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今利比亚,有两位名人是家喻户晓的:一位是政府名人、利比亚首脑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另一位是文化名人、利比亚文豪阿里·米斯拉提教授. 1926年8月、18日,米斯拉提出生在一个文化气氛较浓的家庭里,从小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熏陶. 米斯拉提在开罗布拉克学校受普通教育后,进入爱资哈尔大学学习.1946年,  相似文献   

2.
利比亚文豪阿里·米斯拉提(1926)是一位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学者型作家.他自1955年出版第一部学术专著《的黎波里人杰》,迄今已出书40本.其中,富有见地的文学评论集《利比亚文学赏析》(1956),堪称利比亚文学研究指南:脍炙人  相似文献   

3.
伊本·白图泰出生在摩洛哥,全名叫艾布·阿卜杜拉·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拉瓦迪·丹吉尔.伊本·白图泰不仅是一名著名的旅行家,也是一位感性知识丰富的地理学家.他一生中曾三次出游,足迹遍及亚洲许多国家.其中,以第一次出游时间最长,历时25年,行程最远,走了约7万5千哩.他的经历和声誉可与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相提并论. 根据阿拉伯历史资料记载,伊本·白图泰第一次离家的时间是在伊历725年7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目的是去麦加朝觐.他离开故乡——丹吉尔后,由西向东行走,穿过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到埃及亚历山  相似文献   

4.
在强手云集的阿拉伯画坛上,有一位漫画家象启明星一样灿烂夺目,他就是举世闻名的利比亚漫画大师穆罕默德·扎瓦维。 1936年7月15日,扎瓦维出生在班加西市郊区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喜爱绘画艺术。由于家贫,他曾辍学数年,后来家境稍有好转,父亲便让他继续上学。老师手把手教他绘画,引导和鼓励他走上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5.
利比亚是个政治气氛很浓的国家.别的不说,单从官方颁布的一个个革命纪念节日中,便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这些节日记录了1969年革命以后利比亚发生的重大事件,反映了利比亚十几年来的政局变化.从这些节日的由来及其庆祝活动中,可以触摸到利比亚的政治脉搏,了解利比亚内外政策的动向. 利比亚的革命纪念节日可以分为四类:(1)、“九·一”革命节和“三·二”人民政权节;(2)、“四·七”学生革命节和“九·一”生产者进军节;(3)、“三·二八”撤军节、“六·一一”撤军节和“十·七”复仇节;(4)、“七·二三”埃及革命节、“三·八”叙利亚革命节和“七·一八”统一进军节.下面分别给予介绍.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利比亚文坛上,活跃着一位生气勃勃的青年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充满诗情画意,使读者手不释卷;他的文学评论具有独到见解,令行家刮目相看。他就是齐亚德·阿里。1949年8月23日,齐亚德出生于家境清寒的书香门弟,祖父是一位颇有造诣的民间诗人,  相似文献   

7.
《昔日恋人》这部长篇小说是利比亚作家协会主席艾哈迈德·易卜拉欣·法格海的新作.作家在连续出版五部短篇小说集之后,又相继推出五部长篇小说,可见其创作的勤奋和收获的丰硕.我是一口气读完这部小说中译本的,深为作家那惊人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如此丰富的内  相似文献   

8.
今年1月31日,洛克比空难案审判历时21个月之后,终于由设在荷兰海牙郊区宰斯特军营的苏格兰法庭作出了判决,两名利比亚被告中的阿明·哈利法·费希列被宣告无罪,当庭释放;另一被告阿卜杜拉·巴塞特·阿里·迈格拉希则被判有罪,处以终身监禁,他将面临至少20年的牢狱之苦.  相似文献   

9.
一架蓝色的直升飞机降落在一艘游艇的用柚木和红木拼成的甲板上,从机舱里下来一位报社记者和一家杂志社的摄影记者.他们慕名前来采访一位传奇式人物——世界最富的人之一,沙特阿拉伯的亿万富翁阿德南·卡绍基. 卡绍基一身白色便服,满面红光地出现在甲板上.他带记者们参观了他的豪华游艇,向他们介绍了他年轻美貌的意大利妻子.接着,记者们来到卡绍基的办公室.这是一间布置得十分典雅的宽敞舒适的舱房,硕大的办公室桌上安置着好几部白色电话.卡绍基  相似文献   

10.
1969年“9·1”革命以来,利比亚在发展教育事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51年,利比亚获得独立。当时它是一个以农牧为主的落后国家,国贫民穷,教育事业十分落后。在一百七十六万平方公里(面积居非洲第四位)的土地上,没有一所大学;  相似文献   

