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脑力劳动支出与收益的非对应性: 社会主义传统工资体制的常态 社会主义改革史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程序选择中,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强调利益刺激、调整利益关系放在首位;在调整利益关系上,又往往把较大幅度地提高知识分子工资待遇置于突出位置。例如苏联,1987年7月1日实行新工资制度,将工人工资提高20—25%,  相似文献   

2.
我国解放前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工资报酬,经历着一个从悬殊到持平再到倒挂的演变过程。解放前,脑劳与体劳的工资收入悬殊,一个中学教师的工资约为一般体劳工资的5倍,一般大学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约为体劳工资的10倍,大学教授的工资为体劳工资的近20倍。这是旧社会分配不公的表现,体劳工资十分低下。解放后,分配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除少数老专家的工资较高外,脑劳与体劳的工  相似文献   

3.
脑体收入倒挂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改变这样难以为继的分配格局,也已经成为众口一致的呼声。我们面临的难以推卸的责任是,冷静分析脑体收入倒挂程度,认真诊断脑体收入倒挂原因,审慎选择治本方略。  相似文献   

4.
目前,社会上对物价和工资改革的议论颇多,可谓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工资与物价本质上都是价格,物价上涨了,劳动力价格也应上涨,因此,工资应与当月生活费用指数挂钩(即硬挂);另一种观点认为,工资与物价  相似文献   

5.
古典经济学家从劳动工资只是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认识到资本利润与劳动工资是一种对立的关系.马克思在价格与价值一致的前提下,认为劳动力的使用生产的价值大于劳动力价值,从而得出资本利润与劳动工资的对立关系.在劳动力市场均衡和商品市场非均衡的条件下,劳动力的使用生产的价值归劳动者所有,商品价格背离价值的部分转化为超额利润,归资本所有者所有,劳动工资不侵蚀资本利润,资本利润也不侵蚀劳动工资,二者的关系是和谐的.  相似文献   

6.
工资可持续提高与扩大内需关系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资提高是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的自主性、平衡性、持续性和安全性的核心所在,是经济由投资拉动型增长转向消费拉动型增长的关键.提高工资的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条件已具备,还需要政府调控、法制配套等.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体制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宗庆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但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是一而就的,特别是对我们这样一个建立了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生产力又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市场经济的含义是指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阶段,在...  相似文献   

8.
论市场经济体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唐左当前,我国正处在两种体制的过渡时期,生态环境问题也呈现出复杂的特殊性,计划经济体制下落后的生产模式和管理形式,加上市场经济体制前期各种负效应使得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严重存在。要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首...  相似文献   

9.
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领导格局陈淑珍,唐启洪,蒋志伟领导格局是指以党委这一主体为核心,人大、政府、政协三个主体共同对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决策的制定、执行、监督、调整所构建的相互关系及各自围绕决策运作所形成的有机、良性循环系统。在这一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不同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是西方和印度选择多党政治制度,前苏联选择一党政治制度,而中国选择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说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人提倡搞多党制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话,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有人鼓吹搞多党制,那就是逆历史的潮流而动,反动的了。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佟家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发起的乌拉圭回合历经七年的艰苦谈判终于在1993年12月15日结束了。在此之前,各国为寻求良好的对外贸易环境纷纷组成地理上邻近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以期用局部自由贸易代替全球性多边贸易。摆在我们...  相似文献   

12.
投融资体制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资金是推动资源配置并促进社会再生产不断运行的核心要素。在本地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投融资体制与政策环境的优化是吸引利用外源资金的根本渠道,也是促进资本形成和增加国民产出的根本保障。本文从投融资体制的运行机理及其政策环境的角度,深入研究了投融资体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表明,投融资体制及政策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高度的相互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张春敏 《学术论坛》2005,(8):97-101
就业结构是就业体制的具体表现。就业结构的状态,直接体现着就业体制的阶段性特征和就业体制演变的广度和深度。对我国就业结构进行调整的关键环节就是进一步加大就业体制的改革,完善就业结构的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内在原因是传统的“倾斜战略”所导致的农业劳动效率的极度低下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危机。从1978——1998年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来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忽视农业不仅农业发展滞后,工业也无法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将失去平衡;相反,重视农业,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整个国民经济也将处于良性运行之中。我国的制度安排必须探索和找到一条工农协调稳定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5.
魏晋清谈与论体文之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晋时代的思想和学术以清谈和论体文的结撰为主要表现领域。本文以清谈与论体文的相互沟通和相互影响为研究视角 ,分析并论证了清谈与著论同时并起的文化现象和基本特征 ,并对清谈与著论在内容、形式以及文风上的彼此渗透和共同促进 ,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论证 ,重估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学术史和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6.
工资的双重性质与工资的双重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洪 《江汉论坛》2003,1(7):62-65
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是劳动者个人劳动量和自身劳动力价值的双重表现,它必然要由劳动量和劳动力价值共同来决定。确认工资的双重属性和工资分配中的双重原则,不仅是理论发展的需要,更是实践提出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7.
市场机制与企业职工工资李海军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健全,劳动力将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市场。企业职工的工资成为劳动力的价格,而劳动力的价格是由市场供求、企业效率和个人能力共同决定的。(一)企业职工得到的是劳动成果的一部分。一种物品的产量,取...  相似文献   

18.
工资问题是国民经济运动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既关系到国民财富的分配问题,又关系到国民财富的消费问题。对工资问题的处理恰当与否,会影响到国民财富增长的快慢,关系到社会的兴衰与政治局面的稳定与否。因此,对工资问题的处理要做到积极、慎重和稳妥。我国建国三十多年来执行的工资制度在经济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它为贯彻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建国四十多年来,结构性失衡成为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大痼疾与顽症。今天,当十一亿人口的沉重包袱压在祖国母亲羸弱的肩头,以亿计数的剩余劳动力的出路让人一筹莫展之时,结构性失衡这个阴影又紧随不散,使劳动力配置这一领域雪上加霜。本文将注意力集中到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数量比重失衡这个结构性矛盾上,其目的是要提醒人们: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生存,求发展,在于知识,在于教育,在于国民素质的提高。而脑力劳动者在全部就业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正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的标志,亦是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动力。一个数量庞大而素质低下的人口总体,有“口”无“脑”,是无法创造出现代化的奇迹,也不能构成这个国家可以引以为豪的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20.
雷州石狗崇拜变迂与民族格局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州石狗崇拜是以原始的狗图腾崇拜为根源,以生殖崇拜、守护神崇拜为后续生成主体,具有多重性的、特征鲜明的区域民俗文化事象.石狗崇拜的变迁与宋代之前原住少数民族的大量迁出及宋代以后汉族的大量迁入所带来的民族格局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