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意象批评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其传统模式是"人物品题"式的,针对的是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诗人或作家.《二十四诗品》的出现突破了这一传统模式,它以四言诗的形式,并大多以境界显现辅之以抽象议论的方法展示诗歌的风格类型,揭示其构思的方法和规律,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就文学批评文本而论,《二十四诗品》中的意象之丰富多彩是空前的,其中融合着作者的主观情感及现实感受,寄寓着作者的生活理想,抒情意味十分浓郁;而其各品是依照道的运行规律有序地排列起来的,颇含道家哲理,有相当一部分甚至可以归入哲理诗的范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司空图与《二十四诗品》的关系,原本无所疑问。自有学者发现宋元以来缺乏明确的文献记载以后,《诗品》的著作权问题就成了悬案。从学理看,没有著述纪录只是缺失了"出生证明",并不能由此说明《诗品》与司空图再无关涉。故有学者从意象和用韵方面证明《诗品》与司空图的诗歌有密切关系,司空图原有的著作权不能轻易否定。《诗品》是诗学理论著作,宜在意象和用韵之外,从义理方面为《诗品》做一番更有针对性的"亲子鉴定",或可重新认定司空图原有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3.
《二十四诗品》作为中国传统意象批评的代表作,以诗性方式进行言说,其典雅流畅的语言,鲜明生动的形象以及宏远深阔和想象构成了独特的自然空间、想象空间和人物空间形态,并且通过散点透视、以小见大和虚实相交的方式表现其空间意识,形成了具有天人合一、真实自然和超以象外的美学特征,完美地将诗歌理论与文学审美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朱洪举 《东方论坛》2006,(1):45-49,59
《二十四诗品》诸家解析主要遗留下三个问题:《诗品》诸品之间是否有内在的联系;《诗品》是讲诗歌风格还是讲诗歌作法;《诗品》是以一品为主,还是诸品间没有轻重。这三个问题直接涉及到对司空图诗观的理解。《二十四诗品》这部批评文本侧重于由真境逼而虚境生产生的“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之格,与“风格”不同,亦与偏重超越意味的意境不同。《诗品》诸品间存在次第关系,且带有诗歌写作的实践意味。  相似文献   

5.
自《二十四诗品》问世,历朝历代均有人尝试注解,但就其主旨和立论问题始终没有令人信服的观点出现。作为一部影响深远的理论著作,在研究领域存在这样的盲点无疑是十分遗憾的。文章将试图从语言特征、批评手法和道家美学的角度探讨“自然”——这一《诗品》中体现出来的司空图诗歌美学思想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将《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看成中国古代文论的经典著作,关于《诗品》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但其思想主旨和理论体系问题始终存在诸多争议。与其将《诗品》看成二十四种诗歌风格或意境的论述,不如将其看成是一种生态哲学之思的诗性表达。《诗品》所表达的生态哲学观可从三方面归纳:钟爱自然之“天人合一”自然观;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之整体自然观;少私寡欲、清新淡泊之生态人生观。《诗品》是中国传统生态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天人合一”之生态观是《诗品》贯之首尾的理论体系之枢纽,从生态视角重新审视其思想主旨有助于挖掘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7.
陈尚君、汪涌豪著文提出新说──《二十四诗品》作者是明代怀悦中国古代文论名著《二十四诗品》的作者究竟是谁?最近,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尚君副教授和汪涌豪博士撰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辩伪》论文,提出《二十四诗品》作者是明代怀悦,而不是晚唐司空图。这一新见解不...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二十四诗品》与王维诗风的关系予以了肯定,但具体的分析论证却还是很不够的。《二十四诗品》中的《纤秾》、《绮丽》以及它们与王维诗风的关系是:《纤秾》、《绮丽》较为清楚地反映了王维诗风的一些重要特征,王维诗风是纤秾、绮丽在诗歌实践方面的主要代表,《二十四诗品》的确与王维诗风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明万历间吕天成的《曲品》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特别是中国戏曲批评史方面有它一定的重要地位.过去梁钟嵘有《诗品》,唐司空图有《二十四诗品》,为世所知.但词也有清郭麐、杨夔生、江顺诒的正续补《词品》,赋也有清魏谦升的《二十四赋品》.曲有明代吕天成的《曲品》,应该也是值得注意的.同时,《曲品》还保存了一些明代传奇杂剧的剧目,为后世所引用.我这篇短文所要谈的,主要还是关于一些剧目的问题.至于戏曲批评问题,当另写专文.《曲品》常见的本子都出自曾习经所见的旧钞本,经刘世珩、王国维、吴梅等各据己  相似文献   

