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崔云伟  刘增人 《东方论坛》2010,(5):97-107,112
2009年鲁迅研究呈现出异彩纷呈、创意不断的局面。本年度《呐喊》研究有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阿Q正传》、《故乡》;《彷徨》研究有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伤逝》、《祝福》;《野草》研究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回落;鲁迅思想研究主要集中为九个专题:鲁迅与当代中国、鲁迅与启蒙、鲁迅与五四、鲁迅是谁、鲁迅精神的灵魂和核心价值、鲁迅与存在主义、鲁迅与自由主义、鲁迅与地域文化、原鲁迅、鲁迅与张爱玲比较等;鲁迅教学研究也是本年度鲁迅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以关于“当代中学生和鲁迅”的状况调查和关于中学语文教材减少鲁迅作品篇目的讨论最为引人注目;鲁迅与学术研究集中体现为《中国小说史略》的微观和宏观研究,张杰、刘永良、鲍国华的论述极为精当;资料研究亦是鲁迅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2011年鲁迅作品研究呈现出异彩纷呈、创意不断的局面。汪晖、谭桂林、吴康皆对鲁迅小说发表了极为精彩的看法。张鑫、李玉明、吴翔宇的《野草》研究均可称得上别具一格。潘世圣、李宗刚的《朝花夕拾》研究,田刚、薛羽的鲁迅杂文研究,刘克敌的鲁迅日记研究,孙郁的《鲁迅话语的纬度》皆有其新颖独到之处。思想研究主要集中为八个专题:鲁迅与当代中国、鲁迅与辛亥革命、鲁迅与启蒙、鲁迅与左翼、鲁迅的精神特质、鲁迅的个体价值、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鲁迅的传播与接受等,王富仁、张福贵、郜元宝、刘家鸣、李泽厚、刘再复、周楠本、曹振华、李怡、孙郁、宋剑华、闵抗生、魏韶华、王得后、王晓初、王学谦、徐改平、田刚、林宁等的文章皆堪称优异之作。鲁迅生平研究集中表现为:张梦阳的鲁迅与琴姑研究、曹振华的鲁迅与祖父研究、孙郁的鲁迅与章太炎研究、刘家鸣的鲁迅传记研究。鲁迅与艺术研究中,许祖华、崔云伟、许江、陈新年的论述最为突出。钱理群、陈国恩、冯光廉等的鲁迅与教学研究,吴作桥、陈龙的鲁迅与学术研究,周楠本、朱金顺、孙可为的鲁迅史料研究,皆能使人耳目一新。鲁迅研究之研究大放异彩,集中表现为五个专题:日本鲁迅研究之研究,赵京华、孙郁、孙玉石的文章最为引人注目;韩国鲁迅研究之研究;法国鲁迅研究之研究;鲁迅学人自述,朱正自述值得深读;鲁迅研究学人研究,陈漱渝、张梦阳、寇志明、袁良骏、房向东等关于鲁迅学人的阐释皆能予人以新的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2006年是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对于该年度中国鲁迅研究的论文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归纳有着特别的意义.本综述共分四大部分:关于鲁迅的综合研究;关于鲁迅作品的研究;鲁迅创作内容与艺术形式的专题研究;关于鲁迅与其它文学家的比较研究.在总体上显现出2006年度中国鲁迅研究的特点,并启示着未来中国鲁迅研究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4.
说明此索引参照《全国报刊资料索引》,西北大学编制的《鲁迅年刊》,扬州师范学院图书馆编制的《鲁迅研究资料编目索引》,以及收集的有关鲁迅研究专著编制而成。内容包括1949年——1980年鲁迅教育思想研究方面的论文。索引共分四类。第一类是鲁迅的教育思想;第二类是鲁迅的教学活动;第三类是鲁迅与青年;第四类是鲁迅与儿童。其中每一类先按同一内容,后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选自书籍中的论文,先文章名,后  相似文献   

