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空白”在艺术创作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历来为艺术家所重视。书法艺术讲究空间布白之美,所谓“计白当黑,奇趣乃出”,从而产生“字外之奇”的艺术效果。绘画艺术崇尚“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于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戏曲艺术重“虚拟”(虚拟性的动作、道具和布景),追求“遗貌取神”的艺术效果。文学艺术推崇“无言之美”,尤其是诗歌,讲究“象外之象”“言外之意”。……所谓“空白”,是指艺  相似文献   

2.
艺术空白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命题。如画论“无画处皆成妙境”“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书论“墨到为实,飞白为虚”“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不仅绘画、书法讲究空白之美,其它艺术如文学、戏剧、音乐等也都如此。艺术空白,显示了中国艺术,特别是古典艺术的独特  相似文献   

3.
匡凤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6):112-117
小说叙事过程中的空白被称为叙事空白,文学创作中,叙事空白的运用既能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水平,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省略是体现叙事空白比较常用的一种创作方法,指作品中的某些内容被略去不写的文学"空白"现象.文学作品中的省略形式多种多样,有的省略没有任何文字表达、有些通过省略号来代替、有的则直接告诉读者此处省略多少字或叙述者告诉读者对某个事件和内容不做或无法叙述、有的在文本中留下一个"空白"页或一个黑页.文本中的省略激发了读者对文本中空白的再创造,从而形成对文本的二次叙述.  相似文献   

4.
匡凤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6):112-117
小说叙事过程中的空白被称为叙事空白,文学创作中,叙事空白的运用既能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水平,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省略是体现叙事空白比较常用的一种创作方法,指作品中的某些内容被略去不写的文学"空白"现象.文学作品中的省略形式多种多样,有的省略没有任何文字表达、有些通过省略号来代替、有的则直接告诉读者此处省略多少字或叙述者告诉读者对某个事件和内容不做或无法叙述、有的在文本中留下一个"空白"页或一个黑页.文本中的省略激发了读者对文本中空白的再创造,从而形成对文本的二次叙述.  相似文献   

5.
诗的接美学认为,诗意不在语义中,而偏于风格化的情调表现,它选择意象为载体,表明诗之道即玄素转化的含蓄之道——计白当黑,寓玄于素。读诗要进入灵境,须补“白”全“黑”,作人生之谜的对话。也就是说,读者须以自己心境化的身世感来填补诗中的空白,用联想来书写个人的情调体验,才算是真正完成对诗意的审美。诗的接受美学运作于黑白玄素之间,以意绪交感为推心腹的前提,以视界溶合为推心置腹的目的,而推心置腹亦即补“白”全“黑”的人生之谜对话进程。经过这一阶段,读者才能体认到诗的生命,然后,诗意才会深入读者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杨洁梅 《江汉论坛》2012,(5):116-120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老庄》,以"黑"、"红"、"白"作为叙事色线、色块与色带,勾画出世纪之交中国内陆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的整体形貌与色彩。"黑"代表以蔡老黑为核心的本土底层民间势力,"红"代表以苏红为枢纽的基层政权与外来的官商势力,"白"代表蕴藏并弥漫于本土的自然与文化的神秘力量。"黑"叙事与"红"叙事的抗衡冲突是小说时空铺展的主色调,"白"叙事或游移于"黑"、"红"的色块之间,或分化为两条"白"线,分别交织进"黑"与"红"之中,在叙事结构的谋篇布局上形成连接、绾合与推动。三色力量在高老庄的纠缠与角力,尤其是各色主角亦正亦邪、亦善亦恶、亦悲亦喜的复杂命运,为《高老庄》直击社会巨变时期底层民众生存原态的平实书写,涂抹了一层厚重而斑驳的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7.
无与美     
艺术的目的在于解放、超越、自由,在于通过有打破有、回到无.而艺术本身所具有的空白虚无,具有至上超越、联想创造、回味无穷、气韵生动等审美韵味.无,不仅是与有相对的最重要的艺术语言,而且"大象无形",大美言无,大美无言,"妙在无处";"以技进道","道与神通,神与物游";"无以为用",无以为美,美在体无;"虚室生白","澄怀味象",无以体美.实质说来,无,就是美.  相似文献   

8.
"空白"艺术在各种艺术门类中都有所体现,如建筑、书法、摄影、音乐、绘画等,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它强调"言已尽而意无穷"。这种空白艺术有非常大的暗示力、诱惑力、控制力、感染力。因此,在接触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时,理解语言空白的不同层次,才能真正地把握作品的整体、深层、无限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6,(5):105-111
北宋江西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是宋代题画诗、跋之大家,留存至今的约有两百多首,这些题画诗、跋中蕴含着丰富的绘画思想。归纳其蕴含的绘画思想主要表现在以禅论画、画当观韵、浑然天成三个方面:黄庭坚认为绘画在表现笔墨情韵之外还应表现画家的心灵感悟,通过超越技法、富含意味的物象来传递只可意会、无须言传的意趣与韵味,从而达到明心见性、表现理趣、直指"本真"的境界;绘画作品的优劣主要表现在是否有"韵"上,"韵"是一种超越物象与笔墨技巧之外的画外之意,象外之神,笔外之趣,是以心驭笔,心迹自然外泄的结果,绘画有"韵"则不欲,应当绝俗、避俗;绘画是"心象"的自然流露,强调"心"与"悟"的作用,突破一切法度与规矩的束缚,达到"技进乎道"、"不装巧饰"、"与天成功"的自由创作境界。  相似文献   

