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意象批评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其传统模式是"人物品题"式的,针对的是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诗人或作家.《二十四诗品》的出现突破了这一传统模式,它以四言诗的形式,并大多以境界显现辅之以抽象议论的方法展示诗歌的风格类型,揭示其构思的方法和规律,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就文学批评文本而论,《二十四诗品》中的意象之丰富多彩是空前的,其中融合着作者的主观情感及现实感受,寄寓着作者的生活理想,抒情意味十分浓郁;而其各品是依照道的运行规律有序地排列起来的,颇含道家哲理,有相当一部分甚至可以归入哲理诗的范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诗品》的艺术风格论在中国古代美学对文学艺术风格研究的领域中,堪称独步。《诗品》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美学中的一系列重要范畴如雄浑、冲淡、豪放、劲健、纤秾、绮丽、典雅、清奇、沉著、旷达、悲慨、自然、疏野、实境、飘逸、高古、含蓄、委曲,等等,或作出精要的理论概括,或作出精彩的理论阐释,或作出严整的理论建构,所论都立定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文学实践深厚而牢固的根基上,具有巨大的理论创造力、开创性和建设性。  相似文献   

3.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运用四言诗的形式,站在哲学、美学的高度,以形象、精练的诗化语言及中国式的哲学语言的融合,高度概括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意境范型和美学风格,具有权大的包容性和涵盖力。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之所以耐读、耐思、耐诠——耐人寻味,关键在于他能自觉地将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老庄哲学引入并指导自己的诗论,从而使其《二十四诗品》具有了形而上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4.
《二十四诗品》与老庄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运用四言诗的形式,站在哲学、美学的高度,以形象、精练的诗化语言及中国式的哲学语言的融合,高度概括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意境范型和美学风格,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涵盖力。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之所以耐读、耐思、耐诠——耐人寻味,关键在于他能自觉地将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老庄哲学引入并指导自己的诗论,从而使其《二十四诗品》具有了形而上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5.
"流动"作为一种文学作品的风格,《二十四诗品》首先提出。"流动"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文气流动、章句流动、音韵流动,三位一体,紧密结合。流动是创作的最高境界,杜甫以他的诗歌最好地诠释了这种境界。  相似文献   

6.
7.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将《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看成中国古代文论的经典著作,关于《诗品》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但其思想主旨和理论体系问题始终存在诸多争议。与其将《诗品》看成二十四种诗歌风格或意境的论述,不如将其看成是一种生态哲学之思的诗性表达。《诗品》所表达的生态哲学观可从三方面归纳:钟爱自然之“天人合一”自然观;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之整体自然观;少私寡欲、清新淡泊之生态人生观。《诗品》是中国传统生态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天人合一”之生态观是《诗品》贯之首尾的理论体系之枢纽,从生态视角重新审视其思想主旨有助于挖掘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8.
《二十四诗品》作为中国传统意象批评的代表作,以诗性方式进行言说,其典雅流畅的语言,鲜明生动的形象以及宏远深阔和想象构成了独特的自然空间、想象空间和人物空间形态,并且通过散点透视、以小见大和虚实相交的方式表现其空间意识,形成了具有天人合一、真实自然和超以象外的美学特征,完美地将诗歌理论与文学审美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在宋、元及明中叶以前<二十四诗品>源流难讨,真相莫明,既然如此,我们就不仅有理由怀疑和考证此书是否司空图所作,而且也有理由怀疑和考证此书是否一定就是诗学著作.<二十四诗品>不符合唐宋时期诗评体的普遍风尚,作为论诗诗,这种四言诗体在中国诗学史上很难梳理出它的形成和承传的脉络.作者认为:<二十四诗品>本来未必是诗学著作;所谓"二十四诗品"及各品标目,皆有可能系他人妄加.  相似文献   