5.
2010年鲁迅研究依然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在平淡从容中出现了诸多热点和亮点。藤井省三、李今、冯光廉皆对鲁迅小说发表了极为精彩的看法。《野草》研究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汪卫东的文章堪称力作。鲁迅杂文研究收获颇丰,陈方竞、黄健、陈迪强、王学谦的阐释皆有其新颖独到之处。思想研究主要集中为十个专题:鲁迅与当代中国、鲁迅与左联、鲁迅与启蒙、鲁迅与五四、鲁迅与现实主义、鲁迅与激进主义、鲁迅与中外文化、鲁迅与存在主义、鲁迅笔下的动物意象、鲁迅的接受研究等,李新宇、阎真、杨义、王锡荣、刘家呜、王晓初、姜振昌、吕周聚、陈汉萍、吴康、靳新来、钱理群等的文章(专著)皆堪称优异之作。鲁迅生平和传记写作研究以周楠本、冯光廉的文章最为突出,且出现了一大批初版和再版的鲁迅传。鲁迅教学研究中张梦阳、冯光廉的论述最为引人注目。赵延年、崔云伟的鲁迅与美术研究,王富仁、贺仲明的鲁迅研究之研究皆能使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6.
以超星数据(1949-2018)所检索的675篇以《鲁迅全集》注释为研究对象的期刊文章为中心,通过对这些论文进行比对、统计,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鲁迅全集》注释研究论文的特点以及呈现的问题作数据化分析。《鲁迅全集》注释研究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每版全集修订后的第三或第四年间,论文年发表量约30篇左右;北京、上海、山东是注释研究的重镇;《鲁迅研究月刊》是刊载此类文章的主要期刊;对注释订误与补注是《鲁迅全集》注释研究的主要角度。研究表明,注释修订人员专业分布不均、科研单位重视程度等因素都对注释修订具有重要影响。探析《鲁迅全集》注释研究的问题与轨迹,整合相关研究资源、重视修订人员专业的多元化,才能为今后更好地修订《鲁迅全集》注释夯实基础,彰显"国家工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四)鲁迅研究的丰收时期 (1949—19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反动统治被推翻,鲁迅研究的政治障碍被排除了;毛泽东同志关于鲁迅的光辉论述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鲁迅研究工作极为重视:于是鲁迅研究进入了全面丰收时期。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鲁迅研究列入了国家建设日程。国家出版机构有计划地搜集、整理、出版鲁迅著作,如10卷本《鲁迅全集》(组织鲁迅研究专家作了详细注释)、《鲁迅译文集》、《鲁迅手稿选》等等。国家拨款在北京、  相似文献   

8.
潘颂德在鲁迅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与人合作出版了《鲁迅论儿童读物》、《鲁迅在科教战线上》两书,并有十多篇关于鲁迅的论文被复印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的《鲁迅研究》专辑中。1985前后,他在继续从事鲁迅研究的同时,开始研究中国现代新诗和诗论。缪斯是多情的,颂德是勤奋的.短短五年,他发表的新诗和诗论研究论文已达数十篇,并出版了《中国现代诗论四十家》和《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两本专著。  相似文献   

9.
2014年鲁迅研究呈现出异彩纷呈、创意不断的局面。吴义勤、周南、张克、张全之、杨义等皆对鲁迅小说发表了极为精彩的看法。钱理群的《野草》研究,杨义、宋剑华的《朝花夕拾》研究,魏建的鲁迅杂文研究,谭桂林的鲁迅作品整体研究,均有其新颖独到之处。思想研究主要集中为十个专题:鲁迅与孔子、鲁迅与尼采、鲁迅的个性意识、鲁迅与俄国、鲁迅与苏联、鲁迅的信仰、鲁迅与佛学、鲁迅与汉字改革、鲁迅与民国、鲁迅与东亚等,冯光廉、汪卫东、李冬木、朱德发、孙郁、李春林、谭桂林、张松、刘东方、文贵良、张中良、韩琛等的文章皆堪称优异之作。赵京华的鲁迅与学术研究,杨义的鲁迅与艺术研究,张福贵、谭桂林的鲁迅研究之研究,皆能予人以新的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2015年鲁迅研究依然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在平淡从容中出现了诸多热点和亮点。宋剑华、勒新来、刘春勇、高旭东等皆对鲁迅小说发表了极为精彩的看法。汪卫东、彭小燕、朱崇科的《野草》研究均可称得上别具一格。张克、刘春勇的鲁迅杂文研究,文贵良、路杨的鲁迅整体研究皆有其新颖独到之处。思想研究主要集中为十个专题:鲁迅与五四、鲁迅的精神信仰、鲁迅的精神特质、鲁迅的当代性、鲁迅与革命、鲁迅与政治、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鲁迅与外国文化、鲁迅与东亚、鲁迅与自由主义等,郜元宝、汪卫东、谭桂林、杨义、李春林、王得后、李玮、孙郁、赵京华、张松等的文章皆堪称优异之作。李冬木、潘世圣、张钊贻的史料研究,傅承洲、刘克敌、刘东方的鲁迅与学术研究,皆能予人以新的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当鲁迅的名字与他那篇石破天惊的《狂人日记》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划下一个巨大时惊叹号后,中国文学便与鲁迅和鲁迅作品一起走向了二十世纪的新纪元.鲁迅作品无庸争辩地成为经典与模范,因而关于鲁迅创作的研究,历来是鲁迅研究中具有传统优势的强项.在新时期的鲁迅研究中也一直保持着传统的优势,同时也出现了一定规模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正> 在日本的鲁迅研究者当中,竹内好先生(1908——1977)影响是极大的。他在一九四三年写了一本专著《鲁迅》,一九四四年由日本评论社作为《东洋思想丛书》之一出版,后又改为创元文库版和未来社版多次再版发行。仅以未来社版为例,自一九六一年至一九七七年,就印刷发行了十五次。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对这著作的重视。自四十年代起,他的鲁迅研究就在日本获得了“竹内鲁迅”的赞誉。这也可见其巨大影响之一端。竹内好的这部《鲁迅》被认为是“竹内好关于鲁迅研究,的一部具有总括性、开创性和代表性的著作”(见陈漱渝:《国外鲁迅研究状况》、《批评家》八六年第二期),涉及到鲁迅的传记、思想、作品以及鲁迅对政治与文学的看法等一系列问题,内容十分丰富。本文只打算把这部著作中《关于作品》一章的主要内容介绍一下,供研究鲁迅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杨新刚 《东方论坛》2012,(5):128-129
鲁迅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关于鲁迅思想与作品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但在20世纪之交,鲁迅研究似乎正走入一个窘境:研究队伍逐渐萎缩,突破性的学术成果难得一见。究其因:其一,鲁迅是一个被"过度阐释"的文本,解读鲁迅及其作品难度很大,需要相当的学养和能力;其二,鲁迅研究的新成果往往成为一个阶段的定论,某些流行论点一经传播,就会对鲁迅的全面探索构成遮蔽,致使鲁迅研究走入"尖端"而难有创新;其三,鲁迅  相似文献   

