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术界有人认为,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毛泽东同志并没有关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的一贯观点。本文试图从军事、政治、经济几方面说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是阻碍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中起支配作用的最主要矛盾,它制约和影响着其他矛盾和斗争。通过对毛泽东同志一贯思想倾向及有关重要论述的分析,认为:毛泽东同志提出并一贯坚持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这一结论,从来没有放弃或修正过  相似文献   

2.
论抗战前十年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抗战前十年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刘培平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十年,即从1927年7月到1937年7月,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极其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阶级矛盾、集团矛盾、政权矛盾、党派矛盾和民族矛盾纷至沓来,交织在一起;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  相似文献   

3.
鸦片与战争     
殷秀民 《新天地》2011,(5):13-13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这是史学界公认的观点,也是中国人不争的史实。因为经历19世纪中期那场战争的侵略和打击之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社会性质开始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社会主要矛盾由农民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农民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中华民族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中国步入了屈辱的近代史时期。  相似文献   

4.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中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新的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妨碍社会和谐的各种民生问题日益突出。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选择正确的思路、方法与对策,妥善处理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的社会矛盾,避免矛盾的累积和激化,是实现社会和谐战略目标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论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背景下社会矛盾的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至今持续3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已使当前社会形势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已成为世界舞台的重要角色之一。在这个发展关键时期存在着贫富不均、社会结构二元化、区域经济差距加剧、人与环境对立、劳资冲突等重大社会矛盾。中国要担负起化解社会矛盾的时代使命,就要综合运用指向、基质、协同、创新、消减、疏通、协调、更替等多种方法来化解各种矛盾以达成社会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改革浪潮将中国推上一个崭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一个发展和改革相互交织、二元结构与双轨体制同时并存的阶段。二元结构与双轨体制之间的矛盾成为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其作为一个命题,包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国的具体实际以及推动二者相结合的主体这3个基本要素。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力量这一层面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相应地内化为3对具体的矛盾范畴: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对立统一、中国实际国情下的主客体互动关系以及社会精英与社会大众在主体价值上的交往对话。这3对对立统一的矛盾范畴,构成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8.
人类面临个人身心、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对于上述种种矛盾,仅仅依靠西方文化是难以解决的,而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思想中所包含的个人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经济和谐等和谐思想却为解决上述矛盾提供了可能,也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所应当吸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9.
论 社 会 矛 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近一二十年,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化水准的提高,加剧了城市病的爆发,尤其是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使得社会矛盾呈现出多发、复杂的局面。社会矛盾的多发与激化,提高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代价和成本。能不能用高超的社会管理来减弱经济危机的强度,加快走出经济危机的步伐,这就要看我们化解社会矛盾的本领了。在新形势下,大量的社会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的矛盾,在性质上是人民内部矛盾,是公权与私权的矛盾,是公民与公民社会之间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按深层次的原因分类,我国当前的社会矛盾主要有贫富矛盾、官民矛盾、政社矛盾和文化矛盾。这些矛盾呈现出以下十个特点:(1)从成因上看,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多因性;(2)从形成过程来看,具有突发性、敏捷性;(3)从规模上看,有增大的趋势,富有超大群体性;(4)从组织性上看,具有严密性;(5)从烈度上看,呈现出暴力化倾向;(6)从手段上看,出现智能化倾向;(7)从化解历程上看,具有持久性;(8)从波及面上看,具有全球性;(9)从后果上看,具有危险性;(10)从周期性上看,具有间歇性、阶段性、专题性。要化解社会矛盾,必须是多种手段并用,法律的、政策的、经济的、行政的、道德的、宗教的,包括乡规民约等等。更重要的是,要用改革的精神,重新学习化解社会矛盾的方法:(1)学会做群众工作、学会做社会工作。这本来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但在新形势下,不但要重新强调,而且要有新发展。一是要端正群众观点,解决好把群众摆在什么位置上的大问题。二是要深入了解群众。要“理顺社会情绪”,必须先要了解社会情绪。只有摸到群众的心窝,做起工作来才能对症下药。三是要用群众的语言做群众工作,跟群众交流。四是充分运用群众组织。要视群众组织为得力伙伴,为可靠的诤友,在化解社会矛盾时让群众组织打头阵。五是运用社会学理论。有理论指导事半功倍。(2)学会用大讨论来化解社会矛盾。讨论可以充分地比较、鉴别、辩论,实行时可以兴利除弊,充分提高化解矛盾的效率。(3)学会用大调解来化解社会矛盾。要有一支热心于调解的队伍;要形成一个有经有纬的、有核心有外围的调解网络;调解必须形成制度;要不断改进调解的方法。和谐社会并非无矛盾社会,甚至也不是无冲突社会。矛盾是普遍的。矛盾的双方产生、化解、结合,这就是社会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论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以经济结构为透视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的社会转型是以经济结构的变动为启动点的,经济结构的转型从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整个杜会转型的性质、趋向及归宿。转型期的经济结构是由新旧、中外诸种因素和二元混合机制构建而成的。这种构成机制赋予中国近代经济结构明显的中介性质,而这种中介性恰恰形成了中国近代社会过渡性的特色。近代中国经济二元混合结构于本世纪初成型,它标志着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矛盾运动的完全无序化。这种社会结构矛盾运动的无序化和发展变革的多元取向,给近代中国人民的选择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困惑和迷惘。  相似文献   

