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是社会生活和社会观念变迁的直接反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主渠道,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须立足于现实,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构建顺应时代要求和适应当代大学生自身特点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  相似文献   

2.
王柳 《南方论刊》2024,(2):101-103
人的问题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更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理论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时期的重要著作,先后使用了“具体的人”“现实的个人”“现实的人”“关系中的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概念,同时还提出了意识的产生、社会交往和精神生产等思想,以此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现实水平和需要,重点是培育“社会关系中的完整的人”,价值旨归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本质要求、价值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更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形象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社会生存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解决人类生存问题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根据人类生存的境遇,即人类生存是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和全面发展的人是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融合的现实来实施,也决定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融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必然取向.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教育没有关注马克思的完整的人的思想,将马克思的全面发展思想仅仅理解为量和广度上的.完整的人是摆脱了拥有感的人,这一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全面与片面,有助于抵御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今天,揭示马克思的完整的人的思想,切中市场经济社会现实中的人的发展问题,实现全面发展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5.
学分制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冲  朱影 《理论界》2000,(6):45-46
学分制已逐步在我国高校开始试行。在学分制条件下如何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一、学分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的积极效应1.学分制的实行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学分制所遵循的是一种尊重个人发展的教育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把个人的和谐、自由发展视为教育的直接目的,把个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发展的个别差异视为教育的基础。因而主张教育应遵循学生的“特性”、“性向”的需求,通过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去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2.学分制的实行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素质教育目标在学术界存在着一些分歧 ,但各种观点均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本文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一种理想社会的教育目标 ,而我国现行的赖以指导现实工作的素质教育目标应根据我国现实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以及人的发展需要来确定。文章尝试性地根据我国国情和教育发展的特点对素质教育目标进行了新的表述  相似文献   

7.
费拥军 《学术探索》2012,(12):167-169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内容,自由是摆脱了异化有条件的并且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占有人全面的本质。这一思想是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核心任务,但是我国的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仍然存在教学枯燥、大学生价值观冲突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等很多问题,笔者提出德育育人,教学改革、实践育人和环境育人理念育人四条合理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论素质教育应以人的现代化为现实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作为对应试教育的纠偏,它是一种建构性的教育理想,为此,我们应从教育价值论的视角来给素质教育定位。由于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活动,它应该遵循主体性教育价值观,把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相结合,通过促进社会的发展来最终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人的现代化正是促进主体性价值实现的途径,并在中国全面建设现代化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它就应该以人的现代化为现实目标。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的"个体化"发展趋势,使得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日益要求通过政治社会化来塑造微观政治主体的价值观。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目前在微观政治主体的价值观塑造上却面临着诸多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对此,有必要系统地思考微观政治主体的价值观塑造,照顾不同微观主体的层次性,采取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教育内容,实现教育内容的相互衔接和教育过程的循序渐进;充分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和丰富多彩的价值观实践形式,实现政策、法律精神与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充分尊重宏观主体与微观主体的差异性,在互动中达致共同价值目标的均衡,保障政治社会化过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现实的人与人的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的人”,本质上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中所具有的自然性、意识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的主体。“人的现实”,在当代社会,人类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也面临着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深刻危机。确立一种新的人类———自然系统发展价值观已成必然。它是一种既能体现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价值观,又能体现人与社会关系上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