14.
李长之以他的勤奋和努力,在鲁迅研究史上留下了足迹。《六十年来鲁迅研究论文选》编选了他的《鲁迅批判》片断和《文学生家的鲁迅》,实事求是地肯定其贡献。 李长之有关鲁迅研究的文章,当然不仪这两篇,但这两篇确是其代表性的成就,並因此受到公开批判,《鲁迅批判》成了“打鲁迅”的罪证,《文学史家的鲁迅》成了“捧鲁迅”的罪证。可能基于这个原因,在其追悼会上,对鲁迅研究的成果只好避而不谈。如此,就有必要探讨这个问题,还其历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学术动态     
我校鲁迅研究室创办的《鲁迅研究年刊》,是大型的资料性学术文献专刊。在试刊两期之后,从1979年号起,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在1979年号上辟有:对《鲁迅研究年刊》的希望、纪念与回忆、鲁迅佚著、鲁迅思想发展研究、鲁迅著作研究、鲁迅生平事迹及其他、鲁迅研究在国外等七个栏目,刊载文章、资料一百六十余篇,约一百余万字。其中  相似文献   

16.
绍兴鲁迅研究学会、绍兴师专、绍兴鲁迅纪念馆合编的《绍兴鲁迅研究专刊》第一期,已于1983年秋出版。《专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突出思想性、知识性、学术性,重点是发表鲁迅故乡——绍兴的鲁迅研究成果、有关资料、研究文摘、报道研究动态、研究者的近况、文艺作品等,为学习鲁迅、宣传鲁迅、研究鲁迅提供必要的材料。刨刊号发表了周建人同志的题字“祝绍兴鲁迅研究会成立”手迹影印,以及  相似文献   

17.
2015年的中国鲁迅研究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有关鲁迅的综合研究除了对鲁迅的“人”学思想、左翼文学信念、后期思想等的关涉,更多的是集中在心理、学术、艺术观等方面。对鲁迅创作的研究大多围绕小说、杂文、散文诗等文体和内容与艺术形式的专题进行。对鲁迅的比较研究在古今中外的多维度对照中广泛展开。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鲁迅研究,如果从1913年恽铁樵对《怀旧》所作的评点与附志算起,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如果从傅斯年在1919年2月《新潮》发表的评《狂人日记》的文字算起,也已有七十年了。自后,研究鲁迅的文章、专著越来越多,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宽,研究的水平越来越高。我们如何正确认识鲁迅研究走过的道路,正确评价过去研究文章和专著的得失,正确总结过去研究的经验教训和正确把握今后研究的方向,这对于任何一个努力学习鲁迅、研究鲁迅的同志和关心  相似文献   

19.
2006年鲁迅与外国文化比较研究呈现出几种新动向:已出现了关于鲁迅被接受研究论文;鲁迅与美国文化比较研究也成为了重镇;出现了某些与鲁迅发生过事实性关系而从前被忽略或者虽有提及但却没有专题论文的外国作家与鲁迅的比较研究成果;在某些已是热门话题的研究中,又有新的深入与突破;出现了不同国别的鲁迅研究之比较。个别文章刻意求新,但缺乏更为缜密的辨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重体轻用的学院式研究模式造成了鲁迅研究的过度与饱和,也与重视干预现实社会的实践性的鲁迅精神相违背,因而有必要在鲁迅研究上进行战略转移:由注重"体"即构成要素、内涵、特征等的研究转变为侧重于"用"即功能、价值、意义和影响的研究。具体而言就是:从鲁迅文本中提炼、抽绎出鲁迅元素即鲁迅的思想、文学中最本质、最精华部分的组成单位,在与当代人产生心理共振的基础上,矫正、引导、重塑当代人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结构。在这一思路下从社会现实、国民文化心理、人类普遍的人性等几个方面来阐发鲁迅元素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