10.
苏轼说“唐末司空图……盖息列其诗之有得于字之表二十四韵。”元好问说“《诗评》《诗品》《诗说》《诗式》亦不可胜读。”据此可证,苏氏、元氏读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揭斯“唐末司空图教人学诗”云云,亦多侧面表明揭氏读过《二十四诗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助"浑""淡""逸"三个概念对《二十四诗品》与宋代山水画及其画论在精神意蕴上的会通作出大致的梳理。在《二十四诗品》与宋代山水画及其画论之中,"浑"主要表现为时空复合、广远无限的艺术宇宙意识和有刚有柔、浑融和谐的审美风格";淡"显示了在形式表现上发纤秾于素淡,在内涵追求上出深幽于淡远的艺术理想;"逸"体现出对高洁超然的文人情怀和丰富多样的精神品格的审美追求。这三者既构成了《诗品》诗歌美学内在的精神意脉,同时也勾勒出了宋人山水画及其画论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助浑淡逸三个概念对《二十四诗品》与宋代山水画及其画论在精神意蕴上的会通作出大致的梳理。在《二十四诗品》与宋代山水画及其画论之中,浑主要表现为时空复合、广远无限的艺术宇宙意识和有刚有柔、浑融和谐的审美风格;淡显示了在形式表现上发纤秾于素淡,在内涵追求上出深幽于淡远的艺术理想;逸体现出对高洁超然的文人情怀和丰富多样的精神品格的审美追求。这三者既构成了《诗品》诗歌美学内在的精神意脉,同时也勾勒出了宋人山水画及其画论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3.
张国庆强调《纤袱》一品所体现的艺术境界是相对细小或小巧,但笔者以为“纤细”而非“纤小”;《绮丽》品并非着意减损其浓艳荧盛,而是以淡衬浓,愈见宝贵华美;相似二品之区刖是《纤袱》着意渲染浓艳芙盛,而《绮丽》则着意浓淡互补。  相似文献   

14.
《二十四诗品》是盛唐诗歌各种美学风格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司空图对诗歌艺术多样化的审美追求,是盛唐诗人的审美理想在诗学理论上的集中反映,它所描绘的二十四种诗歌风貌,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诗歌的意境创造,对唐以后的美学和诗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二十四诗品》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在理论上已经步入成熟。  相似文献   

15.
司空图与《二十四诗品》的关系,原本无所疑问。自有学者发现宋元以来缺乏明确的文献记载以后,《诗品》的著作权问题就成了悬案。从学理看,没有著述纪录只是缺失了"出生证明",并不能由此说明《诗品》与司空图再无关涉。故有学者从意象和用韵方面证明《诗品》与司空图的诗歌有密切关系,司空图原有的著作权不能轻易否定。《诗品》是诗学理论著作,宜在意象和用韵之外,从义理方面为《诗品》做一番更有针对性的"亲子鉴定",或可重新认定司空图原有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16.
17.
关于<二十四诗品>是否为司空图所作,就现有材料看,否定的一方更有说服力.但伪托说对其价值和地位不会产生颠覆性影响,<二十四诗品>即使不是司空图作而系元人伪托,它也以其对中国诗歌美学精神和艺术风格的卓越阐释和系统归纳而在中国诗学史和美学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值得继续学习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将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置于当今盛行的西方跨媒介理论视域之下,发现《二十四诗品》以“多媒介”“绘画诗”“超媒介”“主题化”“唤起”“形式模仿”“再现”等形式体现了丰富的绘画、音乐和空间元素,能够表征单一的语言媒介所不能表征的丰富的美感,也使其别于重理性和逻辑的西方诗学。《二十四诗品》的跨媒介性有其深厚的哲学根源,中国古典哲学里的“立象见意”“仰观俯察”“大象无形”“大音无声”“一阴一阳之谓道”“唯道集虚”等重要观点决定了中国古典诗学富含视觉、音乐和空间要素,体现了中国古典诗学与生俱来的跨媒介天然性。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二十四诗品》与王维诗风的关系予以了肯定,但具体的分析论证却还是很不够的。《二十四诗品》中的《纤秾》、《绮丽》以及它们与王维诗风的关系是:《纤秾》、《绮丽》较为清楚地反映了王维诗风的一些重要特征,王维诗风是纤秾、绮丽在诗歌实践方面的主要代表,《二十四诗品》的确与王维诗风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透过萨克雷《名利场》中人物角色的定位,探讨其中意象形成与意境拓展的辩证关系,进而揭示小说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