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才是知识传承与创新的载体,是文化传播与弘扬的使者。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培养合格的英语人才,衡量英语人才的关键因素就是英语学力的形成与否。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是人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一般由隐形学力和显性学力组成。加强和改进课程建设、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拓宽学习渠道、遵循学习规律、激发学生认知潜能、形成自主性学习意识是提升大学生英语学力的有效途径和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教育力”,现代学力观认为:学力由“显性学力”(知识、理解、技能)和“隐性学力”(兴趣、动机态度、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组成,结合生物教学实际,可以采用“学案导学”模式、“探究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建立互动教学”模式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力.  相似文献   

3.
“题型写作教学法”是“素质教育”学科化探索的结果。它立足于现代教育学关于开发学生潜能的思想、关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的思想、关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以及关于淡化考试、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思想。目前,此教学法已经完善了自身的理论系统,并得到社会的关注与认可。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学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师范院校学生的学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师范院校虽然不断地进行着课程与教学改革,但是仍然存在种种弊端.师范院校只有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促进教学改革,才能促进学生教育专业素质的养成,提升学生的学力,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合格的新型教师.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外语学习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学习.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英语.本文阐述了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分析了高中教学中由于片面的强调做题、应付考试,而忽略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所导致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归纳了四种培养高中生跨文化意识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推行导学与导研相结合的大学教学新模式,旨在让学生获得参与基本研究活动和探索的积极体验,重视发展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学力,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  相似文献   

7.
文章使用测试、问卷、访谈和学习评价表等手段从学习共同体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试验角度,分析学习共同体对于激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作用.研究发现:学习共同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手段,与学习者英语自主学习有很大相关性,对实验组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和英语语言能力的增强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排球运动是一项集竞技、娱乐、健身于一体的体育项目,结合教学实践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运用文献资料、访谈、观察与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在排球运动中如何运用技术意识、战术意识、超前意识和配合意识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排球意识的培养能充分调动不同水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9.
当前,如何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很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必须高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注重培养学生干部的学习意识、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和竞争意识,应当采取切实措施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广大学生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于学生,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起点,为中心,为归宿。从这一意义来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提高他们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学力,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创造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