10.
《二十四诗品·沉著》的意象蕴涵着“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动”与“静”的完美结合。司空图正是“立象以尽意”而对唐诗之一重要风格作了精确的总结。此外,“沉著”意象与佛教也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二十四诗品》与老庄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运用四言诗的形式,站在哲学、美学的高度,以形象、精练的诗化语言及中国式的哲学语言的融合,高度概括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意境范型和美学风格,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涵盖力。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之所以耐读、耐思、耐诠——耐人寻味,关键在于他能自觉地将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老庄哲学引入并指导自己的诗论,从而使其《二十四诗品》具有了形而上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同意陈尚君、汪涌豪所提出的《二十四诗品》非司空图所作及《二十四诗品》出自《诗家一指》的观点,但认为其所提出的明怀悦作《诗家一指》包括《二十四诗品》的观点是错误的。明初赵谦《学范》引用过《一指》,较怀悦的时代早七十余年。《天一阁书目》著录怀悦编集《诗家一指》,并录怀悦叙,可证《诗家一指》非其所作。本文考察了《诗家一指》的不同版本系统,认为史潜刊《新编名贤诗法》本题名为《虞侍书诗法》的本子更接近原貌,从而根据版本及有关材料认为《诗家一指》包括《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有可能是元代的虞集。  相似文献   

13.
《二十四诗品》绎意(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每一品内容及其审美特征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联系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传统,特别是唐诗的创作实际,研究了其所描绘的意境风格特色,以便更加正确地理解和认识《二十四诗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运用四言诗的形式,站在哲学、美学的高度,以形象、精练的诗化语言及中国式的哲学语言的融合,高度概括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意境范型和美学风格,具有权大的包容性和涵盖力。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之所以耐读、耐思、耐诠——耐人寻味,关键在于他能自觉地将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老庄哲学引入并指导自己的诗论,从而使其《二十四诗品》具有了形而上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5.
苏轼说“唐末司空图……盖息列其诗之有得于字之表二十四韵。”元好问说“《诗评》《诗品》《诗说》《诗式》亦不可胜读。”据此可证,苏氏、元氏读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揭斯“唐末司空图教人学诗”云云,亦多侧面表明揭氏读过《二十四诗品》。  相似文献   

16.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真伪辨综述汪泓编者按:自我校陈尚君、汪涌豪先生撰文提出“《二十四诗品》非司空图作,而出自明人怀悦《诗家一指》”的新说后,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本刊发表江涌豪新作《论(二十四诗品}与司空图诗论异趣》,对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每一品内容及其审美特征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联系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传统,特别是唐诗的创作实际,研究了其所描绘的意境风格特色,以便更加正确地理解和认识《二十四诗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中,《流动》既是一则诗品,又具有《诗品》序的功能,是开启《诗品》这座麒麟阁的钥匙。"载要其端,载闻其符"的《雄浑》《冲淡》,各依《周易》《乾》《坤》卦旨以立义,如同"乾、坤,其《易》之门邪",成为《诗品》开合的门户。其他"载闻其符"的诸品,也都各依《易》卦之旨,从而"风律外彰,体德内蕴"。自司空图《诗品》问世以来,此秘未睹。千古之秘,遂使《诗品二十四则》成为空前的惊世奇文。  相似文献   

19.
《二十四诗品》是盛唐诗歌各种美学风格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司空图对诗歌艺术多样化的审美追求,是盛唐诗人的审美理想在诗学理论上的集中反映,它所描绘的二十四种诗歌风貌,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诗歌的意境创造,对唐以后的美学和诗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二十四诗品》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在理论上已经步入成熟。  相似文献   

20.
汉魏时期,原属哲学范畴的"健"被引入文学批评领域,自钟嵘《诗品》开始,原本专论文章的"健"被引入诗歌批评中。唐人标举刚健骨力的诗学思想,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劲健》和杜甫诗论是其中的代表。至宋代,"健"成为诗学常用术语和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其诗学意义也得到了集中诠释。以"健"论诗,是"以文为诗"创作倾向在诗学批评领域的反映,也是《周易》倡导的"健"美及其代表的道德人格精神在文学领域的体现,同时还与唐宋文人学杜、尊杜意识的加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