11.
1997:中国社会形势预测1997年,党的十五大和中国恢复行使香港的主权,这两大政治事件将对整个社会形势的基本走向形成决定影响。同时,上年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完全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将对社会形势的演变构成一定的消极影响1997年将是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了中国社会矛盾学说和西方社会冲突理论在概念内涵、矛盾根源和解决方式上的不同,并提出了其对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文化形态层面的矛盾与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遇到了多种多样的文化矛盾和冲突。从文化形态的角度看,主要表现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三种文化形态之间及其内部的矛盾与冲突。主动调适和化解各种文化形态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促进文化体系自身的繁荣及社会的和谐发展与成功转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义和团运动时期中国社会阶级矛盾的特殊性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予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予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些主要的基本矛盾贯穿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的始终;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就是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和社会主义矛盾,它们虽然并存于社会主义社会中,彼此互相联系、制约,有时甚至错综复杂地结合在一起,但二者毕竟是两种完全不用的社会矛盾:前者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生活中各种不同类型、不冈性质的矛盾的混合体,从社质来看,有非对抗性的矛盾,屯有对抗性的矛盾;后者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反映这种制度的观念形态的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话矛盾的统称,从性质看,都是非对抗性的。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特色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视角,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必须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必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必须着眼于解决中国社会发展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变化和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树立了新目标,确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我国社会现阶段的内部矛盾主要是干群矛盾、劳资矛盾、贫富矛盾、城乡矛盾和区域矛盾,其实质是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具有结构性、利益性、群体性、突发性、复杂性、反复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等方面的特点。工农两大阶级的社会地位与弱势群体的问题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的突出问题。要提高处理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能力,构建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维护社会公平、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发展社会事业。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第一次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客观必然性,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指出矛盾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问题。然而,囿于当时的国内外环境,毛泽东虽然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却未能正确提出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在解决矛盾的手段和途径上,由于过高地估计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的严重性和作用范围,他更侧重于用阶级斗争的方式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逐步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最终“以阶级斗争为纲”使矛盾动力论畸变成阶级斗争动力论。深入地探讨毛泽东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转变的思想轨迹,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改革动力论,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向前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社会矛盾的产生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政治改革滞后、利益分配失衡、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以及意识形态多元化是主导性因素,社会矛盾化解的局限性又在于对社会矛盾认识的理念偏差、社会矛盾化解路径的迷失。要化解这些社会矛盾,必须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行经济民主的法治化,政治民主的法治化,社会民主的法治化,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完成的“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突现的,具有时代性的性别失衡和社会对策问题.其研究成果是能记入历史的.社会转型期本是多种社会矛盾和冲突集中且极可能突发的时期,性别失衡的国家和地区,由性别失衡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和转型的固有矛盾和冲突交织互动,形成更大、更多的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威胁公共安全,造成极为严重的社会风险和综合性的后果,甚至难以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