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企业供应链优化意义的阐述,提出了采用以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相结合的电子供应链管理来实现企业供应链的优化.在介绍了国内电子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给出电子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电子供应链管理的框架,最后从企业战略,采购方式变革,设计、生产与规划,营销及服务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实现电子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2.
全球供应链管理与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对供应链管理的多数研究都停留在概念和理论层次上,与企业的实际应用关系不够紧密。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国制造业如何通过加强和改进供应链管理,如何构建一体化供应链系统以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有关问题,并为中国企业一体化供应链系统的构建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企业自身角度评价制造业信息化的模型已不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模型的原理和特点,建立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4.
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们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0绿色供应链管理成为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制造业如何应对绿色革命,提高实施绿色供应链的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课题。在建立良好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社会环境的同时,制造业应从实际出发,遵循循环经济理论,按绿色运营、绿色供应链整合及全社会企业绿色化顺序,有计划有步骤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相似文献   

5.
煤炭供应链的系统结构与协调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炭供应链具有节点多、路线长、受资源赋存的影响大、国有企业占有较大比例、运行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大、受政府政策影响明显等特点,这使得其系统结构、界面关系和协调机制较一般制造业更为复杂.以前面的研究为基础,给出了煤炭供应链的内涵,分析了煤炭供应链的特征;应用供应链管理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分析了煤炭供应链的系统结构及其垂直界面关系、水平界面关系和跨层次界面关系;探讨了煤炭供应链运行的正常状态、故障状态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分析了如何通过微观协调机制和宏观协调机制,实现煤炭供应链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进而实现其微观获利功能和宏观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市场竞争,将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单体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是一个十分值得中国流通企业和制造企业关注的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供应链(SC)的基本概念、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和动力学特征,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路,如基础理论、目标、原则、重构供应链的程序等,并给出了供应链管理的成功案例和模式,最后,就开展供应链管理,对流通业产生的影响及其未来趋势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环境恶化以及消费者投诉使得我国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的传统营销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绿色营销在给中国这个主要以企业推动绿色需求的国度里,其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同时也伴随大量的风险。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定权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一套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绿色营销评价指标体系,对行业绿色营销风险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研究分析发现我国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绿色营销风险值G=90.86990,属于高风险。  相似文献   

8.
现代制造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功能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现代制造业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该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绿色供应链(Green Supply Chain,GSC)的概念模型、现代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Green Supply ChainManagement,GSCM)的过程参考模型,并建立了现代制造企业的GSCM功能模型,为现代制造企业进一步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风险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供应链管理作为21世纪崭新的管理模式,适应了我国入世后企业所面临的全球经济竞争的时代特征.而研究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风险对指导我国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如何规避风险,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则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从"委托-代理"机制和牛鞭效应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信息风险,并进一步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利益分成及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来有效地激励和约束企业行为,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间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0.
探讨供应链柔性和模糊评价理论,给出运用多层次模糊评判方法,分析对供应链柔性进行评价的过程,并对此过程中的权重,模糊算子和隶属度函数等的系列的确定方法进行研究,运用多种算法对供应链柔性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有利于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