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资本主义消费领域相对自主性的加强,马克思的物化-拜物教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交换价值统治的批判,与其对生产活动优先性的强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裂痕,因为前者暗示着交换价值以金钱或资本的形式获得某种独立。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框架中已经注意到的商品交换的符号性和象征性,逐渐在列斐伏尔、鲍德里亚那里发展为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但是大的方面列斐伏尔没有脱离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框架,鲍德里亚则走向对马克思思想本身的背离与修正。  相似文献   

2.
在《1 8 5 7~ 1 85 8年经济学手稿》中 ,马克思通过对交换价值这个异化的社会关系的分析 ,发现了交换价值本身包含着社会关系的异己性。在流通中表现为平等的人的社会关系 ,实际上蕴涵着本质是工资与资本的对立。马克思用劳动的二重性原理对社会关系物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颠倒的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层的解蔽 ,说明了作为交换价值的物化劳动同作为使用价值的活劳动之间的交换是社会关系物化发生的最终原因。因而马克思此时是把异化看作是一种现实社会关系中发生的客观自反性。此外 ,马克思还从主体———人的角度出发在交往的历史形态中准确定位了社会关系物化这一现象并论证了其历史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破解资本主义“何以可能”的历史机理,并发掘其“必然消亡”的现实依据,是《资本论》的学术任务。马克思以社会化的货币权力为切入点对资本主义发展史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其中,分别以“交换价值”“平均利润”以及“生息资本”形态出现的社会化货币权力,无异于资本主义从“萌芽”到“成熟”及至“转型”的阶段性“标记”。据此,马克思完成了对资本主义从“因何所是”到“确如其是”及至“是其所是”的历史唯物主义演绎。与此同时,社会化的货币权力本身,又蕴含资本主义诞生的“偶然性”、发展的“矛盾性”以及灭亡的“必然性”。于是,马克思又从资本主义“自我建构”的既成事实中提炼出资本主义“自我扬弃”的历史唯物主义素材。这同时引申出《资本论》的实践诉求:与马克思用货币权力的社会化史诠释资本主义“从哪里来”的历史实然性相对应,应在社会性个体的实践史中不断确证资本主义“往何处去”逻辑应然性,从而实现共产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彻底扬弃。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马克思从形而上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可能性、现实可能性与必要性.阐述了马克思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政治经济学解构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规律.指出了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的深入研究使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进入到现实领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秘密和诞生地,是马克思“社会”概念的原初理论语境。“社会”概念与“类”概念直接相通又是对后者的批判性超越,“人是社会存在物”这一论断表明,“社会”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深刻洞悉。而“社会”概念所内蕴的“人所应是”的规范性界定直接成为马克思批判现实社会与人的历史境遇的重要价值参照系,异化劳动理论的形成标志着马克思“社会”批判话语最初动向。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巴黎手稿》的逻辑展开过程中,存在着一次深刻的路径否定,即"历史现象学的辩证法演绎"取代"历史现象学的价值批判".这一方面,标志着费尔巴哈哲学在马克思思想中的没落;另一方面,预示着黑格尔历史辩证法精神在马克思话语体系中,实现了深层次的复兴.但是,理解这一哲学路径的转换,必须基于此前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历程,从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理解及对"人的解放"路径的探究出发,才能真正重现《巴黎手稿》中马克思理论范式变革的深层逻辑渊源及其哲学本质.  相似文献   

7.
高兹延续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逐渐显露出来的新需要、人力资本与资本之间的本质关系。高兹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异化消费、贫困、科技等现实问题展开全面批判,其思想对我们理解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的论著中,有三个最著名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人的本质即劳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这三个论述紧密联系,构成了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  相似文献   

9.
10.
马克思对现代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的揭露,总是从异化的表象走向社会经济的深层,从中找出导致异化的深刻根源,从而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的批判。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必然灭亡,马克思科学地诊断出现代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劳动伦理观生成的过程中,蕴涵着经济学、哲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与多重思维向度的交织、碰撞、分析青年马克思劳动伦理观生成的逻辑起点及其三重思维向度,可以看到两条理论线索:一是从先验主体出发的人本主义异化观,二是从现实物质生产出发观察社会的唯物倾向。  相似文献   