10.
文人画是古代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是在中国绘画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它以文人特有的精神情趣体现着中国画的美学境界,对后世影响深远.文人画的美学意境是在儒、道、玄、禅多重思想合流的共同作用下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物我相融、清静空远、荒寒洒落、重"神"用"韵"的美学特征.这些对于当代绘画的发展和境界提升都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宋元文人画的审美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次重要的艺术变革,宋元文人画表现出三个鲜明的审美追求:1、它以“画中有诗”、“境生象外’作为审美理想,突出了绘画创作中的主观因素。2、它以书法的笔墨技巧作为语言中介,突出了绘画创作中的表现因素。3、它以提高艺术家的文化素养、艺术造诣为前提,突出了绘画创作中的人格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绘画中,画家所关注的是进行认知的主体和被认知的对象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而不是对象自身被固定在从"窗口"所看到的对象.意向性是审美活动中的特殊形式,它赋予作品以不同形式的意向性之间的张力.绘画创作的意向性不是智性的设定画面的理想性,换言之,它不是"意在笔先"的作画方式,画家实践的方式千差万别,都离不开实际活动的感觉反应.  相似文献   

13.
《文史哲》2015,(4)
"阙文"与"不书"为《春秋》中"空白叙述"的两种表述形态,前者是一种"待书写",后者则是指向"空白"的"已书写",而非"未书写"。"待书写"、"已书写"、"未书写",笔者实已对《春秋》本文作出对于"空白"三态之区分。"阙文"语出《论语》,被孔子用来指称史官、书写与传统的关系;"不书"则系出于三《传》,用以解释《春秋》中的"赋义"何以与无形之文的"空白叙述"有关。因此,《春秋》中的"空白"状态是可以被解释的,三《传》后学能在"不书"与"阙文"之间进行"空白"态为"待书写"或是"已书写"的意义认知转换,就是最好的例子。自书写学上对《春秋》本文中"空白"形态的研究是重要的,不仅是对"空白"三态的区分,尤其是对"阙文"与"不书"的区分,它暗示了早期有一种书写行动,在这行动中有一种"空白"意识之察觉,却没有诉诸"文字"之有形;它更是一种特殊的"书写"立场:一旦我们在《春秋》"上下文"间揭示出一种"空白叙述"时,"空白"也就与有形符号一样,也是一种书写符号,必须加以阅读及解读。  相似文献   

14.
书法美的可视形态是笔墨造型.笔墨造型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作品的优劣.因此,书法欣赏中,以笔墨形态作为欣赏依据非常重要.然而,书法外表实相的客观存在尽管给欣赏者带来美感,但它只能向欣赏者提示这个"象"什么,而始终无法自我表白这个"是"什么."是"具有着实和肯定的意味,而"象"则停留在一种假设的、待定的理解上.很显然,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欣赏,其途径就是要通过主观联想和想象,从无现实之主体中寻找自我心目中的真实,虚拟的第二欣赏形象,然后进入比较彻底的书法欣赏.能否自主自觉地进行如此的书法欣赏,也是专业欣赏与非专业欣赏存在差异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快乐青春》2006,(12):66-67
风象星座 风象星座向来给人飘忽、捉摸不定的感觉.圣诞夜,又将是什么风貌?首先,肯定不会把大红大绿的"圣诞色"往自己身上揽,把自己弄得像棵圣诞树.然后,身上的颜色肯定不脱离黑、白、灰色.颜色虽简单,不过可能都是名牌的哦.然后便摆开一副"我思故我在"的理智状,在欢乐之余不忘宣扬自己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虽着墨不多,但却以其吝啬赢得了世界的认同,"两茎灯草"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细节.<乔家大院>中的陆大可在书中是一个不太起眼的配角,但这个"山西第一抠"却用自己独特的吝啬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严监生和陆大可都以吝啬而闻名远近,但在吝啬的表象下其精神实质却大相径庭,本文试从多侧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韩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韩国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语言,但是它们所表示的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却有着许多共同点,现以汉韩基本颜色词"青、红、黄、白、黑"五种基本颜色词为主,考察其文化内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正> 历代史家习惯于将何晏、王弼同视为玄学贵"无"论的创始人,认为他们的理论完全一致.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它妨碍了我们进一步认识贵"无"论形成的过程,以及何、王哲学各自的地位和意义.玄学贵"无"论哲学,象一切新学说的创立一样,经历了一个由粗糙、不成熟到精致、成熟、完善的过程.早在魏明帝时期,何晏就被君主无为的社会思潮所裹携.青龙年间,魏明帝的景福殿落成,何晏写了长长的一篇《景福殴赋》歌功颂德,在赋中表达了其反朴归真的政治理想."故将广智,必先多  相似文献   

19.
刍议我国股东诉讼制度的缺与失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股东诉权是保护股东利益的最后屏障。股东诉讼制度由股东直接诉讼制度和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组成。就股东直接诉讼制度而言 ,我国法律给予股东的是很不完整的权利 ,而且 ,这些有限的权利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实现 ;而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中则完全是空白。本文着墨于我国股东直接诉讼制度的完善和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外天下"、"外物"、"外生"、"无古今"、"不死不生",集中体现了《庄子》"见独"的思想文化视野和价值。"外"、"无"的"玄之又玄",是超越而"通于道"的理想追求。《庄子》打破了"象以尽意"的表达方式,而归因于"大象无形"之道性。从"象思维"视角,整体把握其"象思"、"象境",才能真正体悟《庄子》。《庄子》之道的核心,对自然之道的坚守和对人的心灵关怀,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之道和最高关怀,无论对于历史还是现实,都具有常青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