11.
40年前,确切地说是1954年5月30日,一位阿拉伯当代思想家离开了我们。他的著作对我们的思想、文学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一生充满了艰苦的奋斗和辛勤的工作。此人就是艾哈迈德·艾敏。他在其著作中对阿拉伯文明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说明了该文明的光荣历史和强大生命力。艾哈迈德·艾敏生于1886年10月1日,曾就读于私塾、爱资哈尔大学和伊斯兰法律学校。他曾在法律学校任教,从事过司法工作;曾在福阿德大学(开罗大学前身)文学院任教,并任该院院长,还出任过阿盟文化处主任。他是阿拉伯语言协会会员,并任该协会创作、翻译和传播委员会主任。该委员会在创作、翻译、传播遗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委员会的名称·就已说明了它的作用和职能,即传播文化遗产、翻译介绍当代西方思潮,使传播和评介融汇在创作中。艾哈迈德·艾敏在当时的地位,相当于里法阿·塔哈塔维。他们都对我们的文化遣产有深刻的理解,并提倡了解其他民族的思想,就像人们常说的:“学问那哪怕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相似文献   

12.
弃医从文的作家,在世界各国都不鲜见。中国有鲁迅、郭沫若,俄国有契柯夫,德国有布莱希特,而埃及也出了一位,这就是优素福·伊德里斯。伊德里斯在近代埃及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继迈哈穆德·台木尔、纳吉布·迈哈福兹之后涌现的又一位杰出的小说家,虽然他于50年代才开始步入文坛,但他所取得的成就,足以同他的前辈们相颉顽。他跟随时代的步伐前进,在文学创作思想上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上,展现出了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阿拉伯世界》2004,(5):58-63
一、纪伯伦的宗教背景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1883-1931)是阿拉伯世界近代最负盛名的作家,在世界文坛享有和印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齐名的地位。 纪伯伦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东方文学家,无论在生活上,还是艺术、思想上,他都是一位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李·艾柯卡是美国底特律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是美国企业界一个成功的典型,是老百姓茶余饭后谈论的一位广告明星。李·艾柯卡从辞退福特汽车公司总经理职务,到使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起死回生,用自己40多年的人生奋斗再一次充当了美国之梦的见证。  相似文献   

15.
1965年,利比亚文坛上升起一颗灿烂的新星,这就是荣获利比亚文学艺术最高委员会1965年度小说竞赛一等奖的小说集《无水的大海》的作者艾哈迈德·易卜拉欣·法格海。 1942年12月28日,法格海出生在利比亚的黎波里市南部160公里的米兹德区。法格海自幼在乡村学校读书,一直念到15岁。1957年转学到的黎波里市,1962年进入埃及开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发展学院深造,1968年赴英国进修戏剧专业。 1971年,法格海先后任利比亚国立音乐、戏剧学院院长和利比亚文化宣传部文学艺术管理局局长。  相似文献   

16.
伊哈桑·阿卜杜·库杜斯是埃及和阿拉伯现代最有名的文学家之一.他1919年1月1日生于开罗一个艺术、政治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1942年毕业于法学院,当过律师和新闻记者,60年代和70年代曾先后担任过《鲁兹·尤素夫》杂志、《消息报》、《金字塔报》的主编或管委会主席.他出版的作品共100多部,其中50多部已经改编成电影、电视和广播连续剧,堪称一位多产作家.由于对埃及和阿拉伯文学的巨大贡献和影响,他曾荣获埃及文艺一级勋章,并于1986年得到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接见,握手留影.  相似文献   

17.
摩洛哥的阿拉维王朝又称菲拉勒王朝.十三世纪初希拉勒人经过长途跋涉,从阿拉伯半岛来到摩洛哥的塔菲拉勒绿洲.在摩洛哥的萨阿德王朝寿终正寝后不久,穆莱·雷席德在1660年建立了阿拉维王朝.然而,在摩洛哥的历史上,他的弟弟穆莱·伊斯梅尔比他更负盛誉.穆莱·伊斯梅尔是摩洛哥一位杰出的素丹,他的雄才大略、励精图治,曾使十七、十八世纪之交的摩洛哥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现代艺术的大观园中,阿拉伯国家的作品出现较迟.其原因,众说不一.大多归咎于阿拉伯文化落后.这种说法失之偏颇,至少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对阿拉伯文化艺术的历史和传统缺乏了解,也忽视了殖民政策给阿拉伯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带来的影响. 早在十三世纪,当时阿拉伯文化的首府——巴格达就有一所绘画学校.它曾经是阿拉伯传统绘画、装饰艺术的摇篮.杰出的艺术家叶海亚·本·马哈茂德·瓦斯特是该校的创始人之一,他在美学上有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书法之页     
阿卜杜·哈基姆·易卜拉欣是一位勇于追求、大胆创新的阿拉伯书法家.他博采众家之长,熔库法、巴士拉两大书法流派于一炉,集书法、绘画、图案造型于一体,构思巧妙,表现手法新颖别致.他的书法作品具  相似文献   

20.
利比亚“9.1”革命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是一个不担任任何行政职务,却有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特殊人物.是他,年仅27岁就领导革命,推翻了伊德里斯封建王朝,建立了革命政权;还是他,创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众国制度,一个“没有政府、没有军队、没有警察,只有人民的国家”.按照卡扎菲的话说,“我既不是国家元首,也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