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晓如  贠大强 《唐都学刊》2003,19(4):99-102
宋代城市旅游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并以其主体构成人员多样化、出游人数可观、不受时间限制、注重旅游环境与氛围,旅游中介体日趋完善,呈现出城市旅游特色,为后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宋代杭州的节庆旅游活动是一项融旅游、观光、购物、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游乐活动.它促进了杭州社会经济的发展,丰富了杭州百姓的生活,扩大了杭州对外的影响,有一举多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民兴 《唐都学刊》2006,22(3):78-82
上古中东宗教的发展演变可分四个阶段:(1)以埃及和两河流域为中心的早期原始拜物教、多神教发展时期。(2)多神教文化从两大中心向其他地区传播的时期。(3)二元神教和一神教兴起的时期。(4)世界性一神教兴起和主导的时期。其间,中东宗教表现出五个特征:第一,逐渐形成体现在三大一神教中的、以天堂地狱说和复活说为特征的终极关怀体系,表现出一定的“集体救赎”观念。第二,宗教的社会职能从早期的多功能的不分化状态向后期广泛地指导、规范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内部自治的紧密型宗教社团发展。第三,神灵体系从原始的万物有灵出发,经多神教、二元神教的过渡向一神教发展。第四,在社会观上,从早期的民众宗教,经过精英主义和等级主义的过渡向普世主义和平等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4.
试析宋代城镇雇工发达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树友 《唐都学刊》2005,21(4):137-140
雇工是中国经济史上一种古老而常见的经济现象。入宋后,伴随着封建社会的急剧变革和经济的空前高涨,使雇工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于是,雇工这一古代社会最底层的劳动群体再趋活跃,广泛分布于当时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等各个领域。宋代城镇雇工发达的原因可以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农民生活的艰辛、土地兼并的严重、人地矛盾的加剧及宋代城镇规模扩大,经济繁荣等方面窥其端倪。  相似文献   

5.
旅游文学语言的精神栖居内涵着儒、道、佛三种哲思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本体作深层探索与认同的三种历史形态,其核心内容表现为对道德精神本体、自然精神本体、心灵精神本体的探寻和追求,呈现出儒家的道德的精神栖居、道家的自然的精神栖居、佛家的心灵的精神栖居。旅游文学语言的心灵之光照亮现实,为人们提供了摆脱现实异化与扭曲的精神力量和生存勇气,为人类构建了精神栖居的家园。  相似文献   

6.
文化战略是一种资源性战略,以文化资源为基础,是整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服务于国家的总体利益。宗教是印度文化资源的主体内容,对印度文化战略具有本质影响。印度宗教有印度教、佛教、耆那教、锡克教等本土宗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两大类。因之,印度文化战略的宗教底蕴十分深厚,体现于形成和实施等各个层面。就当代印度而言,其文化战略的本土宗教色彩尤为浓烈,具有印度中心意识、独立自主意识、宗教大家庭意识和非暴力意识等特点,为印度政府和印度民间的"共识",成为印度凝聚国民情结、发展对外关系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所谓宗教经济是指因宗教活动而产生的一系列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经济行为的总称.而经济宗教则是指宗教组织为了维持自身运行的需要不得不发生的一系列经济行为,从而使宗教本身在客观上具有了一定的经济职能和性质.宗教经济与经济宗教两者所关涉的核心问题都是利益,前者是经济利益,后者是宗教利益.从积极意义上讲,宗教信仰能促进商品、市场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引导大众的经济行为朝良性取向.同时,宗教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对科学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间接地作用于经济社会生活.随着宗教经济和经济宗教活动的日益活跃,依法管理宗教经济与以经济手段解决经济宗教中出现的问题并重,防止宗教产品的过量生产与宗教资源的过多消费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和冲击民众信仰,将成为处理我国宗教经济和经济宗教问题的正确方式.  相似文献   

8.
张馨心 《学术交流》2012,(1):157-159
高适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更是少数有着多次从军边塞经历的诗人。在他的多次边塞行程中,赴河西、入哥舒翰幕对其人生和思想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宗教思想方面,高适在这一时期受哥舒翰影响,皈依佛教密宗。然而作为一名政治家诗人,高适有着坚定的儒家思想,其宗教观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通过分析高适河西之行对其宗教信仰的影响,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高适的宗教观及其人生信仰,进而对其思想和作品加以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9.
王志成  思竹 《浙江学刊》2002,(4):102-109
本文对宗教多元论与宗教对话的关系作了系统梳理。认为三类不同的宗教多元论可以在三个层面促进宗教对话混合多元论适用于人性层面的宗教对话;理性多元论适用于理性层面的对话;灵性多元论适用于灵性层面的宗教对话。  相似文献   

