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供纸是一种特殊的文物,见证了排华时期华侨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特殊经历。利用口供纸向外移民的主要是五邑侨乡的台山、开平人,因此目前这种文物主要遗存在五邑侨乡。十九世纪后期,五邑侨乡为主的华侨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基本完成挖金矿、修铁路等对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国家统一具有极其  相似文献   

2.
广东是全国的主要侨区,旅居海外华侨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人数众多。据估计,广东的海外华侨(包括华人)达一千多万人。由于他们侨居国外受到殖民主义者的剥削和迫害,过着“海外孤儿”的生活,所以时刻怀念着祖国和家乡,渴望祖国早日强大,家乡经济得到繁荣。解放前,华侨对广东的投资,就是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表现。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华侨在广东侨乡投资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广东经济所起的作用,缅怀华侨对祖国对家乡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电影艺术传播到东南亚之初,华侨华人就开始参与电影的创作和传播。华侨华人参与电影产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华侨华人从中国引进电影和戏剧作品;第二阶段是华侨华人在创作的电影中融入东南亚文化元素;第三阶段是华侨华人创作电影传播东南亚文化。华侨华人在电影创作过程中,从对单一族群的关注转变成对东南亚社会的整体关注,体现了华侨华人群体对东南亚文化从"他者"到"参与者"再到"传播者"的变化历程。华侨华人社会对电影这一古老而年轻的艺术形式在观念上的变化,折射出华侨华人自身心态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东南沿海侨乡女性是中国人口国际迁移史重要的参与者,对海外迁移现象的发生和持续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东南沿海侨乡女性的生活史是对留守女性群体的深入研究,也是解读中国海外迁移史和东南沿海社会历史的关键之一。侨批是华侨华人与家乡亲人(侨眷)的书信,同时具有汇款功能,记录着二者之间的联系沟通和华侨华人所汇钱款、礼物等项。作为海外迁移过程中的文本记载,侨批资料近年来逐渐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但主要的关注点仍然不是女性的历史。然而,那些涉及侨乡女性的内容、特别是侨乡女性书写或托人书写后寄出的信件揭示了海外迁移过程中留守女性与华侨华人的互动,以及她们的部分经历和感受,是构建侨乡女性生活史的珍贵资料。侨批所讨论的事情和笔墨之间流露的感情显示了海外迁移过程中出洋者和华侨华人的合作与冲突、移民家庭的变迁、和留守女性在家庭和跨国移民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体现了海外迁移对侨乡女性生活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不过,侨批资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配合其他研究资料利用,方能构建较完整全面的侨乡女性史。  相似文献   

5.
由江门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江门年鉴》创刊号于1997年12月18日出版发行。该年鉴为1996—1997年版,主要全面反映全国著名侨乡江门五邑地区的基本情况。全书由卷首、百科、卷尾3个部分组成,百科  相似文献   

6.
华侨华人等出洋者习惯性地称呼祖国故乡为“唐山”。“唐山”概念源起于唐朝,形成于清朝前期,晚清以后逐渐在侨界流传开来,既指具体侨乡,又指整个中国。从历史语境来看,作为人数最多与影响最大的近代华侨华人群体,南洋华侨对“唐山”的认知基本能够代表整体侨界。他们选择“唐山”代称祖国故乡,主要在于“唐”象征大唐盛世的辉煌历史和“唐虞之世”的理想状态,“山”则是闽粤等地沿海出洋者对陆地的方言称呼。南洋华侨对“唐山”的认知也未停留于本文概念层面,而是嵌入自身家国情怀之中,尤其是对侨乡的眷恋关怀和对祖国的热爱认同,成为他们构建侨界与“唐山”关系的主要情感依据。  相似文献   

7.
开平碉楼是广东开平华侨乡土建筑群体,现存1833座,建筑风格中西合璧,被誉为"华侨文化的典范之作"、"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关系演变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侨乡侨批业和侨汇发达 ,形成了以外购内销为特点的侨乡社会。新中国成立后 ,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也出现了多种联系方式。随着海外社团日益国际化 ,出现了以地缘、血缘为主的社团回国寻根热 ,侨乡的范围逐渐扩展到内地。改革开放后 ,侨乡靠政策、技术致富 ,而侨乡新移民的文化素质不容乐观。随着新移民留学生人数的增加 ,文化发达的内地大中城市、高校和科研单位成为“新侨乡”。不同时期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关系的不同特点 ,成为今日政府制订侨务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由中山大学、香港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联合发起,由中山大学主办的、建国以来第一次华侨华人历史研讨会于1985年12月17日至19日在广州举行。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西德、新加坡、泰国、菲律宾以及我国内地及香港地区学者近八十名代表参加了讨论会。其中包括美籍华人王灵智教授、成露西教授、麦礼谦先生,日籍华人游仲勋教授,香港大学赵令扬教授等。广东、上海、北京、福建、云南、广西研究华侨史的专家教授金应熙、朱杰勤、何肇发、田汝康、姚楠等出席了研讨会。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何英,国家教委一司、省人大常委会、省、市侨办的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第二次大战后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变化;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与大陆侨乡关系的历史和现状。会议共收到论文三十二篇。与会者认为,二次大战后,许多国家的华侨、华人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变化受国际关系趋势的影响,受居住国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的制约。与中国政局的变化亦有关系。在三天的会议中,东南亚华侨、华人同化问题是讨论的焦点之一。与会者对同化的定义、同化与融合的区别、同化的方式、今后的趋势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大多数学者认为,在同化的漫长过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2007,(3)
五邑大学位于全国著名侨乡广东省江门市。中文系是最早建设的院系之一,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建系历史。五邑大学中文系教师均来自国内著名高校,师承不同的学术传统,形成了宽博厚重、尊故崇新的学术风格。五邑大学中文系现设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对外汉语、中英文秘书四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700多名,成教学生200多名,并有来自日本、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留学生在系学习。五邑大学中文系自建系以来,既努力为五邑侨乡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贡献力量,又重视自身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品格的提升,在江门五邑地域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文…  相似文献   

