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社会化双重内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普遍认为社会化的过程贯穿人的一生,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尤其重要,这是儿童从生物存在成为社会存在的必经之路.儿童社会化是指通过教育训练,使儿童能动地接受、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形成社会适应性,从而取得社会资格并发展个性的过程.儿童社会化具有双重内涵,一方面社会化是培养儿童的"社会性",即社会化的目标是将儿童培养成为适合社会的人;另一方面社会化是发展儿童的"个性",即社会化要发展儿童的自我概念,并使儿童获得个性.  相似文献   

2.
要形成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必须克服家庭教育中的过分娇惯溺爱的现象,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引导儿童顺利而健康地实现社会化的过程,要“望子成龙”,必先“望子成人”。  相似文献   

3.
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即获得在社会中生产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和主要活动方式。玩沙游戏有助于儿童“去自我中心”,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笔者设计了支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玩沙游戏设计模型,通过情景创设、主题引入、混龄组织、家园合作的形式支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实施,培养儿童优秀的社会性品质。  相似文献   

4.
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是相互联结、相互生成和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相伴而行,个性化依赖于社会化,社会化是人的个性化的社会化;从个人的发展历史看,个性化与社会化处于相互促进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就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看,人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人的个性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社会化是个体不断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儿童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为个体成为社会正式成员做准备,即预期社会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失误,往往会导致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畸形"问题。儿童的不完全社会化和过度社会化是其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畸形"问题。信息化给学校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本文欲从社会化角度探讨伊斯兰教在回、撒拉、东乡等民族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一定民族的知识,技能与社会规范,都是该民族传统文化所决定,所以社会化也是个体接受、适应传统文化的过程,“包括文化传统的潜移默化、交往和学习等一切过程”在研究社会化中,学者们一般注重童年社会化的意义,认为童年社会化是决定成年人形成个性的关键因素。下面,我们根据实际,具体分析青海穆斯林青年社会化状况。  相似文献   

7.
依恋是婴幼儿与成人最早建立的关系之一,依恋关系的好坏直接的影响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程度的好坏,依恋在儿童未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依恋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有影响,依恋还会影响儿童未来的同伴交往和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促进入的社会化是现代教育的根本职能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本质属性是其社会性,但是人的社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人对社会生活的适应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不断调查的过程。因此,人类个体为了生存,为了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就必须实现自身的社会化。所谓人的社会就是指个人接受其所属社会的文化和规范、变成该社会的有效成员,并形成独特自我的过程。社会化的内容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二是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三是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完善的自我观念。个体由幼…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双重性质。自然性隐含于学校体育内部而直接指向体育教育和教学运行的自然规律;社会性则外现在学校体育对象的个人社会化和学校体育本身的社会化方面。在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自然性和社会性的耦合势必导致学校体育生态化的理念形成,从而推动学校体育系统于动态平衡当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西方心理学流派中,精神分析学派是最重视游戏问题的一个流派。弗洛伊德和其他精神分析学派学家都提出了自己对游戏的不同观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对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心理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亲子游戏与亲子关系之间可以形成一种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儿童在同伴游戏中的角色扮演能够促进儿童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培养儿童自我控制的能力。此外,游戏是儿童释放攻击性驱力的最好途径,有助于儿童学会在与别人交往时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友好的交往方式,从而使儿童形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由此,从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同伴交往、社会性行为三方面阐述了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性指由于人的社会存在所获得的一切特征,符合社会规范的典型社会方式。其中包括学前儿童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知识、行为习惯和逐步形成价值观体系的过程。家庭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场所,亲子交往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有奠基作用;母婴依恋是幼儿安全感建立的前提;权威型教养方式是学前儿童最初社会性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几个问题周东明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形成适应该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规范和行为方式的过程。人们普遍希望儿童能顺利实现社会化,长大成人。本文拟从儿童社会化过程的角度对当今的儿童问题作些探讨。一、社会化是儿童成为一个社...  相似文献   

13.
文化认同既是一种个体认同,也是一种社会认同,是个体获得文化群体的"我们感"的途径和过程,而家庭教育在儿童个体社会化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维吾尔族父母家庭教育观念中的文化认同问题进行探究时,发现维吾尔族家长的教育观念在接受主流文化的同时,他们也在主动地对本民族文化进行自觉改造、自我觉醒与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14.
家庭的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和家庭的教育倾向,对儿童入学后能否尽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以及儿童今后的成长,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图根据我国幼儿园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对儿童的25项个性品质和家庭教育倾向等33项进行调查,以使幼儿园和家庭  相似文献   

15.
人刚一出生就被置身于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任何时代的社会都会用种种方法对其施加影响,同时,个人也随时随地对当前的社会环境以其自身的独特方式作出种种反应。可见,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就是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化的结果。通过社会化这一过程,个体才能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才有可能获得成熟的社会行为。人的社会化贯穿于人生的始终。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是人的智力、能力、个性等发展的关键期,是人的社会化的关键期。既然儿童期是人的社会化的关键期,那么家  相似文献   

16.
群体社会化理论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和社会都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环境,群体社会化理论(GS理论)认为家庭内社会化和同伴群体内的社会化是两个不同的路线,它主要描述了家庭外的社会化过程,对家庭教育研究的一些结论作出新的解释,并为儿童社会化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试论同辈群体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同辈群体有着其他因素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作用,它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条件。本文从儿童心理及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出发,概述了它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析同辈群体对儿童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同辈群体有着其他因素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作用,它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条件。本文试从儿童心理及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同辈群体对儿童社会化的消极影响,旨有提醒教师和家长应该对同辈群体有正确的态度,通过合理地引导,尽量避免其消极影响,发挥它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化和个性化既是个体发展的目标,又是学校德育的双重功能。社会化和个性化在德育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学校德育的使命是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融合。要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念,就要将儿童看作社会化和个性化的主体。指导学生的社会交往是促进社会化和个性化的一条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0.
曹安 《南都学坛》2000,20(4):92-94
素质教育与社会认知这两个不同范畴内的概念并非平行 ,在素质教育体系中应包括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的内容。素质教育和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都能加快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同时在素质教育中儿童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至少应具备方法的多样性、阶段性、个性化以及时代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