12.
《巴黎手稿》是马克思解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首次尝试,具有逻辑整体性和思维跳跃性的二重性特征。从分析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工资、资本和地租这三种收入形式入手,马克思揭示了地产分割的私有财产运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源;以工资、地租、利润为立足点,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人的四重异化,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并不是在普遍的相互承认的基础上展开的;基于黑格尔的辩证法,马克思提出扬弃私有财产的共产主义运动是人性在更高基础上的复归。《巴黎手稿》的理论成果或明或暗地反映在马克思以后的思想中,对马克思一生的理论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但这一成果在理论层次上缺乏统一性,对劳动异化分析的实证材料不充分,也没有指出共产主义运动的形式与时机。  相似文献   

13.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在资本逻辑的内在推动下,形成了财富丰裕膨胀的独特景观,为当代资本文明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这种社会财富因其附载的资本主义社会特质,使其在决定财富制造的资本异化因、指导财富制造的发展理念因和深精入髓的财富教条因等诸多方面均呈现出深刻的悖论,决非人类社会理应追盼的根本目标。"科学发展观"紧紧将追求社会财富最大化的前提放置在社会利益和人的利益最大化的框架内去思考实践,并以此建立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财富观,真正在哲学向度和社会实践中实现着对当代资本主义财富幻象的超越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比较了《巴黎手稿》与《文心雕龙》的相通之处,认为《文心雕龙》的“道心”论有助于对《巴黎手稿》中“美的规律”的准确理解,使我们得以从价值本源的角度解释《巴黎手稿》的美学难题,从而为会通马克思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进而建设当代文艺学提供了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劳动伦理观生成的过程中 ,蕴涵着经济学、哲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与多重思维向度的交织、碰撞。分析青年马克思劳动伦理观生成的逻辑起点及其三重思维向度 ,可以看到两条理论线索 :一是从先验主体出发的人本主义异化观 ,二是从现实物质生产出发观察社会的唯物倾向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法哲学观产生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时期,形成于《巴黎手稿》的完成。马克思对法哲学的研究源于对物质生活关系的探讨, 在政治经济学中最终找到答案,这一时期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时期,也是马克思法哲学 的创立时期,途中未经费尔巴哈的影响,而是他独立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是马尔库塞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马尔库塞从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出发,并将它作为本体论概念来理解,而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质定义又构成了理解劳动概念的前提。但是,对劳动概念的本体论证明并不是马尔库塞的目的,他只是以劳动作为切入点,探讨人的本质与实存的分离,即劳动不再是人的本质的真正实现,而成为对生命的贬损,并用这一经济事实来批判与劳动相对立的异化劳动,将这一批判作为革命理论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关于马克思《巴黎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历史定位的不同观点中,"起点论"是中国学者独立研究《手稿》而得出的结论。从《手稿》之文本发展过程及其包含的基本思想来看,马克思在《手稿》中以"现实的人"超越抽象的人性论为科学的思想方法,并确立了"劳动是人的本质"的科学的劳动观,奠定了马克思哲学的基础。进而,马克思在《手稿》中又阐释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自然史与社会史之间的关系,正确地回答了诸多带有根本性的哲学问题,指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以社会劳动的方式通过对自然界的改造而实现人的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自然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史是辩证统一的。《手稿》以崭新的方式建构起马克思哲学的逻辑前提,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哲学问题,提出了世界历史的伟大思想,是马克思通向唯物史观的思想起点,虽然部分思想带有费尔巴哈的痕迹,但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持了较高程度的同质性,显示出它是成熟时期马克思最重要的哲学观点的萌芽。  相似文献   

19.
《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是青年恩格斯初步研究政治经济学所形成的一部代表性著作。该文在《德法年鉴》发表后对青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后来被马克思誉为"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它的写作直接服务于青年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考察,其有关私有财产的批判中折射出恩格斯仍然受人本主义方法的影响,有关价值和土地问题的理解仍然受到古典政治经济学及其庸俗化阐释的影响。《大纲》中价值概念背后的生产问题的发现,对马克思进一步研究政治经济学具有启发意义。恩格斯从国民经济学的研究(特别是劳动和资本对立关系的分析)走向对工厂制度和工人阶级状况的考察,发现了经济事实这一现代世界的决定性历史力量。马克思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研究(尤其是对工业和动产的分析),把握了国民经济学和黑格尔思辨哲学的内在关联,开始意识到人本主义自身的理论困境。尽管在具体理论道路上略有差异,政治经济学批判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走向唯物史观的新的理论起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及《资本论》中认为,货币在本质上不过是人的产物,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物化形式,体现的无非是在劳动交换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而货币拜物教将货币从手段变为了目的,剥夺了一切事物的价值,扭曲了人的感觉与需要,甚至使之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马克思对货币异化、货币拜物教的这种批判,对于生活在当今越来越成熟的市场经济下的人们来说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