11.
二、华侨投资对广东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华侨对广东的投资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投资金额达三亿八千多万元,主要投资于工业、农矿业、交通业、商业、金融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集中在广州、汕头、江门、海口、佛山、台山、梅县等沿海城市和侨乡中心。虽然华侨投资的历史不长、投资数量不多、地区分布不够广、生产规模也不够大,但是,不可否认,华侨投资于广东企业起了积极的作用,它对广东经济的发展发生着相当深刻的影响。归纳起来有下列几个  相似文献   

12.
义乌侨商与中国小商品城——关于"义乌侨商"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乌是世界最大小商品城,也是一个新型的"侨乡",每天在义乌的侨商成千上万.近二十年来,他们与义乌市场共同成长,为义乌小商品走出去发挥了独特作用.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有长期国际贸易关系的华侨华人为例,揭示华侨华人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对我省市场大省建设和对外贸易的独特作用,以期打造良好商业环境,利用和发挥好我省侨务资源的独特优势,为促进我省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再作新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文信息》2008,(1):36-37
丽江纳西东巴文化博物馆以东巴文化为特色,成立于1984年,位于黑龙潭公园旁边,占地7亩。原名为丽江县博物馆,是云南省第一个县级博物馆,1999年7月才正式更为现名。博物馆现收藏了12000多件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3件,东巴文物2500多件,是世界上收藏东巴文物类型最多最全最丰富的博物馆。博物馆主体建筑形式为仿古纳西族四合院式,  相似文献   

14.
广西是我国主要侨乡之一,目前海外广西籍华侨华人约有一百多万,分布在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好些国家和地区。这些广西籍华侨华人在侨居地建立了不少广西会馆(广西同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国时期,华侨之所以能够强烈而持久地作用于侨乡社会,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心理因素是重要方面.本文将田野调查与历史研究结合起来,以全国著名的客家侨乡——广东梅州为例,探讨清末民国时期华侨影响侨乡社会的心理因素——地缘认同.客家华侨通过组织地缘化、居住地缘化、行业地缘化、信仰地缘化,将地缘认同渗透到其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祖籍国侨乡社会而言,华侨的地缘认同强化着华侨对侨乡社会的认同,从而推动了华侨与侨乡的各项联系.华侨基于地缘认同而产生的对侨乡的情感,为华侨作用于侨乡社会提供了心理条件.  相似文献   

16.
<正> 日前,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岭南学术论坛”第三期“华侨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与利用”在开平五邑大学举行。广东各大学以及清华大学的20余位专家实地考察了开平的碉楼等华侨文化遗产,并分别从建筑学、历史学、文化学等角度探讨了岭南华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研究。 开平碉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回乡华侨修建的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防御型乡间民居,现在正在申报世界  相似文献   

17.
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陈白沙(1428-1500),名献章,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人。后迁居广东江门郊区白沙乡,世称白沙先生。1998年12月9日,是他诞辰570周年。江门(五邑)炎黄文化研究会于12月27日至28日,在江门市召开了隆重纪念会,并举办了“陈白沙与江门学派”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大陆各地以及香港、澳门、台湾、日本学者八十余人。广东省及江门市有关负责同志也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就陈白沙江门学派如何定位、其学说内涵、人文精神以及白沙的诗歌创作成就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白沙…  相似文献   

18.
(一)对张謇在发展我国博物馆事业方面的评价问题穆煊同志的《张謇与中国博物馆事业的肇始》一文,较全面地阐述张謇对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贡献。张謇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博物馆,他“绝不是一时之兴,也不是为了点缀”,其目的是服务于教育,而其崇高理想是振兴中华,张誊认为,博物馆的职能和作用首先是收藏文物的机构。同时又是一种利用实物来普及教育的手段。他还认识到以举办博物馆抢救祖国珍贵文物,把博物馆的作用、地位提到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在倡办博物馆的同时,张謇开始了中国博物馆学的最早研究。在文物、标本的征  相似文献   

19.
“华侨”、“华人”可以说是具有普遍性的现代用法。在对“华侨”、“华人”一词的缘起进行考证的基础上,对华侨、华人的概念与定义的不解释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指出了当今发生了从华侨到华人的话语变异。  相似文献   

20.
周力 《学术研究》2005,(3):146-147
暨南大学刘华副教授的学术著作《华侨国籍问题与中国国籍立法》在 2003年度广东优秀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下出版了。该书的出版为华侨问题研究及我国涉侨法律法规、尤其是国籍法的研究乃至修改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和学术背景资料。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学术界对华侨华人问题的研究日趋重视, 无论在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上, 较之 80年代都前进了一大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 国家对此问题空前重视, 2002年, 中国社科院正式成立海外华人研究中心, 随即又有《华侨华人百科全书》 12卷全部出版问世。该书作者自 1987年即开始涉足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