价值体系予以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