10.
贺晓彬 《探求》2007,(4):66-69
江泽民宗教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是当今时代的产物。江泽民认为宗教无小事,全党要高度重视;突出强调宗教是"群众性的社会现象",具有长期性和特殊的复杂性;认为宗教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相适应的地方。落实江泽民宗教思想,做好新时期宗教工作,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卢晓辉 《阅江学刊》2011,3(6):131-135
吕洞宾神仙传说发轫于宋代初期,并得以广泛流传。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下层民众中普遍的神仙信仰;二是宋代士大夫中对于神仙的宽容态度。宋代士大夫的神仙信仰,为吕洞宾传说的流传起一推波助澜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宋代文学精神与理学最基本的一致和相类就是文道合一和尚理轻情。道代表了宋代士人对终极价值的追求和自我人格的确认 ;而推崇理性则是宋人在把握世界方式上对唐人的最大超越 ,它们显示了社会向近代发展、自然科学日益发达形势下文化的成熟和嬗变 ,无疑属于一种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和问题。由于此两点原因 ,宋代的文学精神便呈现出与前代明显不同的风貌与特色  相似文献   

13.
胡建次 《唐都学刊》2007,23(1):118-123
宋以降诗学批评视野中的政教之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诗歌教化功用的论说;二是对温柔敦厚诗教原则的阐说;三是对诗歌政教批评观念的消解。宋以降诗学批评中的政教之论,一方面展开、充实和完善了宋前诗学政教论的内涵;另一方面又对传统诗学政教之论有所反思、有所消弥,两方面相辅相成,共构出了我国古典诗学政教之论的对立统一格局。  相似文献   

14.
胡传志 《求是学刊》2007,34(3):112-116
入金不仕的宋人诗歌从不同角度构建金初诗坛。何宏中、滕茂实等人以其刚烈的言行及诗歌感动金人,司马朴有所灵活的处世态度影响金初政要,长期滞留北方的朱弁、洪皓在南北诗坛都有积极的建设意义,高寿的姚孝锡更是引导金初诗歌向金代中期过渡。他们崇尚杜诗的艺术取向还开启金代崇杜的一代诗风。  相似文献   

15.
唐代长安的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如 《唐都学刊》2002,18(2):58-61
唐朝都城长安由于其在国际、国内的重要地位 ,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影响 ,呈现出旅游业的兴盛 ,它对今西安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陈远洋 《创新》2009,3(12):72-75
梅尧臣作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在中国文学史上已是定论。梅氏何以成为宋诗鼻祖,诸大家并未详论,后世学人多沿此说,亦未加深辨。仔细检视宋初诗坛,梅尧臣成为宋诗祖师,既是文运使然,又与个人努力、文友力推关系密切,而最关键因素则是梅氏一改宋初白体、晚唐和西昆体诗模拟矫饰、回避现实的浮靡习气,以平淡恰切的诗风抒写宋初的社会现实,开创并树立了有宋诗歌典范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北宋漕运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兴文 《学术交流》2004,(7):138-141
北宋时期,漕运获得长足发展,漕运网四通八达,管理体系不断健全,漕运方式更加完善,使漕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漕运业的大发展,商人们开始长途贩运粮食和茶叶,而来自各方的其他物资也得到了广泛流通。这不仅加强了南北之间的经济联系,扩大了商品流通范围,而且促成了一批商业城市的发展和市镇的复苏,从而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晓如 《唐都学刊》2013,29(4):90-93
宋代乡村第五等户是宋代户口的主要构成部分。在农业人口为主体的封建国家中,他们是社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国家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推动经济发展与物质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宋代乡村第五等户在国家户口中比例大,生存条件差,特别是在失去土地无法生存后,“流移转徙”到城市,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为资本主义萌芽做了早期准备,推动了城市服务业发展,促进了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探讨第五等户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寻求今天解决农民问题的方式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晓如 《唐都学刊》2011,27(2):78-81
宋代是音乐创作及表演中心转向民间、民间音乐表现活跃的转型时期,表现在内容上贴近百姓生活,参与表演者阶层广泛,演艺场所层次多元化,民间创作形式丰富,引起文人士大夫的关注,城市市民成为音乐消费的主体,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